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改善滇池水环境引水调控技术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滇池是镶嵌在云南高原的一颗明珠,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泊,是春城昆明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具有工农业供水、防洪、旅游、航运、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在云南省及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滇池地处金沙江一级支流普渡河上游,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流域分水岭地带,水资源极度匮乏,流域内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土资源极度不匹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100%,水体被多次重复利用,污染物不断累积入湖,水体交换速度慢,湖水自净能力差,加之环保措施滞后和农业面源污染难以控制,导致滇池水环境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水质逐步下降,近20年来湖泊水质在Ⅴ类和劣Ⅴ类间波动。一段时期,全年性蓝藻水华蔓延全湖,严重破坏了滇池的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滇池饮用水水源地功能完全丧失,直接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严重制约了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滇池治理和保护工作,“九五”以来,连续3个五年计划均把滇池纳入国家“三湖”治理的重点。2007年6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三湖”治理紧急座谈会上指出:“‘三湖’抓紧治理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要进一步做好调水引流工作,积极实施‘滇池引水’工程,增强湖泊的生态水量,增强湖水的自净能力。”“我以为这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带有标志性的工程,也是在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对人民以至对人类负责的一个表现”“‘三湖’治理,太湖是重点,滇池是难点”。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治理工程,在滇池水污染成因和水资源条件分析及总结近20年滇池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提出了实施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和生态清淤六大工程,六大工程措施的关系是层层递进、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环湖截污和生态补水。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池综合治理的关键,是加快湖泊水体循环与交换、从根本上提升滇池流域水环境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恢复滇池良性生态的关键性措施,可为滇池环湖截污创造良好的水资源条件,与其他五项污染源控制措施互相配合,实现滇池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的总体目标。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滇池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入湖污染负荷预测、滇池水环境改善补水量、水环境改善效果等的研究工作。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为背景,系统开展了滇池流域水资源配置及优化关键技术、滇池流域水文与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关键技术、复杂地形遮挡影响下滇池湖泊水动力与水质模拟关键技术、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下滇池水位-德泽水库联合调度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改善滇池水环境的引水调控集成技术。成功预测了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设计水文条件下的滇池流域污染负荷产生量、入湖量及其年内变化过程;准确模拟了复杂地形遮挡条件下滇池风生湖流及湖泊内污染物的输移扩散规律,研究了滇池流域入湖污染物量与湖泊水质间的响应关系,合理确定了滇池水环境改善的补水量及补水过程,科学预测了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对湖泊水质改善效果。在此基础上,首次考虑了滇池水环境改善生态补水量的要求,构建了包括空间上的近距离引水、远距离调水,时间上分近期和远期,战略上从昆明市延伸到滇中地区的昆明市滇池流域多层次水资源配置供给保障体系,并融合水量平衡、情景分析等基础技术方法,建立了滇池-德泽水库联合调度模拟技术,为滇池和德泽水库联合调度的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引水调控技术科学回答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滇池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滇池水环境改善需水要求及过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调水量、工程规模、滇池水环境改善效果、运行调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功解决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在规划论证、项目设计及运行调度中相关科学问题,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成功建设、顺利通水及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下的两湖库联合调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地区(或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源保障研究提供了成功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好的技术指导性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

201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