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河口治理研究文献指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治理开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口治理科技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1949—1979年,不少学者在珠江三角洲综合治理、河口观测研究、电力排灌、河道变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吴开玖等对《河口观测与研究》进行了研究、林颖夫等对《珠江三角洲河口网河区电力排灌的布局、标准和效用》进行了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对《珠江三角洲综合治理的调查和关键技术试验》进行了研究,等等。

[1]珠江水利工程总局.珠江流域水利建设基本情况汇编[R],1955.6.

[2]陈世训.珠江流域降水与径流的关系[R],1956.

[3]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流域西北江下游及珠江三角洲堤防规划十年廿年一遇设计洪水水面线[R],1956.6.

[4]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历年洪水灾害统计表[R],1956.11.

[5]曾昭璇.珠江三角洲附近地貌类型[R],1957.

[6]曾昭璇.南海沿岸大陆最近升降问题[G]//华南自然地理论文集.广州:新知识出版社,1957.

[7]曾昭璇.珠江三角洲地貌类型[G]//华南自然地理论文集.广州:新知识出版社,1957.

[8]叶汇.西江与北江汇合点-思贤滘的初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2):172-183.

[9]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下游珠江三角洲防洪问题研究[R],1957.6.

[10]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网河区雨量资料系列统计表[R],1958.1.

[11]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三角洲灌区之设计暴雨[R],1958.2.

[12]钟柏松,黄广耀.珠江三角洲的几个问题[J].地理学资料,1958(3).

[13]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堵塞陈村涌工程[R],1958.4.

[14]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近期工程登州筑闸方案(1400)[R],1958.4.

[15]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近期工程沙口筑闸方案限流600m3/s[R],1958.4.

[16]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三角洲防洪效益分摊[R],1958.6.

[17]徐俊鸣.珠江流域古代历史地理初探[R],1959.

[18]吴开玖.河口观测与研究[J].水文月刊,1959(7):30-33.

[19]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一九五九年洪水调查收集资料(堤围部分)[R],1959.11.

[20]徐俊鸣.宋代广东经济地理的初步研究[R],1960.

[21]李文泰,等.珠江河口概况及其主要水利问题[R],1960.

[22]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三角洲1959年实测全潮枯水流量资料整编分配分析[R],1960.1.

[23]赵焕庭,等.白藤堵海工程区动力地貌与围垦预测[R],1961.

[24]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动力学及河道整治教研组.河流动力学[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

[25]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三角洲河道出海口门最高、平均低潮水位[R],1961.4.

[26]佛山专署农业局.中山县白蕉、干雾等区扩大围垦面积和利用的调查报告[R],1962.

[27]佛山专署农林水办公室.番禺县有关今后围垦工作初步调查报告[R],1962.

[28]佛山专署农林水办公室.东莞县有关今后扩大围垦面积调查报告[R],1962.

[29]赵焕庭.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发育的初步探讨[R],1962.

[30]周业华.珠江三角洲地质地貌的基本特征与三角洲的发育过程[R],1962.

[31]沈灿燊.珠江三角洲(洼)地的研究[C]//广东海洋湖泊学会年会论文选集,1962.

[32]广东省水电设计院.一九六一年珠江下游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洪水资料)[G],1962.1.

[33]黄新华,曾水泉,易绍桢,等.西江三角洲的咸害问题[J].地理学报,1962(2):137-148.

[34]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三角洲5、10、20年一遇水面线[R],1962.2.

[35]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堤围补充[R],1962.2.

[36]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三角洲水位相关曲线[R],1962.10.

[37]广东省水电设计院.佛山区西北江三角洲水利情况与今后展望[R],1962.11

[38]唐永銮,谢永泉,覃朝峰,等.广东滨海红树林景观型的生物地球化学特点[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4):101-111.

[39]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勘测设计院.珠江三角洲水利情况介绍[R],1963.4.

[40]黄兆栋.珠江三角洲河口咸潮活动规律的探讨[R],1963.

[41]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勘测设计院.珠江三角洲堤围发展情况资料[R],1963.

[42]中山县水电局.中山县堤围修建历史资料[R],1963.

[43]钟功甫.珠江三角洲的沙田[M].珠江三角洲农业志.出版地,出版者不详,1963.

[44]董兆英.珠江河口滨海荒滩的形成和围垦利用问题[R],1963.

[45]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勘测设计院.珠江三角洲沙田水利情况的调查资料[R],1963.

[46]作者不详.珠江三角洲水系特征[C]//南海海洋地貌学论文集 第二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63.

[47]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防洪的水文分析和水利计算简介[R],1963.3.

[48]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海坦围垦经验调查[R],1963.4.

[49]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白藤堵海善后处理规划报告[R],1963.8.

[50]徐俊鸣.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水陆变迁管窥[R],1964.

[5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珠江三角洲地貌条件的农业分区评价(初稿)[R],1964.

[52]徐俊鸣.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水流变迁研究方法的初步探索[R],1964.

[53]朱云成.河口堵海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参加珠江三角洲河口某堵海工程经济效益调查的一些体会)[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4(1):127-129.

[54]任美锷.珠江河口动力地貌特征及海滩利用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4(1):135-147.

[55]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电力排灌的布局、标准和效用[R],1964.3.

[56]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各种频率水位分析计算[R],1964.3.

[57]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面线推算法初步总结(初稿)[R],1964.4.

[58]广东省水电设计院.北江三角洲河道概况调查报告(潭洲水道及平洲水道)[R],1964.5.

[59]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顺德支流冲淤分析[R],1964.5.

[60]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焦门水道河床冲淤分析[R],1964.5.

[61]黄胜.潮汐河口问题讲义[R].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1964.6.

[62]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甘竹溪水道河道冲淤分析[R],1964.7.

[63]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海州水道河道冲淤分析[R],1964.7.

[64]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沙湾水道河床冲淤变化[R],1964.8.

[65]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沙田区的潮水排灌[R],1964.9.

[66]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文沙南北冲淤分析[R],1964.9.

[67]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河床质泥沙分析[R],1964.9.

[68]潘树荣,徐希扬,温伟英.西江河口红树林荒滩的自然地理基本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5(1):100-109,143.

[69]林颖夫,张浦先,李彭周.珠江三角洲河口网河区电力排灌的布局、标准和效用[J].水利学报,1965(3):1-11.

[70]吴许凡,朱植楷.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电力排灌工程基本建设的几点经验[J].水利水电技术,1965(8):26-31.

[71]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潭洲水道、平洲水道固定断面代表性的分析论证[R],1967.5.

[72]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西江干流磨刀门水道1952、1960、1967年河道分析资料[R],1967.5.

[73]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潭洲平洲水道河工模型试验[R],1968.5.

[74]广东省水利电力厅科研所.潭洲平洲河河工模型试验第一阶段报告(导流方案比较试验)[R],1968.5.

[75]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三角洲及广州市西北郊防汛参考资料(初稿)第一部分[R],1970.3.

[76]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三角洲及广州市西北郊防汛参考资料(初稿)第二部分[R],1970.3.

[77]广东省农林水工程总队勘测设计队革委会.潭洲、平洲水道河工模型试验第二阶段报告[R],1970.5.

[78]广东省水电设计院.整治西北江三角洲河道的初步意见[R],1970.6.

[79]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三角洲整治规划[R],1971.10.

[80]广东省水电设计院.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河道整治规划[R],1971.10.

[81]广东省水电设计院.珠江三角洲河道整治“四五”规划报告[R],1970.11.

[82]徐俊鸣.珠江三角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3.

[83]广东省水利电力科学实验所.珠江三角洲地区预制浮运水闸简介[J].广东水电科技,1973(2):35-39.

[84]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珠江河口水文泥沙初步分析[R],1973.6.

[85]广东省水利电力局.关于珠江三角洲的情况和问题[R],1973.11.

[86]中山大学地理系水文专业“台风暴潮”研究小组.华南沿海应用长浪方法辅助台风暴潮预报的展望[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4(4):106-116.

[87]莲花山水道浅滩研究小组.黄埔港莲花山水道浅滩研究补充报告[R],1975.

[88]赵焕庭,宋朝景,王文介,等.珠江口狮子洋水道的地形发育[C]//南海海岸地貌学论文集(第一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75.

[89]珠江三角洲工作组.关于珠江三角洲整治规划问题的报告[R],1975.

[90]佛山地区革命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农业志》编写组.珠江三角洲农业志(佛山地区行署,1976出版)[M].出版者不详,1976.

[9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珠江河口区河道特性初步分析[R],1976.8.

[92]华南师院地理系.珠江三角洲历史时期河道调查报告第五号[R],1977.

[93]李岳生,杨世孝,肖子良.网河不恒定流隐式方程组的稀疏矩阵解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3):28-38.

[94]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西北江三角洲建闸后河道淤积问题的初步探讨[R],1977.9.

[95]黄少敏.对西江正干—磨刀门水道历史变化的初探(天河—磨刀门段)[D].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1978.

[96]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珠江三角洲综合治理的调查和关键技术试验[R],1978.2.

[97]吴因.国内外潮汐河口治理概况及动向[J].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8(4):9-35.

[98]何洪鉅.7712台风暴潮的予报与分析[J].海洋科技资料,1978(4):31-36.

[99]李春初.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演变规律与三角洲整治问题[R],1978.10.

[100]叶汇.内伶仃洋三角港西侧横门、洪奇沥、蕉门口外滩槽发育与演变的模式[R].中山大学地理系河口海岸研究室,1979.

[101]曾昭璇.思贤滘河道历史时代变迁[J].华南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1):52-74.

[102]黄远略.珠江三角洲北江河口区河道的历史变迁[J].华南师院学报,1979(3).

[103]上海师大河口海岸研究所.珠江口伶仃洋淤积趋势初步分析[R],1979.3.

[104]吴郁文.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区水系变迁[J].华南师院学报,1979(3).

[105]叶汇.珠江三角洲河汊发育问题的初步研究[C]//广东省地理学会1979年年会论文,1979.

[106]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埔新港模型试验水文分析报告[R],1979.7.

[107]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埔新港河工模型试验阶段报告[R],1979.7.

[108] 伶仃洋水文调查组.伶仃洋水文调查总结报告[R],1979.12.

[109]广东省水利电力局.珠江三角洲水利概况[R],时间不详.

[110]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勘测设计院.珠江三角洲堤围发展情况资料[R],时间不详.

[111]中山大学地理系水文专业河口研究组.珠江口磨刀门海滩围垦研究[R],时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