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区防洪评价技术指引与实例解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绪论

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西江、北江、东江汇入珠江三角洲后,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点。流域涉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万km2,其中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km2

珠江三角洲水系包括西江、北江思贤滘以下和东江石龙以下三角洲河网水系和入注三角洲的中、小河流,以及直接流入伶仃洋的茅洲河和深圳河。珠江三角洲地区涉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等9市。珠江河口包括八大口门区及河口延伸区,其中八大口门区为自虎门黄埔(东江北干流大盛、南支流泗盛、北江干流沙湾水道三沙口水位站)、蕉门南沙、洪奇门万顷沙西、横门横门水位站、磨刀门灯笼山、鸡啼门黄金、虎跳门西炮台、崖门黄冲水位站以下至伶仃洋赤湾半岛、内伶仃、横琴、三灶、高栏、荷包、大襟岛、赤溪半岛间的连线之间的河道、水域和岸线;河口延伸区则包括至上述赤湾、赤溪半岛连线以下,与从深圳河口起沿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水域分界线至南面海域段18号点和由18号点与外伶仃岛、横岗岛、万山岛、小襟岛南面外沿、赤溪半岛鹅头颈的连线之间的水域及岸线。珠江三角洲水系及河口区范围见图1.1-1。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率达80%,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统计,2013年,珠江三角洲9市全年完成GDP 53060亿元(人均GDP为93388元),占广东省GDP总量的85.36%,约占全国GDP总量(63.07万亿元)的8.41%。一方面,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颁布实施及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区域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地区国民经济将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对防洪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跨河桥梁、港口码头、滩涂围垦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对河道行洪纳潮的影响逐步加剧。据统计,2000年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区已建码头有257座,其中河口区169座,网河区主干88座;已建设的特大桥和大桥总数为67座,其中河口区12座,网河区主干55座。2011年年底,已建码头增至499座,其中河口区344座,网河区主干155座;特大桥和大桥总数增加至114座,河口区22座,网河区主干92座。码头、桥梁分布情况分别见表1.1-1和表1.1-2。

防洪评价报告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的重要技术参考依据,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与水利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对河道泄洪、纳潮、排涝、河势稳定、堤防安全的影响,对防汛抢险、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以及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是否合适等。防洪评价研究采用技术手段的正确性、基础资料的可靠性、报告结论的准确性及其所建议采取的补救措施的合理性、针对性等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的科学性至关重要。珠江河口是世界上水系最为复杂的河口之一,受径流和潮流共同影响,河网区内河道纵横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区建设项目众多,各类科研、设计、咨询单位及高校均参与到防洪评价报告编制队伍中来,受技术力量、技术资料以及对区域水文特征、防洪形势认识的限制,并且缺乏统一的针对性指导文件,报告水平参差不齐。为此,在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防洪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编制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区防洪评价技术指引,对提高防洪评价报告编制水平,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提供技术参考就显得尤为迫切而必要。

img

图1.1-1 珠江三角洲水系及河口区位置示意图

表1.1-1 珠江河口区及网河区码头分布统计表   单位:座

img

表1.1-2 珠江河口及网河区已建桥梁分布统计表   单位:座

img

本书共分9个章节,各章内容简介如下。

第1章,绪论,介绍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基本情况及防洪评价研究必要性。

第2章,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及河口的自然概况及经济社会现状,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及河口水文情势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介绍了珠江河口治理现状以及涉及珠江河口的水利规划体系。

第3章,介绍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并结合防洪评价导则编制有关要求,阐述了跨河建筑物、临河建筑物、穿河建筑物、拦河建筑物等不同类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的要点,以及主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程序。

第4章,详细介绍了水文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及经验公式分析等防洪评价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第5章,主要针对目前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中的薄弱环节,介绍了防洪评价中一些关键问题及其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模型的选择、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工程概化、计算的前后处理等关键问题。

第6章,针对内河涌洪涝灾害不但与区间暴雨产汇流洪水密切相关,而且还会受到外江潮流顶托影响的这一较为复杂的情况,分别以跨河类建设项目——中山市古神公路(二期)工程坦洲大涌大桥和河涌整治类项目——庄头涌(工业大道—珠江口)清淤工程防洪评价为例,结合内河涌水系特点,对内河涌涉水工程防洪评价进行实例解析。

第7章,以临河建设项目——广州市粮食储备加工中心码头工程和穿河和穿堤工程——广佛环线穿(跨)越陈村水道隧道工程防洪评价为例,对珠江三角洲主干网河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进行实例解析和评价要点分析。

第8章,以珠江河口滩涂围垦工程——虎门港(太平)客运口岸搬迁工程、珠江河口大型航道整治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以及珠江河口大型桥梁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防洪评价为例,对珠江河口区典型涉水工程防洪评价进行实例解析和评价要点分析。

第9章为结语。

附录1、附录2分别介绍了有关法律和法规以及建设项目大型、中型、小型规模划分标准,附录3介绍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本书的编制旨为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建设项目的防洪评价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指引,同时也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防洪评价报告的审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