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海” 办学特点
一、教育方针与教学工作
建校之初,首先确定了三条教育方针,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1)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
(2)注重学生身体之健康,以养成勤勉耐劳之习惯。
(3)教授河海工程必需之学理技术,注重自学辅导、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知识。
对于学生,则强调两点:
(1)必自问志愿,实有从事河海工程事业之决心然后来学。
(2)必自审体格,足胜从事河海工程事业之劳苦然后来学。
为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切实应用之知识,学校创办之初还提出如下教学要求和方法:
(1)聘请富有工程经验而热心教学者为师。
(2)注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活用理论,而不专致力于记诵。
(3)广储仪器设备,以供学生实验。
(4)组织参观工程以资感发,派遣实习以增阅历。
根据教育方针和要求,学校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计有:《总则》《职务规程》《校务会议规程》《教务会议规程》《学业成绩考查规则》《奖励学生规则》《体育条例》《入学程度详记》《入学考试规则》等。
《总则》阐明了校名、隶属、宗旨、教育方针、学制、定额、入学、缴费、课目、考试、处罚等规定;《职务规程》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校务会议和教务会议定期讨论解决校务和教务的重要问题。校务会议的成员由校长聘定,每月一次例会;教务会议的成员由教务部主任聘定,每周一次例会。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较严,请假均经斋务部(后改称进德部)审批,每课均由教师记载考勤,缺课名单逐日上报教务部。凡因事或生病缺一堂课扣该课总分半分;无故缺课三次者不得再参加该课听讲;有一门课不及格就得留级;考试成绩在40分以下者为戊等,不得补考;不及格学科多或戊等多者退学。由于学校课程多,要求高,又多采用原版美国课本,学生淘汰率甚高。如特科入学40人,毕业30人;正科第一届入学40人,毕业29人;正科第二届入学60人,毕业25人;鄂专班入学46人,毕业33人。
“盖河海工程,主其事者,勘查测绘,举必躬亲,跋涉山川,逾越险阻,体质不强,自难胜任。”学校对学生的体质锻炼十分重视,体育课特别严格。《体育条例》规定了5项田径运动的及格标准,并将体育课列为四学年均设的一门主课,实行强制运动,每日早操。周三次下午操。运动开始前5分钟,各级自修室、图书阅览室均严行锁闭,断绝学生出入,以防过于勤学者不顾身体不参加运动。
为鼓励学生好学上进,学校实行了《奖励学生规则》。奖励分两种:德业奖励;体育奖励。德智优而体育及格者授德业奖,也称德荣奖;德体优而学业及格者授体育奖。每年于孔子诞辰给奖一次。
学校发给每一学生“修省录”两册,供发抒意见之用,每周轮番缴校长批阅。凡国内外时事及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可在此发表意见。有些随感录被采登《河海周报》以供众览。学校方面对此极为重视,作为改进校政的参考。
二、学制
学校学制四年(其中预科一年)。1924年改名河海工科大学后,改为五年(其中预科一年)。到1926年,因当时中学学制由旧制四年改为新制六年,规定旧制中学毕业生入学者学制六年(其中预科两年),新制中学毕业生入学者学制五年(其中预科一年)。预科作为试学阶段,如学生与此阶段内品行、学业、体力有不适于继续修业者,令其退学或转学他校。
三、课程设置
学校课程设置,除基础课外,开设与水利工程有关或相近的以至土木工程各种专业科,课目繁多,首届正科毕业生修业证书存根中记载有成绩的课目共42门。1922年夏,学校章程规定,共设15部、60门课程,其中除7门为选修课外,其余均为必修课程。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1)国文部——伦理、国文、本国地理。
(2)英文部——依程度分为甲、乙两组。
(3)数学部——平三角法、弧三角法、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等。
(4)图画部——写生画、机械画、投影几何、阴影画(选修)、透视画。
(5)物理部——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光学、波动学。
(6)化学部——无机化学、定性分析法。
(7)测量学部——平面测量、形势测量、大地及水流测量。
(8)地质学部——矿石论、公用地质学。
(9)力学部——工用力学、材料强弱学、水力学、工用材料、材料检验、水利实验。
(10)机械工学部——机械功学(选修)、热机工学、直流电工学、交流电工学、工用机械(选修)。
(11)路工学部——土木及隧道、铁道工学、道路及沟渠工学(选修)。
(12)结构部——结构原理、土石结构、钢结构(选修)、钢筋混凝土、土石计划、钢木结构计划、钢结构计划、钢筋混凝土计划(选修)。
(13)水工学部——水力工学、基础工学、给水工学(选修)、渠工学及河川之渠化、河工学、灌溉工学、港工学、水工研究、水工计划、水学。
(14)经济学部——经济原理、簿记学、管理学。
(15)体育部——体操及运动。
“水工研究”一课是1921年9月开始增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自立之能力,即于最后一学年内,由学生自行阅览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为了授好这一课,取得预期成果,学校增设了“研究部”,负责指导和评阅论文。
河海工程正科四年的课目表见表2-1~表2-4。
表2-1 河海工程正科课目表(一)
表2-2 河海工程正科课目表(二)
表2-3 河海工程正科课目表(三)
表2-4 河海工程正科课目表(四)
四、教材
办学过程中以美国原版教材居多,自预科起至卒业都是英文课本。这是因为本国的书籍,关于现代科学的完全缺乏,不得已而为之。据1922年所订课本条目,只有伦理、国文、本国地理、写生画、大地及水流测量、土工及隧道、土石工计划、钢筋混凝土计划、簿记学、管理学等10门课程使用中文教材和讲义。李仪祉教授鉴于外国课本不联系中国的实际,影响学习效果,竭力主张理论结合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并率先发奋写书,用中文编写教材讲义,联系中国实际授课,深受师生欢迎和赞扬。他著的教材正式出版的有《水功学》《水工试验》《实用水力学》《最小二乘方》等。不少教师相继效法,编译教材讲义,出版的有汪胡桢著《给水工学》、译《水力学》,许心武著《水文学》,郑肇经著《河工学》等。1926年6月并以学校名义呈送了《拟合全国工程教育界提倡本国文工程述意见书》,倡导在教育、工程中广泛采用中文。
五、图书
图书室里所有的书刊大半是创办学校时购置的,后来虽陆续添置,然而为数极少,书籍99%是属于英文的工程教科书,中文的为数极少。
六、实验条件
学校设有物理及化学实验室、雨量计、摄影房、陈列室、测量仪器室、水力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模型陈列室、地质矿物标本室、测候所等。计有经纬仪大小6台,水准仪5台,流速器2台,标竿标尺、实验药品都比较齐全。
七、教学实习
除课堂教学外,学校还注重组织学生参观实习,每年各班学生分别由老师带领外出参观工厂、水利工程,进行实地测量实习,或开展调查研究。据特科毕业纪念册记载,特科学生两学年间,除在南京就地参观实习、测量地形外,并于暑期赴南通测量江岸地形、水下地形,测量镇江北固山、南京栖霞山地形;寒假赴安庆测量南洲地形,并沿长江上溯武汉,考察研究水道地形,在武汉参观铁厂、矿山、水泥厂、砖瓦厂、电厂、机器厂、兵工厂等,每个学生回校后均写实习和参观报告。也有教师为充实教学内容单独外出考察水利工程的,如1918年夏,李仪祉先生抓住教学间隙,沿运河北上,在山东、河北实地考察了黄河、海河、白河、永定河、子牙河、南运河及上游诸分流之水利工程情况,写出了图文并茂的详实的考察报告,阐述各种工程的建造方法、功用、材料、利弊。李仪祉先生在校期间,边教学,边调查研究,写了大量的科学论著,如《潮汐论》《森林与水功之关系》《黄运交会诸问题》《北五省旱灾之主因及根本救治之法》《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重农救国策》等。
学校还屡次应水利机关和社会的要求,选派教师带领高年级学生支援抗灾抢险和水利工程建设,既培养锻炼了学生,又受到社会的欢迎。如1917年海河流域大水,天津街道都可行船,外商大加抨击,北洋政府成立京畿水灾河工善后处,举办春工修复堤坝,向学校求援,本科二年级29人全部参加,从1918年5月到9月,被分派在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永定河参与施工技术与抗洪抢险工作,受到一致好评,师生均被授予二等河工奖章。再如南京下关江岸屡葺屡塌,商埠局感到十分棘手,特来与学校商量,学校派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制图、计算,提出了施工方案,效果较好,受到社会赞誉。其他如安徽安阜公司测量、南通江岸保坍工程,以至长江下游治江规划等,学校师生均应聘给予协助。
学生们结合参观实习,调查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治水意见,仅从现存的少量周报、月刊、季刊中所见,所刊此类材料很多,诸如:《吴淞改道出海之提议》《改进大黑河水利大纲》《长江隐患》《农商部第一棉业试验场灌溉调查》《勘察徐属八县河道情形报告书》《发展中国水利概论》《太湖流域工程规划刍议》《绥远水利考察记》《川沙县横沙乡保坍计划书》,以及许多灾况调查、河流调查等。还有本科第一届学生赴海河实习后集体写作的《直隶河工积弊之讨论》,湖北专班学生毕业前集体写作的《整理湖北水利刍议》等,可见当时学校的学习研究氛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