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血防理论与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血吸虫病曾以“大肚子病”为人们所熟知。该病曾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南方猖獗流行,造成大量群众死亡,致使田园荒芜,满目凄凉。毛主席在《七律二首·送瘟神》诗篇中描述的“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就是对当时许多“罗汉村”“棺材田”的悲惨写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经过60多年的努力,钉螺面积、血吸虫病患病人数及受威胁人口均大幅度减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钉螺是血吸虫病唯一中间宿主,控制钉螺扩散成为防控血吸虫病的关键手段之一。水利血防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措施改变钉螺生存环境,防止钉螺孳生扩散,从而达到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目的,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联合相关单位,结合理论研究、分析计算与试验,交叉融合水沙动力学、生态学等多学科,对钉螺的水力学特性,钉螺在水中的运动规律、扩散规律及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对钉螺和血吸虫病扩散的影响机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研究提出了沉螺池、中层取水、抬洲降滩、控制水位灭螺、渠系硬化等一系列水利血防工程措施。这些水利血防工程措施在许多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水利血防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也获得了2014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水利血防理论与技术》一书凝结了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20多年来在水利血防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水利血防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内容涵盖了血吸虫病的传播规律、钉螺生态学特征、钉螺运动规律、钉螺扩散规律、水利工程对钉螺扩散的影响规律、水利血防原理与措施、水利血防新技术以及水利血防工程实践等8个方面,既有水利血防的理论成果,又有水利血防技术与工程实践,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水利血防规划、工程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等提供了参考与指导,也是水利血防科研人员与一线工作人员很好的参考书与工具书。该书的出版对我国水利血防技术进步与推广应用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