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水源地作为城市供水水源的载体,对保障水源供给的稳定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对水源地水量、水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在气候变化异常和人类活动干扰逐渐增多的形势下,城市水源地自身结构稳定和生态平衡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其脆弱性正在逐渐显现,供水的可靠性、安全性面临严峻的挑战。城市供水安全作为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脆弱性诊断研究”作为水利部为解决地方水利科技需求的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研究项目,于2010年启动了专题研究工作。本书正是项目组全体人员3年研究成果的结晶。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西南端,境内94%的国土面积为山地,绝大部分城市都位于断陷盆地河流冲洪积扇—湖岸交互地带。全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共273个,其中湖泊型有6个,水库型有142个,河道型有57个,地下水型有68个。水库型水源地在城市供水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城市总供水量的61.7%,占城市总供水人口的59.9%。由于大多数水库型水源地补给水源仅为山间降水径流,调节性能较差,导致枯水期缺水状态多发。特别是2009年以来云南地区遭遇多年连续干旱,使得原本缺少补给、生态环境脆弱的云南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面临的供水压力空前增大,安全供水也受到极大挑战,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的脆弱性更加显现。本书在系统总结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脆弱性内涵的基础上,开展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下的高原盆地的水文响应、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脆弱性研究,这将对推动水源地的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书共分7章,第1章总结了水资源脆弱性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水源地脆弱性未来研究的方向,分析了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脆弱性研究的意义。第2章开展了典型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的降水、径流和输沙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研究。第3章利用典型水源地的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土壤和地形等数据,分析了SWAT模型在高原盆地的适用性,研究了不同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的径流、蒸散和土壤侵蚀的响应变化。第4章在典型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枯枝落叶层、土壤样品采集和室内物理实验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森林枯落物特征及水源涵养特性、森林枯落物水文效应特征,并对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第5章在梳理脆弱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地理环境特征,提出了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脆弱性的概念,构建了水源地脆弱性评价的14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水源地脆弱性评价指标权重。第6章以具有典型特点的云南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松华坝水库水源地为例,应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对松华坝水库水源地进行诊断比较,优选出一种最适合的方法,并对各水源地分区脆弱度进行了评价。第7章在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水源涵养、变化环境下水文响应和脆弱性诊断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水源地的调研和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水源地脆弱性调控的对策。
本书主要由黄英、王杰、史正涛、刘新有、张雷编著,王杰和黄英负责统稿。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曾建军、陈严武、段琪彩、吴灏、朱俊、苏怀、董铭等人员给予了大量工作上的配合,并得到了云南省水利厅科外处,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保山分局、楚雄分局、昭通分局、玉溪分局、曲靖分局、红河分局、普洱分局和各水库管理局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旨在让国内更多的专家学者来关注和研究高原地区城市供水安全及水源地保护问题,推动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由于作者认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