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淮河流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综合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淮河流域应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通过创新驱动,助力产业全面升级;实施环境先导,促进工业绿色发展,走出一条适合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依托区域优势促进产业集聚

以中部平原城乡统筹发展板块为核心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建成郑州、漯河、许昌、周口、信阳、济宁等营业收入超“千亿级”的“外圈”农产品加工集群,以及商丘、驻马店、阜阳、亳州、六安、滁州、淮北、宿州、菏泽等超“五百亿级”的“内圈”农产品加工集群,以外带内,重点扶持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品果蔬饮料三大优势食品工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集群。

依托淮干生态经济带与流域北边界重点发展林木加工业。形成以宿迁的“林板一体化”、济宁和日照的“林纸一体化”、信阳和阜阳的柳编工艺品以及菏泽的桐木制品及草条工艺品为特色的林木加工经济活跃中心。按照“以板/纸促林、以林/纸促板、林板纸一体化”思路,大力种植速生纸浆林和用材林,发展林木加工企业。

推动流域资源型产业集约式一体化发展。提高流域煤炭产业集中度与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地面煤层气开发和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鼓励煤电联营和一体化发展,增强煤炭、电力企业的互保能力。依托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及淮安盐矿建设石化盐化一体化生产基地。依托济宁、枣庄煤矿及徐州盐矿,平顶山煤矿、盐矿及漯河盐矿,阜阳盐矿、煤矿及淮南煤矿建设煤化盐化一体化生产基地。

打造流域装备制造业高地。重点研发食品加工、煤炭采选、大型煤化工、化肥制造等关键装备与配套技术,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配套项目与技术转移。建设以徐州和济宁为中心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以蚌埠为中心的环保设备制造基地,以淮北为中心的煤机装备制造基地,以盐城为中心的内燃机及配件制造产业基地,以日照为中心的农业装备制造基地。以基地建设推动周边城市配套产业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系列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2.加快产业升级提高资源效率

推进流域资源加工型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以副产物利用与新品种研发为主要方向,重点发展“小麦-面粉、胚芽蛋白、食品制造-综合利用-饮料及维生素E”,“畜禽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内脏综合利用-生物制药”等农产品加工业产品链。以生产多功能、高质量、环保型、高附加值的纸质及纸板产品为核心,推动流域林纸、林板一体化产业的精深加工。以精细有机氯产品生产与氯碱及其下游产品精细化加工为重点,延伸流域石化盐化一体化与煤化盐化一体化的产业链。

以装备制造业带动流域资源加工型产业全面升级。研发食品加工关键装备与配套技术,带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推广应用煤炭采选、大型煤化工和化肥制造等领域的重大成套装备,促进矿产资源加工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着力提升服务增值能力,从扩大供给与培育需求两方面增强装备制造企业技术集成和产业化能力。

以创新驱动助推流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加大对流域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加工及装备制造等领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以流域内9个创新型城市为节点,因地制宜地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牵引带动周边城市,整合流域内高端产业的发展,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东部地区与淮河流域对口帮扶的机制优势,加强流域内企业与东部先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积极引进高端技术成果。

3.严把环境容量实现绿色发展

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绿色技术。从淮河流域的主导产业入手,以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为原则,在流域内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推广应用绿色技术。通过产业链式发展与专业化分工协作进一步增强流域产业的集群协同效应,促进淮河流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同步增长。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针对流域的重点行业与重点企业,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与责任,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淮河流域工业的发展提供空间。推行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环境容量限批制度,流域内新建、改(扩)建项目必须以环境容量为先导,严格项目审批。

严格环保准入标准,合理承接产业转移。淮河流域应以环境容量为标尺,合理承接发达国家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实行环境容量限批制度,避免承接淘汰产业与资源消耗量大、污染排放强度高、经济效益低的项目,提升流域产业发展的绿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