冲积河流冲淤量计算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本章小结

(1)三峡坝下游宜昌—城陵矶河段来水量年际间无明显变化趋势,其中最大径流量出现在1998年,最小径流量出现在2006年;20世纪90年代后,来沙量明显减小。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荆江河段各水文站含沙量、输沙率和输沙量受到很大影响而大幅度减小。

(2)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宜昌—城陵矶河段河势总体基本稳定。平面形态、深泓线、岸线变化较小。从荆江演变的剧烈程度来看,下荆江强于上荆江,汊道段强于顺直过渡段。洲滩、汊道的演变比较活跃,芦家河浅滩、三八滩、金城洲、突起洲、乌龟洲等一直处于调整之中。尤其是下荆江,上下游河道演变对其影响较大,当主流线、洲滩、边滩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顶冲点的上提或下挫,从而可能相应的河势变化。关洲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3)冲淤变化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宜昌至城陵矶河段河床发生了较强冲刷。宜—城陵矶河段表现为“滩槽均冲”,以基本河槽冲刷为主。

(4)从河道冲刷纵向分布来看,宜枝河段年均冲刷强度远大于荆江河段。荆江河段高滩部分泥沙冲刷量主要集中在下荆江,上荆江高滩部分则略有淤积;高滩部分冲刷主要集中在2002年10月—2003年10月。

(5)上荆江冲淤变化表现为冲刷主要分布在平滩流量水面线以下河床,平滩流量水面线以上河床冲淤变化很小;下荆江冲淤变化表现为滩槽均发生冲刷。

(6)从河段不同河型来看,弯道及汊道段的冲淤量大于顺直过渡段的冲淤量。如三八滩汊道段、突起洲汊道段、乌龟洲汊道段,其汊道段的冲刷强度均大于上下游顺直过渡段的冲刷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