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人文价值
——西江千户苗寨
摘要:贵州民族文化资源只有经过理解、利用、改造、传承和再创造才能实现它的最大发展价值。在少数民族地区规划设计中,要立足于现有资源基础,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资源,把握区域脉络,抓重要的资源,才能突出其独特核心价值。挖掘研究“人与自然”的核心问题,规划设计中的强调“定调子”就是把握脉络价值,是确定和挖掘核心价值的方法。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分析梳理,挖掘其“魂”,因此,把握了区域脉络就是把握了该区域的“魂”。因此,规划设计中要分别从;自然山脉、水脉、气脉,史脉、文脉、人脉等“六脉”来“把脉”资源,对资源进行疏理,从而确定核心价值,准确战略定位,为深入规划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规划设计 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 可塑性 六脉
伴随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建设快餐文化”渐渐渗入,使规划设计处在一种浮躁的现状,许多规划设计对于资源评估、项目定位都呈现出评估不够,更多的是将大量精力放在了诸如不成熟的行业规划标准上,如,制图技术及效果图表达等微观战术层面上,在对于宏观战略理解把握方面严重缺乏,后果是导致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国内规划设计行业的操作模式和游戏规则,更显60年未变的法规,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此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例如:中国城市无差别同质化现象严重,变得“千城一面”,甚至沦为“无特点、无文化、无历史”的三无城市现象。
面对实际问题规划设计必须宏观地制定区域发展路线,定位区域发展基调,合理地进行区域中长期布局,以正确的战略高度计划区域未来的发展。规划设计是在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使其功能、风格符合其定位是科学的态度。由此可见,把握项目的准确定位在规划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规划设计的功能、确定风格特色等问题必须符合其宏观定位。为此有效的规划项目定位一定要从准确的资源评估上开始,事实证明对资源的准确评估是规划设计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对于规划区域“两大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六大要素”(山脉、水脉、气脉、史脉、文脉、人脉)的分析方法科学的评估是关键,以“六脉”理论为基础对资源进行分析,对如何进行准确的核心资源评估,战略定位是全面探讨成功与否的保证。
一、无形资产和潜在的资源财富
在实施规划设计之前,要对规划区域的资源进行全方位评估,挖掘其内核,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项目的科学定位。所谓资源通常是指可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需要以及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总和。《论语·书虚》道:“天地之有百川也,犹人之有血脉也,血脉流行,泛扬动静。”六脉之一,山脉主要是指地质地貌等自然形态特征,是区域的外部环境。水脉指的是水资源特点,例如河流、湖泊、海洋等。气脉则是指大气环境,气候特征。史脉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人文精髓及历史渊源,比如历史遗迹等。克拉柯亨把“文脉”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引申到规划设计领域,可以得到“文脉”的基本内涵: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及特定条件下,人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之间一种动态、内在与本质联系的总和,例如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根据辞典里的解释,人脉的解释为“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人脉也包括一个区域里的历史名人等人脉资源,也是一个区域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
“六大要素”,即山脉、水脉、气脉、史脉、文脉、人脉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和谐一体,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是外延和内涵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于人工环境的形成起到“控制性选择”作用,而人工环境在人文环境因素的主导下,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人工环境是人文环境的外延,是城市文脉的表层结构,而人文环境是人工环境的内涵,是城市文脉的深层结构。因此环境对人将产生能动作用.人文环境的主体是人,人工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产生空间环境效应,影响着人们心理和行为,从而促使人文环境的发展改变。
例如陈康跃《从旅游的必然王国,走向旅游地质的自由王国》中的认为: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的分布和文化风情很有地域特色,这种特色自然资源有着很大的联系,也可以说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在黔东南的清水江、都柳江流域,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叠峰,森林茂密,形成了以木水文化为特色的苗侗风情。在居住上以吊脚楼、风雨桥等木质建筑为特征,食物获取主要来源于水稻、香糯和鱼类,进而产生了苗族酸汤鱼、侗族腌鱼等水生物的地方特色美食。人们的生活习惯又使区域内能够保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在黔西南地区的南、北盘江流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石山裸露、河谷切割痕迹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形成以溶蚀盆地、溶蚀洼地为聚集自然环境,以石头文化为特色的布依族的民风民情。在居住上,以石板房、石头寨为其特征,由包谷、小麦、油菜等旱地作物和小型哺乳动物构成主要的食物链,也就形成了闻名于世的花江狗肉等美食。黔西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这与当地的地质环境密不可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居民的耕作方式,生活习惯也息息相关。
由此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决定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的生活环境决定民族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人文环境又影响了自然资源。
二、资源的可塑性地位和作用
自然资源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河川、湖水系等自然资源条件等,这是规划区域发展的最基本因素,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刚性限定。区域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和城市景观特征的营造都须尊重和利用城市的自然形态,特别是自然条件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布局、功能组织和景观营造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基础自然条件是对城市系统影响最深远和不可超越的条件。
例如,地域气候影响着城市的传统建筑格局和空间形态,还影响着建筑的立面形式和街道界面表达,如南方的竹楼建筑和北方的窑洞就体现了气候对地域建筑形式的直接影响;贵州城市的山水布局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发展方向,是塑造贵州城市特色形象的重要因素;杭州之所以被誉为天堂,得益于湖光山色,重庆的山城景象和厦门的滨水风貌也展现出,自然条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当然自然资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更是城市生态圈中的重要内容,例如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决定了城市的空间规划格局。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天然财富,是不可再塑的形象要素,是区域得天独厚的生态要素,为此对于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将起到奠定区域形象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作用。
人文资源方面包括历史沿革、街道格局、街区肌理、文物古迹、地方传统、民俗工艺、城市精神、节日庆典和历史名人等,即“六脉”中的史脉、文脉、人脉,它涉及到区域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方面。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及历史渊源,可以说是代表着一个区域的风格,文化风貌,历史记录。特别是一些古代著名诗人,对于地域文化的形成更是起到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基础就是文化底蕴,历史发展证明社会的精神文化都和历史文脉有着相关的联系,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文脉。
正如吴良镛先生所言,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发展经历,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城市人文资源。城市历史文脉内涵是体现城市景观环境特征的根源所在,因此,规划城市空间发展和景观特征营造对策必须建立在把握城市人文资源的基础上。
例如,北京城自辽代起即作为都城,历经元明清三代,形成了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皇城居中的城市格局和严整的棋盘式道路体系,精心营造的空间序列衬托出封建帝王的威严,灰色四合院民居的背景突出了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今天,城市的民风民俗和节庆活动也往往会构成城市的重要特征。
人文资源蕴含了丰富深刻的意蕴内涵,城市人文资源是影响人们对城市形象感知的关键,是城市延续发展的历史基础,是表现出一座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节点。城市间的地域性差异是城市特色与魅力之所在,是复杂原因造成的,这就是城市个性塑造的立足点。
区域或城市的核心价值是在其诞生和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生活方式的总和,表现出在不同发展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是其特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区分的重要标志。不同区域或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习俗、经济技术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包括自然条件、文化氛围及社会经济背景等要素,这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核心价值,是一个区域或城市赖以存在的背景。
以少数民族地区贵为例,贵州不但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而且还有丰富的人文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贵州民族地区的核心价值,从而成为贵州的灵魂。
由此可见,区域的核心价值归根结底离不开其特有的资源,区域核心价值就是其资源的提炼和抽象,包括环境、气候、文化、历史、经济、建筑等要素在内的多种资源。
三、六脉理念是可塑的资源
规划设计中要分别从自然山脉、水脉、气脉,史脉、文脉、人脉等“六脉”来“把脉”资源,对资源进行综合疏理,从而确定其核心价值,准确实施定位,为科学规划设计与脉脉想通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是六脉的灵魂资源。
1.突出山脉
发展环境是生产力,也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而山是环境最基础的背景,以山脉资源为背景依托的环境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向往自然的心理需求,这个背景的完善,就如同布的底色一样重要。因此说,山是一个区域的依托,规划设计战略定位要紧紧“抓住”山脉资源。黄山市因黄山而得名,成为中国最具有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旅游经济区之一,就是借助得天独厚的山脉优势,也可以说黄山市借势发展有“靠山”。另外,山是城市的骨架,地形与地貌是形成城市空间特征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山脉气势,充分合理利用山坡地形,构筑自然、生态的建筑景观和基础设施,统筹考虑各个功能区域。做到规划设计要依山就势,保护好山脉的自然状态,延续群山,创造新景象,做好“山”文章,激活“山”潜力。
2.感受水脉
水是人类生存的本源,水是区域的命脉和生命线,水与城市命运筋骨相连。城市,大都是因为水而兴起,因水而繁荣、发展。绝大多数的历史城市,都是先有河,后有城,许多的城市历史是沉淀在河道、湖泊、海滨和湿地上。水系不仅具有调节气候、汇洪排涝、运输旅游等功能,它还是城市的文化指纹。绝大多数城市应水而生,城市历史不少沉淀在河道。如北京,它的起源就是莲花池,北京城区所有的河流,都可以找到其历史文化古迹与典故,这些河流不仅为北京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充足的水源,也给北京的古典园林建筑创造了良好的自然基础。
关注水,就是关注区域和城市的未来。感受水脉灵气是规划设计中要突出的重点,规划设计要注重水脉之间的连通,注重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合理安排各功能布局,植绿养水添灵气,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水的流动带动人气的流动,增加生活的情趣。
3.聚通气脉
建筑和城市也需要呼吸,这是现代建筑科学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城市和建筑如果通风不好,将直接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和人的生存。风顺水而来,顺水而去,分散气流,既有利于气的扩散,又给城市送来清新湿润的空气,不急不滞,不干不湿,正适合古人说的“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塞而不理”的良好空气环境。
聚气通脉,气行而脉运。城市的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气脉,充分研究城市应当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要通风透气,道路、河道要畅通无阻,大气、水流、绿地、建筑、人群要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只有如此,城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显示魅力和韵味,人和自然才能友好和谐。
4.延续史脉
史脉主要是指地方的历史过程,包括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古代文化背景。史脉是一个巨大而庞杂的矿藏,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资源,把这些历史资源开发出来就可以形成城市或区域的发展特色,可以说是代表着一个区域的风格,对此地有着影响力,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影响。从一个城市上来说,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必定有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都和历史文脉有着相关的联系,我们常说我们的国家有五千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史脉。
在规划设计中,要延续史脉过程,对历史文化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将特色的历史文化融入新的规划中,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只有认真挖掘、整理、保护好这些历史资源,才可以巩固城市的根基,让城市的魅力长久留存。
5.挖掘文脉
文化是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文化将超越政治和经济,成为国家地域和城市间竞争的最有力武器。文脉,它见证了区域或城市的生命历程,保持和延续着城市文化,促进城市肌体健康发展,同时赋予人们真切的归宿感与认同感。城市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其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挖掘文脉底蕴,首先要进行文脉分析,考察当地的文化、风俗的构成,哪些具有地方特色,其分布状况如何,符合旅游者审美的哪个层次。传承文脉资源需要通过触摸、感知留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事物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延续优秀文化传统,用当代人的视野去重读文脉,并使之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规划设计必须坚守、传承优秀的地方文脉资源,注重文化品位建设,促进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
6.拓展人脉
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架构、如、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而人脉是为了传承文脉而发挥特殊功能的人们,不仅包括历史名人,还包括普通的原住居民。一个区域必须有传承文脉的人,有了“人脉”才能有“文脉”。
拓展人脉要以“人”为本,注重传统匠人的成果整理,文化的深入发掘、抢救、整理、研究和必要的普及传播也离不开“人”。人是一切文化活动与创造的主体,尤其是那些成就卓著、富于创新精神,并对城市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甚至人类文明都有杰出贡献的名家大师们。他们在文化领域的创造性劳动,不仅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构成这座城市最具魅力的人文景观,也是我们探寻一座城市精神内涵、文化气质、人文底蕴的精要所在,要充分利用名人文化效应推动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
真实的历史和生活并非完全可以用文字或图像记录的,需要研究原居民和延续他们的后人,需要智慧的学者共同配合才有价值,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听取原居民的意见,采用有价值部分的成果,加上科学的梳理,合理建构贵州本土文化的元素的价值,并融于新地域规划设计之中。因此,六脉理念是可塑的资源和基础,所以具有地域文化的特色,表现出只有贵州本土传统文化的特质,得到的是全人类的认同,是贵州美好明天的保证。
赵宇
四川美术学院 副教授
个人简历: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第三届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咨询委员会园林景观专业委员会和装饰装修委员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