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环境效应及调控机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三江平原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冲积、汇流而成的低湿地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包括: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以及倭肯河与穆棱河流域和兴凯湖平原,介于北纬43°49′55″~48°27′56″,东经129°11′20″~135°05′26″,位于东北平原东北部,西起小兴安岭东南端,东至乌苏里江,北自黑龙江畔,南抵兴凯湖,东西宽430km,南北长520km,总面积10.89万km2,占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的22.6%。其中:平原面积为6.2万km2,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57%,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12.88%;山区面积为3.74万km2,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34.4%,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7.77%;丘陵面积为0.94万km2,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8.6%,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1.94%。该区东北低西南高,除西南部和西部边界的老爷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横亘中部的完达山为森林覆盖的山区外,其余均为广阔的冲积低平原和河流形成的阶地,同时,河漫滩上广泛发育着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区。

二、行政区划

三江平原行政区域包括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鸡西市、七台河市和穆棱市的全部市县,以及黑龙江农垦总局的5个管理分局下的52个国有农场和8个森林工业局、哈尔滨市的依兰县,共计5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13个县,其中:国有农场面积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32.54%,具体见表1-1。

表1-1 三江平原行政区划表[1]

img

续表

img

三、气候与环境

(一)气候

三江平原属于典型的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h,1月份气温最低,可达-40℃,平均气温为-19℃;7月份温度最高,可达35℃,但早晚温差大,7月份平均气温21~22℃。无霜期120~140d,冻结期约7个月,最大冻深约2.2m。年均降水量600mm,其中:75%~85%集中在6—9月。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使得三江平原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四季特征和地区差异。

春季(3—5月)气温回升较快,无法形成稳定的积雪层,且风大,易出现“春旱春涝”。月平均气温4℃左右,月平均水汽压53%,平均相对湿度56%,多盛行西南大风,5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35%~40%。春季降水逐渐增多,平均降水量约为80mm,约占全年的15%左右,如上一年冬季降雪较多,则易造成平原区“春涝”。如上一年冬季降水较少,加之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则易造成“春旱”。

夏季(6—8月)气温相对较高,尤其是7月,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由于受到大陆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峙的影响,夏季降水量较多,平均降水量约为330mm,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以上。由于太阳辐射较强,受变性热带太平洋气团控制,故温度相对较高,平均气温约为21℃,月平均水汽压约为18.3%,月平均相对湿度约为75%,雨热同期,特别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秋季(9—11月)温度下降较快,且昼夜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4.5℃;降水量相对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mm,约占全年的20%左右。在较强的冷空气南下和夜间辐射冷却的综合影响下,易出现“秋霜”和“秋雨”,不仅会影响秋收,而且还易造成翌年的春涝,给农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冬季(12月至次年1月)昼短夜长、寒冷干燥,降水量一般为20~40mm,仅占年降水量的5%~7%,多年平均气温-18.0℃。农田土壤处于冻结状态,最大冻土深度一般为220cm左右,这对于土壤的休整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二)环境

三江平原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大部分农场、林区等大气质量均属清洁级水平;但由于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再加上人类活动对三江平原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2],河流水质污染日趋严重[3],部分河段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态氮、挥发酚和总铁等元素严重超标[4]。天然沼泽湿地面积尚有134.7万hm2,是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目前已成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被国际社会列入重要湿地名录。

三江平原的收获季节是最繁忙的,也是最令人向往的,在广袤的田野上,渠道纵横、农机轰鸣、稻花飘香、麦浪滚滚,一个个领先全国机械化水平的现代化农场,生机勃勃,忙碌而殷实。冬日的三江平原又是寂静、闲适的,冬季有多漫长,农闲就有多漫长。在这片无数知青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的土地上,已有10个沿江县市作为一级口岸面向东北亚开放,生活安逸、祥和的老百姓开始梦想着更美好的未来。

四、河流与水系

三江平原位于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中下游地区,湖泡连片,江河纵横,有大小江河190余条,其中乌苏里江中下游地区分布20多条,总流程0.54万km,流域总面积9.45万km2。此外,还有大兴凯湖、小兴凯湖,面积约1220km2,其中:大兴凯湖为中俄两国界湖,位于我国部分的面积约为1070km2,约占总面积的1/4。区内除三大江河外,其余多为中小河流,一类主要发源于山区,如挠力河、七虎林河;另一类发源于平原沼泽,如蜿蜒河、别拉洪河、浓江、鸭绿江等。总体上,三江平原河流依地势自西南流向东北注入黑龙江或乌苏里江(倭肯河流域除外),三江平原主要河流特性及分布见表1-2。

表1-2 三江平原三大水系主要河流特性

img

续表

img

五、地形地貌

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整体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以低平无垠的平原为主体,其面积超过了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约占总面积的61.2%;而山区和丘陵面积相对较少,山区约占总面积的30.8%,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具体面积见图1-1和表1-3[1]

在地貌上,以二龙山、街津口、别拉音山、讹尔古力山、双山一线为界,分为东西两部。西部属于萝北凹陷区,受小兴安岭抬升的影响,地势相对较高,海拔一般为60~80m,地面自西向东缓缓倾斜,除部分滩地和水城子古河道区坡降较小(近1/10000)外,其余坡度均为1/500~1/1400;东部地势相对较低,属于抚远凹陷区,地势低洼,海拔一般为45~60m,地面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坡度较小,一般为1/5000~1/10000。

img

1-1 三江平原三大地貌类型饼图(单位:km2

表1-3 三江平原地貌类型及面积

img

续表

img

在地面物质组成上,由于西部多为由小兴安岭、老爷岭、张广才岭和横亘中部的完达山组成的森林覆盖,其地面组成物质较粗,黏土、亚黏土仅薄层局部出现,亚砂土、沙甚至砂粒层往往直接露出地表。东半部多为广阔的冲积低平原和河流形成的阶地、河漫滩,其地面组成物质较细,地表常见3m以上甚至十几米厚的黏土、亚黏土覆盖层。

三江平原三面环山,西为小兴安岭支脉青黑山,南为完达山支脉分水岗,东为完达山主脉那丹哈达岭。海拔相对较低,一般为500~800m,作为最高峰的老爷岭—天岭,海拔高度仅为11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