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分析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绪言

1.1 工程地质的发展

工程地质分析及勘察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的科学。其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我国工程地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学习苏联的工程地质勘察理论,特别是“大跃进”年代,上马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这一时期由于工程建设需要大干快上,工程建筑规划后立即上马,基本上是边设计、边勘察、边施工。工程服从于政治,好多大型工程的选址都是在苏联专家帮助下确定的,例如三门峡水库、汾河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对建筑结构的地质体质量评价,出现了大量由于地质问题引发的工程事故。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垮坝事件,这才引起了工程地质勘察界的反思。世界各国几乎同时认识到,地质勘察的重点是预测预报工程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随之工程地质工作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大约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接受了地质勘察不深入带来的教训,实施了地质选线、地质选址阶段,把工程地质工作放到工程建设的首位,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地质体稳定性评价。如60年代末,开展了以地质体稳定分析为主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研究,逐渐提出了地基稳定、边坡稳定、地下洞室稳定、山体稳定、地壳稳定五大课题。也就是工程建筑处于不同的地质体上是否出现问题,实际上是工程地质预报,由于工程地质问题的不确定性,工程地质评价有些偏于保守,不一定符合实际,因此出现了设计保守的倾向。工程建设出现了浪费问题。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类型的不断扩展,完全没有工程地质问题的工程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工程主要是从规划上考虑经济效益,地质勘察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对应于设计有不同的勘察重点和内容,主要评价区域稳定和场址、坝址整体稳定性。对于工程地质问题要求查明并提出处理意见,随之出现了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新的学科,出现了许多工程处理的新技术,注重于对不良地质体的改造、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及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的分析;地质力学、岩体力学、土体力学、边坡稳定、坝址稳定、洞室稳定等引用计算机有限元分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勘察技术、测试技术、地质体改造技术有了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