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技术与应用(江西水问题研究与实践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于赣抚平原灌区发展节水灌溉之探讨

吕祖云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是长江以南最大灌区,由于工程兴建年代早,加之长期以来投入不足与管理粗放,导致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本文从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水价改革、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关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区用水效率之对策。

关键词:灌区-节水-江西省赣抚平原

1 赣抚平原灌区节水灌溉之现状

赣抚平原灌区是江西第一大灌区,也是长江以南最大的引水灌区,被人们称之为江西的“都江堰”。灌区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属平原型灌区,灌区范围2000km2,设计灌溉面积120万亩,并兼有防洪、航运、发电、养殖和城市供水等多种效益。灌区现有总干渠两条,总长100.2km,干渠7条,总长183.8km,斗渠以上渠道543条,总长1674km。灌区作物以水稻为主,粮食产量约占江西省粮食总产量的1/10,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区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600mm,但年内分配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主汛期4—6月,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5.3mm,占全年降水量的48%左右;枯水期为11月—次年1月,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3.7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7%。灌区从抚河引水灌溉,设计引水流量为167m3/s。

目前,从灌区灌溉方式来看,主要还是以地面渠灌为主,基本上都属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全灌区目前实灌面积约82万亩,已实施节水灌溉的面积不足5%,大约为3.6万亩,这部分农田已经完成了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整治配套,其中有些还标准不高。虽然从灌区整体来看,水资源较充沛,但仍存在一方面用水紧张,另一方面用水又不太合理、浪费大的现象。尤其在农业“双抢”用水紧张时期(7月10日—8月10日),因此时抚河水位偏低,从抚河引水偏少,而渠道上游地区又大水漫灌,水量浪费大,加之灌区群众集中用水,造成渠道中下游地区水量不足,局部地区甚至无水可灌。农业灌溉多年亩均毛用水量达1360m3,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1,节水潜力非常巨大。灌区紧靠南昌市,城市供水(包括工业、生活、生态用水)发展很快,供水需求越来越大,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对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灌区管理单位自身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发表于2009年。

2 节水灌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灌区工程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

赣抚平原灌区工程大多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设计标准低,加之建材奇缺,钢筋水泥等主要建材严重不足,造成工程标准低,先天不足。从1997年起,灌区虽然历经10年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仅针对灌区骨干工程),但所完成的骨干工程总投资也不到2亿元,仅占其规划总投资(5.92亿元)的1/3,284km 长的骨干渠道(包括总干渠与干渠)目前仅有165km(占58%)进行了整治配套,而灌区末级渠系(斗渠以下)工程目前仅整治配套不足5%,完成配套的面积仅3.6万亩,灌区斗、农渠全长约2100km,目前仅改造配套94km,几乎全部带病运行。因此,灌溉工程老化、失修相当严重,不少工程已超期服役,长期带病运行。

2.2 灌水技术落后、管理粗放

灌区目前90%以上农田仍然采用大水漫灌、串灌,灌溉水利用系数规划为0.58,目前实际仅达0.41,管理粗放,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这既有工程因素,也有管理因素。在工程方面,灌区渠道,尤其是末级渠道,大多缺乏整治配套,很多分水建筑物破损严重,有闸无门或无闸无门,更谈不上安装计量设施,加之农田整体平整度较差等;在管理方面,灌区各级管理单位人员总数500多人,超过部颁灌区定员标准约30%,而全灌区农业水费收入仅800万元左右,致使管理单位入不敷出,管理经费不足,人心不稳,管理粗放。加之管理机制不活,已经成立用水户协会的区域还不到全灌区的1/3,大部分末级渠系及相应的水工建筑物处于无人管状态,用水上奖惩办法不多,因没有计量设施,目前仍是按亩收费,存在管理“大锅水”现象。这些因素导致渠道上中游普遍浪费水现象严重,而渠道末端却出现水量严重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2.3 农业水价过低导致节水意识淡漠

目前,灌区的农业水价还不到成本水价(2000年测算为每亩31.79元)的60%,大约为0.03元/m3;另一方面,灌区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几乎空白,农业水费现在普遍还是按亩计收,多用水少用水没什么区别。因此,灌区群众普遍节水意识淡漠,导致浪费水严重。

2.4 投入不足,影响节水措施推广

一方面,当地政府和群众对节水的投资力度有限。据有关部门估算,发展喷灌每亩需900~1100元,微灌需1000~1200元,管灌需250~320元,渠道防渗需250~360元,节水早期的投资较大,单靠这些地区的力量发展节水灌溉难度较大,目前国家对灌区的投入只限于主要骨干渠道的配套改造。另一方面,自从国家取消“两工”以来,当地群众对田间工程组织大规模清草清淤的力度大不如前,也使得末级渠系过流能力降低,渠道下游地区用水困难。

3 适宜采取的节水技术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战略性地位日渐重要。发展节水灌溉,已经成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选择,赣抚平原灌区也同样如此。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赣抚平原灌区灌溉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涉及3个地级市、7个县(市、区)、43个乡(镇),各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水源条件等均有一定差异。因此,灌区各地应依据本区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要有针对性地在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两方面做好文章,笔者认为要大力发展灌区节水灌溉必须重点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 适宜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

3.1.1 继续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力度,完善配套好骨干工程

要推行节水灌溉,无论是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田间用水定额管理,还是采用其他管理措施、农艺节水措施都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完善的渠系工程,配套齐全的水量水位控制建筑物和监测设施等。赣抚平原灌区目前骨干工程仍有近1/2未进行整治,控水、计量设施很不健全,这给实施节水灌溉带来了极大难度。因此,必须继续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灌区改造要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引进节水新技术、新设备,加速节水灌溉设备技术科研成果的转化。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公共财政投入应在农业灌溉工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长远和总体利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弱质产业,而农业灌溉工程体系既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也是社会的公共事业,但因其经济效益十分低下,社会不愿投入,农民本身又无力投入,这时如国家投入不足,任其衰败,则势必影响粮食生产,甚至影响到长治久安。因此对于农业灌溉工程体系的新建、续建配套、岁修养护,必须以公共财政即国家投入为主,同时这也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

3.1.2 利用好多方面的投入,整治好田间工程

现在,各级政府对农田、农作物、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项目还是比较多的,虽然单项投资不大,但综合起来还是挺可观的。目前,灌区灌水定额偏高,主要原因:灌溉田间工程不配套,渠道防渗工程少,畦块过大,土地不平整等。当地有关试验资料表明,在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配套好的区域,年灌水定额(斗口计量)为523m3/亩,而未进行任何改造的区域的年灌水定额(斗口计量)达991m3/亩,这说明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配套的好坏,可使灌水定额相差2倍左右。由此可见,搞好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配套,平整缩块,节水潜力很大。灌区地势平坦、坡降适当、引水方便,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要首先考虑田间工程配套,平地缩块,然后再逐步完善渠道防渗工程和合理的灌排系统。在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后,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其他高效节水新技术。在灌区部分地区,比如南昌县灌区在田间工程整治中,混凝土U型防渗渠道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2006年年底,在二干三支以下的斗、农渠上共实施混凝土U型渠改造16.09km,工程完成后灌溉条件明显改善,大幅度提高了渠道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78提高到0.97),节水效果显著。该县部分地区是灌区的富庶地区,节水灌溉已有一定的基础,当前适宜采取的节水工程措施应是进一步完善混凝土U型防渗渠道的推广应用,建设渠、路、沟、井、电、林六结合,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同时利用地形条件,逐步发展低压管道灌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其他高效节水新技术。

3.1.3 及时清除渠道内水草,恢复渠道输水能力

近几年来,影响灌区节水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渠道内水草特多,生长又快,使渠道过流能力大为降低。比如,灌区的“主动脉”——西总干渠,在设计水位时渠道下游流量仅为设计流量的一半左右,造成有水下不去,有水灌不到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水草太多太密太长。针对沿渠工业废水、垃圾、生活污水及地表有机物流入输水渠道,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越积越多,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各种水生植物过量生长,渠道内布满水草,水草阻水率达40%以上,严重影响灌区供水能力的现状,首先应采取机械除草方法,利用清草船或其他清草机械及时清除水草;其次要加强工程管理,有效防止垃圾、污水进入渠道;再者,在有条件情况下对渠道进行三面混凝土衬砌,消除水草生长条件,维护输水渠道健康,确保灌区供水安全。

3.2 适宜采取的管理技术措施

3.2.1 加强节水灌溉管理体制建设

要使节水灌溉能够持续良性发展,切实抓好用水管理,杜绝浪费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利用率,必要条件是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灌溉管理体制。在灌区支渠以下推广以用水户参与为主的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明确所有权,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灌区管理单位要管好总干、干、支渠等骨干工程,科学调度分配好水量,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把末级渠道的管理权利、维修职责全部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会。要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用水户协会渠系工程管理制度》、《用水户协会灌溉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末级渠系长期正常运行,充分发挥灌区工程效益。目前,灌区内有1/3的区域成立了用水户协会,经调查,成立了用水户协会的地方,灌溉用水管理与工程管理明显好于其他地方。严格掌握国家政策,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户办、联户办、股份办等形式,建立起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并制订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要多方面鼓励群众加强节水管理,搞好工程维护,明确责、权、利,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最近几年,灌区管理局已经摸索出一套激励用水户协会加强工程维护与节水管理的好办法:一是经费上鼓励,即凡是在每年春灌前,对所辖渠道进行了清淤、清草、整修渠堤的,均给予每方补助1元钱的经费支持(方量以管理人员到现场核实为准);二是政策上鼓励,即对工程维护与节水管理好的协会,优先安排工程投资对渠道进行整治配套(比如实施U 型渠衬砌等)。这些办法的实施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

3.2.2 适度提高水价,并逐步过渡到计量收费

水价是促进节水灌溉发展的有力的经济杠杆,也是引发敏感的社会和政策问题的重要诱因,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目前灌区平均农业水价只相当于0.03元/m3,明显偏低,适度上调(比如10%~20%)可促进节约用水。当然,水价的提高,要视群众的承受能力,逐步到位,掌握好时机和幅度。此外,要加大用水计量设施建设的力度,改变目前按亩收费的传统方式,在3~5年内过渡到按方计收水费,寻求科学的测水、量水手段,更好地配合节水灌溉掌握好计量问题,做到多用水多交钱,少用水少交钱。完善水费计收的管理办法,做到水价和水费的公开透明。应根据来水和用水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即在用水高峰期或来水较少的时候,收费应高一些,水价可上浮10%,而在用水低峰期或来水较丰时,水费可定得低些,水价可下浮10%,达到合理收取水费,促进节水的目的。

3.2.3 加强科学调度,合理配水

科学调度,对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十分重要。首先,要确保主要工业与生活用水,再根据农作物不同阶段的用水需求以及城市生态用水需求,结合现有各种水源,算好水账,以此制订各干渠的流量分配方案(以实灌面积比例来分配),实行计划供水,充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此外,要认真关注天气形势的变化,尤其在用水紧张时期,比如农业“双抢”阶段(7月10日—8月10日),要根据水情、雨情变化情况,适度调整调度方案,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更好满足城市用水、农业用水和其他用水需求,充分发挥灌区效益,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

3.2.4 加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大量节水灌溉措施要通过农民实施,面对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掌握节水方法和技术能力较弱的现实,必须进一步加强各种节水示范区建设,编印散发节水科技宣传资料,举办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节水培训班。因此,要建立健全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引导农民适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强节水意识,掌握节水技术。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R].南昌: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2000.

[2]翟浩辉.水利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刘建成,等.江西省农业灌溉用水现状及对策[J].中国水利,2008,(5).


本文发表于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