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街风景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印象
摘要:贵州民族地域的文化遗产是贵州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大家庭宝贵资源,共享和继承前人的文化成果是发展新贵州民族文化的基础。历史上贵州民族文化与视觉形象“传统图案、图腾器物”,巧妙利用自然环境的民居建筑更是贵州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结晶,经过几代本土艺人的不懈的努力创造出展示不朽的文化基础形象特征,向为整理民族文化的先驱者学习,发扬传统精神是每一位学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文化遗产 前街 后街 风景
来黔几次,但没有去过千户苗寨。是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把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贵州民族大学、黑龙江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天海规划设计公司,全体师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贵州民居实考专题。由我和彭军教授、伍新凤教授,赵宇教授、曹莉梅教授共同组成导师团队。2013年10月8日从北京出发,10月9日傍晚20:00,课题组全员聚集到美丽的贵阳,开始了10天的实验教学计划。10月11日早餐后出发,一路上乘大巴穿越崇山峻岭,观赏着黔东南美丽秋色风景,耽延的望着车窗外在清晨温暖田间劳作的人们与牛,在早霞的青山托衬下好似一幅绝佳的千古名画。望着、望着大脑突然进入了儿时的小学课文“黔无驴”的意境当中。深思,也许本次带领名校名师实验教学课题师生入黔,将成为下一个好事者。
千户苗寨白水河上的风景
高速公路3个小时路程对于一个不了解贵州民居的人来说显得太慢长了,回首后望去,后排已有部分学生紧闭双眼,姿态像进入天境陶醉梦想中,也许是28小时的火车的疲劳。大部分学生在享受着车窗外不断变幻的景色,从脸上露出的表情上似乎在胸有成竹的准备着什么?为了课题成果在贵阳邀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院麻勇斌教授专题讲座,目的是在理论上夯实“贵州民居实考”主题。相信本次课题对于第一次来贵州黔东南千户苗寨调研民居的人来说,真可谓是一次有价值之旅。因为有伍新凤教授精心详实的安排。车速开始慢下来,稍后停在千户苗寨入口。
商业街傍晚透着为外来游客期望的景象
在经过清点人数后,按排学员入住苗家旅馆,开始按教实验学计划展开调研。一、前街风景
典型河流谷地是西江千户苗寨地形特征,白水河穿寨而过河水清澈见底,青山环抱,世代勤劳勇敢的西江苗族在这块土地上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大片的梯田,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创下了苗寨文化可歌可泣的文明历史。受耕地资源的限制苗族居民充分利用地
形特点,延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梦境般美景格外壮观。苗族居民按信仰和习俗,在村寨的坡头种植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精神之树,成为重要的人与自然合一的景观。
被辛勤劳作创造出来的苗家居住文化所折服,诉不尽渊源下的西江千户苗寨自然和人工和谐之美,一条环绕寨子的商业街足以让初到的游者忘记自己而神往。苗寨之美、人与人的朴素交往、主街与宽窄巷子间商业街氛围到位,街面店比邻结识,小吃是传统苗家风味,卫生不到位,物品超多、品种单一、质量一般。商店卖的都是类同商品,进出的游人很多,手上基本上是空进空出,服务店员很不
后街苗寨手绘
情愿的拉高嗓门喊出,欢迎您下次再来!人挤人的路旁蹲坐着摆摊的民族老人,摆出的商品和饰品素朴而平庸,或许苗寨吊脚楼旅馆是最大赢家。行走路中间感受眼前的千户苗寨商业街风景如同一台现实版,让人深思的人间戏码,不缺舞台,演员就是村民,唱的是没有台口的露天喜剧大戏,阵容空前可显当地父母官员导演技巧,也许信心比演技更重要,因为眼前不缺南来北往的观众。
向往与大城市生活是欠发达地区每一个人的追求目标,改变生活环境靠什么?出路在于地方的政策是开放搞活的法理推手。招商引资撬动了苗寨经济,外来投资商人真的能够唤醒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吗?反正实验代价无人去评估,即使有失误,也会认为是集体犯错误。眼前的现实最能反映出在大概念下,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存活问题,对于近中远发展只强调眼前,把问题都留给了下一代,因为父母官员们坚信后人比现在人更聪明。
积累是把双刃剑,其一是财富、其二是债务。从苗寨一角可以折射出当今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健康发展地域文化的新问题。超速商业化能否带动贵州千户苗寨的长期发展,承包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较量还能够持续多久,当地人掌握多少文化,教育水平是否与大城市相同,未来离开投资商的日子是潜在的问题。苗寨为城市人口旅游商业利益服务而放弃了与城市人一样的追求现代生活方式和权利。眼前的利益太吸引人了,也许苗寨和城市的人们都没有十分的准备,这就是城市出现外来劳动人口减少,村寨旅游繁荣的真实转换,城市和苗寨在相互矛盾的环境中特色发展。
改变西江千户苗寨生活方式的当下中国特色旅游业,将成为制约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绿色人居理念的典型。为了接待强大的旅游商潮和追求眼前的商业利益,苗寨容忍着商业性开发而放弃自身对未来生活的真实需求,小寨政府不严格执行建设法规,只顾追求商业气氛下影视效应。后街街巷狭窄存在安全隐患,用苗寨诱人昔日风景,吸引来自远方游人,放松危机意识管理,一旦发生人为事故后果难以想象,也许合理控制游人数量是苗寨旅游最好的良策。
千户苗寨外来投资商开发的商业项目
保护西江千户苗寨生活方式历史遗址,对传统居住建筑和环保护进行立法,采取修旧如旧保护传统的原则,严格控制在传统区域新建指标,控制传统区域人口人数,设立新区发展纲要,建立传统区域与新开发区域并行发展原则。对于新建的居住区建筑要科学的研究立项,选择恰当的地块组团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建设规范,为千户苗寨在中国民居建筑历史上留下更加辉煌形象。
生活中需要人与自然的对话,建立形成传统少数民族地区新的地域文化,目标是与城市文化并驾齐驱共同发展,与历史传统文化保持着精神层面上的精华继承,同时又能发挥出自身的魅力,这是千户苗寨的出路。
不计成本的西江千户苗寨人,还会有美好的未来吗?穷困与富有是非常容易界定的,是可以帮扶的,在强大商业利益驱使下,防止精神贫困在苗寨出现,一旦出现留给后人的将是不可收拾的沉重遗产。也许用平静心态看待当下中国民族地区旅游盛况是现实的,也许教育民主是现代文明精神内涵,也许面对中国现实文化变迁加强忍耐度是修养,也许个性与共性并存是和谐土壤中的最好肥料,也许理智追求主流尝试探索才是学者的存在价值。
白水河岸边苗家特色餐厅
千城一面,为什么古人的千城一面可以忍,而今天的千城一面却不能受?
二、后街风景
在千户苗寨随意的进入两侧狭窄巷子便是后街。后街基本是原始居住区的样子,心酸环境现状里与惊奇视觉看点,感受让人觉得同是当地人好像被环境终结了这里的幸福生活。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延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而筑,眼前狭窄盘山小路是苗寨人的生命通道,不时有人牵马托物擦肩而过。千户苗寨经过600多年的积累,空气中漂浮着一股素朴的气味,嗅过使得大脑马上结束了刚才商业化繁华商业场景,真实的苗寨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
西江千户苗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寨,虽然近年来不少村民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旅游服务,但多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农业劳作,沿袭着小农经济的遗产方式。苗寨上游的耕地是全寨居民的生活来源,种植着水稻、玉米、土豆、红薯以及辣椒等,常见的主食是米饭和米粉,也有面条。
宗族文化、传统礼仪、就地取材和封闭年代,中华各民族匠人用智慧谱写了华夏的建造历史。现实告诉国人传统千户苗寨民居建筑辉煌的建造历史,是因为所处的那个时代没有像当下
一样的监理公司,更是不需要注册建筑师,在宗族礼仪下更能发挥出匠人的才干。在这里容积率和建筑间距是不存在的,智慧和匠人创造了苗寨建筑,彰显出风景唯有这边独好的苗寨特色建筑文化。考察建筑和画速写是本次课题的核心价值,带领学生观察自然与人生活居住环境的发展变化,用照相机和笔记下眼中的画面。面对千户苗寨的自然地形,同样条件,今天城市里的注册建筑师是无计可施的。
自然环境中的生活味道与环境保护下的现实地域居住文化主宰了西江千户苗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居住环境应向何处发展,民族地区传统建筑风格复制是来自真实内需,还是为了满足外来旅游者猎奇的外求,带着这些现实问题实验课题将深入研究,也许千户苗寨能够做到要什么,给什么,是世人当下的真正服务群体。
山道是通往山顶的交通动脉
彭军
天津美术学院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简历:1958年4月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英国布鲁乃尔大学、诺森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兼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
个人陈述:西江苗寨的风雨桥是西江吊脚楼典型艺术形式的形象展示,是数千年来干阑式建筑,这类古老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延续.置身于这历经数代苗人辛勤筑造的村落中,如同在阅读一部古今相融的立体编年史,所得到的读后感是:当下为了速建新城而拆尽承载沧桑的先人遗筑,无疑就是自断血脉、速生唐氏综合征体的短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