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定期冲洗式沉沙池主要尺寸计算
3.3.1 工作段进口工作深度
沉沙运行开始时,工作段的泥沙淤积很少,进口淤积厚度接近于零,此时进口工作深度最大;随着沉沙运行时间延续,工作段泥沙的淤积厚度不断增大,进口工作深度也相应减小;沉沙运行末期,泥沙淤积厚度达到了设计最大值,进口工作深度则为最小工作深度。可见,沉沙池运行过程中,池底处于动床状态,工作段的工作深度是不断变化的,故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进口工作深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He为工作段进口工作深度;H为工作段进口工作深度;ΔHa为沉沙池运行期允许淤沙厚度,初拟方案时ΔHa可在H的25%~30%之间初选。
工作段进口水深H是一个重要的水力指标,应根据冲沙条件来确定,要满足冲洗时廊道出口不受下游常年洪水位顶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沉沙池邻江河一侧的河道设计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较高,若以此确定冲洗水头,标准较高,可能会增加沉沙池的投资。当出现设计及校核洪水时,可采取延长冲洗周期或者减小工作流量等措施,避开较大洪水期冲沙。对于常年洪水的标准,SL 269—2001给出的重现期为2年。当然,还得根据具体工程条件来确定。
图3-2 工作段进口水深确定示意图
设工作段进口水位与排沙道出口天然河道的设计水位差为ΔZ,工作段的长度为Lω,排沙道长度为L0。工作段纵坡为i′,排沙道纵坡为i0,排沙道单宽冲沙流量为qc,排沙道出口冲沙流速为v0,由图3-2可看出,若满足冲洗时廊道出口不受下游常年洪水顶托的条件,需满足,则可得到
即进口水深必须满足的水力条件。
根据已建定期冲洗式沉沙池设计经验,进口水深不宜小于4m,以免影响沉沙池的泥沙沉降效果,但也不宜过大,池底高程过低,会影响沉沙池冲排沙。
3.3.2 工作段池底纵坡
沉沙池池底应有足够的纵坡,以满足冲沙要求。工作段池底纵坡应按沉沙池冲洗时的沿程冲洗阶段的冲沙流速确定。当沉沙池进入沿程冲洗阶段时,需要有足够的冲洗流速才能对池底淤沙形成冲刷并挟带出池,此时池内水流属于急流。根据水流形成急流的条件,沿程冲洗阶段的流速应大于或等于水流的临界流速,即
式中:Qs为单池厢的冲沙流量,m3/s;qs为池厢单宽冲沙流量,m3/(s·m);b0为单池厢净宽,m;θ为工作段池底坡角,(°);hc为沿程冲洗阶段的池厢水流临界水深,m;vc为沿程冲洗阶段的池厢水流临界流速,m/s;R为水力半径,m;C为谢才系数,考虑淤沙的床面糙率较大,一般取n为0.0225~0.0275进行计算;i′为工作段纵坡;g为重力加速度,m/s2。
根据已建定期冲洗式沉沙池设计经验,工作段池底纵坡一般取0.015~0.02,沿程冲洗阶段的冲洗流速以不小于2.5m/s为宜。
此外,排沙道底坡应大于工作段底坡,以利于排沙。由于水利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设有溢流堰区,该池段的纵向底坡宜大于工作段前段底坡,但应小于排沙道底坡。
3.3.3 池室工作宽度
工作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B为工作宽度,m;Q为工作流量,m3/s;Hω为工作段平均工作深度,m;v为平均流速,m/s。
初拟方案时,池内平均流速可在下列范围内选择:当沉降最小粒径为0.05~0.10mm时,其值可选0.05~0.15m/s;当沉降最小粒径为0.25mm时,其值可选0.25~0.55m/s;当沉降最小粒径为0.35mm时,其值可选0.40~0.80m/s。
实测资料表明,若水力冲洗式沉沙池宽深比过大,池内水流三度性明显,池底泥沙淤积易形成滩槽,沉沙效果明显降低。为此,SL 269—2001《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规定,水电站沉沙池工作段宽深比不宜大于4.5,水利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各池室宽深比不宜大于3.5。表3-2为已建水利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的平均流速、工作深度表。
表3-2 已建水利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平均流速、工作深度
注 1.禹门口沉沙池工作段后段为斜板段区,为定期冲洗式复合型。
2.最大工作深度指冲洗周期初池内无淤积状况。
3.3.4 池室分厢宽度
当池室的净宽不能满足定期冲洗要求时,可在池室内分隔成若干个池厢,池厢的净宽度是根据单宽冲沙流量来确定的。每个池厢的净宽度计算为:
式中:Bs为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单个池厢的净宽度,m;Qs为单个池厢冲沙流量,m3/s;qs为池厢单宽冲沙流量,m3/(s·m)。
已观测的水利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池厢单宽冲沙流量如下:阳武河沉沙池为0.8m3/(s·m);大禹渡沉沙池为0.5~0.75m3/(s·m);禹门口沉沙池为0.83m3/(s·m);博克拉沉沙池为0.37~0.55m3/(s·m)。
3.3.5 工作长度
参见3.2.3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工作长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