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经济社会用水总量控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量

1.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本地水资源有限,但外部有长江提供充足的过境水资源。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6.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60.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53.1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不重复计算量为15.9亿m3。太湖流域水资源量表详见表2-5。流域多年平均本地地表水可利用量为64.1亿m3,占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的40%。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总量为24.3亿m3,可开采系数约为0.6。流域本地水资源有限,流域供需水总体平衡主要依靠调引长江水和上下游重复利用。流域现有75处沿长江口门,水量交换频繁,多年平均引长江水量为62.6亿m3,排长江水量为49.3亿m3

表2-5 太湖流域水资源量表

img

续表

img

2.东南诸河区

东南诸河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94.3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986.7亿m3,约占水资源总量的99.6%,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16.7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中与地表水资源量的不重复计算水量为7.6亿m3,约占水资源总量的0.4%。东南诸河区水资源量详见表2-6。流域多年平均产水系数为0.58,产水模数为95.7万m3/km2

表2-6 东南诸河区水资源量表

img

二、供用水量

1.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供水主要以地表水源为主,除取用本地河网水量外,也直接取用自长江和钱塘江。2012年,太湖流域年降水量为1355mm,比常年增加15.1%;流域总供水量为349.5亿m3,其中本地河网供水157.9亿m3,长江水源供水187.5亿m3,钱塘江供水4.1亿m3。总供水量中,地表水源供水349.1亿m3,地下水供水0.3亿m3,其他水源供水0.1亿m3。近年来,流域引长江水量趋增。2002—2012年,流域沿长江口门平均引水量为85.5亿m3,排长江水量为43.7亿m3。其中,2012年引长江水量为88.8亿m3,排长江水量为51.1亿m3。供水方式上,有优质用水需求的生活以及部分工业用水由自来水厂、自备水源集中供水,水质要求较低的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直接从当地河网取水。

2012年流域总用水量为349.5亿m3[若2000年以后新增直流式火(核)电按耗水计,总用水量为271.5亿m3],其中第二产业用水最多,用水量达209.8亿m3,其次为第一产业用水,用水量为87.7亿m3。2012年太湖流域用水情况见图2-1,各省(直辖市)分行业用水量详见表2-7。

img

图2-1 太湖流域2012年用水情况示意图

表2-7 太湖流域各省(直辖市)分行业用水量表   单位:亿m3

img

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开发利用率高达82%。改革开放以来,太湖流域人均用水量先增后降,万元GDP用水量则大幅度下降,居民生活用水量增长较快,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有所下降。流域用水水平和效率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流域人均用水量为590m3,高于全国人均用水量454m3的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92m3,高于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9m3的指标;流域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36m3,高于全国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404m3的指标。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降雨条件变化等原因,流域用水总量下降;2008年之后,流域用水量基本稳定。流域用水结构略有变化,总体情况仍是工业用水最多,其次是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最少。由于许多高耗水工业企业加大节水技术改造等原因,工业用水呈下降趋势。生活用水逐年略增,生态用水平稳增长,农业用水则受降雨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

2.东南诸河区

东南诸河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560.0亿m3,水资源可利用率为28.1%。在各水资源分区中,闽江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最大,为150.0亿m3,钱塘江流域次之,为126.3亿m3,浙东诸河最小,为34.3亿m3;各水资源分区中水资源可利用率最高的为浙东诸河,达到33.1%,其次是闽南诸河为32.8%,闽东诸河最小为23.5%。

2012年,东南诸河区年降水量为2088mm,比常年增加25.6%;总供水量为336.9亿m3,全区地表水源供水量为325.9亿m3,占总供水量的96.7%;地下水源供水量为9.6亿m3,占总供水量的2.8%,其他水源供水量为1.4亿m3,占总供水量的0.5%。其中,浙江省供水量为146.18亿m3,占总供水量的43.39%;福建省供水量为186.87亿m3,占总供水量的55.47%;安徽省供水量为3.82亿m3,占总供水量的1.13%。

2012年,东南诸河区总用水量为336.9亿m3(若2000年以后新增直流式火核电按耗水计,总用水量326.9亿m3),其中第一产业用水最多,用水量达150.2亿m3,其次为第二产业用水,为123.2亿m3。东南诸河区用水情况见图2-2,各省分行业用水量详见表2-8。2012年,东南诸河区人均用水量为423m3,低于全国人均用水量454m3的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59m3,低于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9m3的指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62m3,高于全国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404m3的指标。

img

图2-2 东南诸河区2012年用水情况示意图

表2-8 东南诸河区各省分行业用水量表   单位:亿m3

img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2000年后东南诸河区用水量总体呈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生活和工业用水增长较快、农业用水则因农田灌溉面积的减少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水质状况

1.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人口密集,经济社会发达,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总量大,与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河网水质污染及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流域地表水资源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源主要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两大类型。点源污染主要由工矿企业废水排放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而形成,有集中排污口;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田降雨径流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等。2012年,排入太湖流域的废污水年排放总量为64.23亿m3,其中工业废水为31.56亿m3,生活污水为18.16亿m3;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废污水年排放量分别为29.08亿m3、12.05亿m3、23.07亿m3、0.03亿m3

2012年全年期评价结果显示,太湖流域参与评价河长为6032.9km,全年期仅有18.7%(1128.1km)的河长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81.3%(4904.8km)河长水质为Ⅳ类~劣Ⅴ类,其中,Ⅳ类河长1315.7km,占评价河长的21.8%,Ⅴ类河长1386.9km,占评价河长的23.0%,劣Ⅴ类河长2202.2km,占评价河长的36.5%,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石油类、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2012年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类别情况见表2-9,全年期河流水质类别比例见图2-3。从流域各省(直辖市)情况分析,浙江省河流水质相对较好,上海市和江苏省河流水质污染相对较为严重;从时间分布上看,汛期水质略优于非汛期。各时期分类水质比例基本接近,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水体所占比例少,劣Ⅴ类水体所占比例最高。省界河流监测断面共32个,有25.0%达到或优于Ⅲ类。

img

图2-3 2012年太湖流域河流全年期水质类别比例图

表2-9 2012年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类别比例表

img

2000—2012年,流域河流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的河长比例维持在5.6%~18.7%之间,劣Ⅴ类的河长比例保持在36.5%以上,表明流域境内河流水质状况堪忧,且接近一半的河流始终处于比较严重的污染状态。

2012年,全年期参评的361个水功能区128个水质达标,达标率为35.5%;河流达标河长为1243km,达标率为32.5%;湖泊达标面积2555km2,达标率92.1%;水库达标库容7.6亿m3,达标率100.0%。

2012年,对22条主要入太湖河流开展了监测,其中江苏省入湖河流15条、浙江省入湖河流7条。水质劣Ⅴ类河流有7条,其中江苏省6条、浙江省1条。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总磷。监测的7条主要出太湖河流位于江苏省,受到周边河道水势影响易产生往复流,水质差异较大,其中太浦河(出湖段)、胥江、瓜径港水质较好,水质为Ⅱ类,浒光运河水质为Ⅲ类,新通安河、苏东运河、木光河为Ⅳ类。

2012年,太湖主要水质指标年平均浓度高锰酸盐为Ⅲ类,氨氮为Ⅱ类,总磷为Ⅳ类,总氮为Ⅴ类。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均已达到《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2年目标要求,总氮已接近2012年目标。

由于流域地表水污染严重,导致浅层地下水大面积受到污染。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类别劣于Ⅲ类的面积达到26963km2,占流域平原地区面积95%以上,其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属有机污染类型,局部地区存在重金属污染。山丘区的浅层地下水未受到污染,水质总体较好,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2.东南诸河区

东南诸河区以山区河流为主,独流入海,水质情况总体较好且明显好于太湖流域。总体看,该区地表水水质较好,但局部地区水体受到污染。水质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水库好于河流,上游好于下游,山区水体好于平原水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区地表水水质有逐渐变差的趋势,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2012年,排入东南诸河区的废污水年排放总量为96.91亿m3,其中工业废水为67.45亿m3,生活污水为17.15亿m3;浙江省、福建省和安徽省废污水年排放量分别为38.37亿m3、57.57亿m3和0.97亿m3

2012年,东南诸河区总评价河长为7048.5km,全年期78.9%的评价河长达到或优于Ⅲ类,总体水质较好。其中,全年期水质达到Ⅰ类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5.7%,Ⅱ类水质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46.2%,Ⅲ类水质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27.0%,水质超标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21.1%。2012年东南诸河区河流水质类别情况见表2-10,全年期河流水质类别比例见图2-4。东南诸河区整体水质较好,其中闽江流域和闽东诸河的水质较好,超标比例仅为总评价河长的7.6%和7.3%;浙东诸河和闽南诸河水质相对较差,超标比例分别为总评价河长的34.2%和34.9%。省界河流监测断面共9个,均达到或优于Ⅲ类。

img

图2-4 2012年东南诸河区河流全年期水质类别比例图

表2-10 2012年东南诸河区河流水质类别比例表

img

2000—2012年,东南诸河区河流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的河长比例维持在63.4%~78.9%之间。从年际间的水质变化趋势来看,2000—2003年和2010—2012年河流水质状况较2004—2009年情况好,达标河长比例维持在70.7%~78.9%之间;2004—2009年,达标河长比例维持在63.4%~68.5%之间。

全年期参评的112个水功能区有72个水质达标,达标率为64.3%;河流达标河长1106.5km,达标率为60.5%;湖泊达标面积5.0km2,达标率为0.5%;水库达标库容为4.0亿m3,达标率为1.5%。若采用水质指标浓度年度平均值评价(总氮和总磷不参评),全年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个数为179个,达标率为84.8%;河流达标河长为3790km,达标率为84.7%;湖泊达标面积为1088km2,达标率为100%;水库达标库容为290.0亿m3,达标率为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