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经济和社会效益课题评估意见
(一)经济效益评估
1.防洪效益
三峡工程能控制荆江河段以上洪水来量的95%以上、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控制上游各支流水库以下至三峡坝址约30万km2暴雨区产生的洪水,因而提高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是保障两岸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措施。2008—2012年,长江发生了多次中小洪水,其中2010年、2012年三峡最大入库洪峰流量均超过了70000m3/s,三峡水库通过科学调度,利用防洪库容对发生的中小洪水进行拦蓄,充分发挥了削峰、错峰作用,累计拦蓄洪量768亿m3,年最大洪水削峰率高达29.1%~42.9%,有效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水位,使荆江河段沙市水位控制在警戒水位以下、城陵矶站水位未超过保证水位,有效缓解了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避免了一部分洲滩民垸被扒口行洪,防止了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减少了防汛人员上堤人次和时间,节省了大量防汛经费,为中下游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得到了体现。
2.发电效益
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期间累计发电量4214.35亿kW·h,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842.9亿kW·h;累计完成上网电量4169亿kW·h,多年平均年上网电量833.8亿kW·h,有效缓解了华中、华东地区及广东省用电紧张局面,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提高电站的综合发电效益,三峡根据电站运行状况及上游实际来水情况,采取了一系列节水调度、中小洪水调度等优化措施,增加发电量。2008—2012年三峡工程实施优化调度,与初步设计的调度方式相比节水增发电量为221.5亿kW·h,水能利用提高率达5.55%,其中汛期累计滞洪调度增发电量140.1亿kW·h。此外,三峡电站具有快速启停机组、迅速自动调整负荷的良好调节性能,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航运效益
2010—2012年实现175m蓄水目标后,三峡大坝至重庆段航道等级由建库前的Ⅲ级航道提高为Ⅰ级航道,航道单向通过能力由建库前的1000万t提高到5000万t,2011年三峡船闸通过货运量突破亿吨(双向),为蓄水前的5.6倍,提前实现原设计2030年单向5000万t的通过能力指标;通过供水使中下游航运条件也得到了大幅改善,促进了长江运力的快速增长。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的船舶运输安全性显著提高,船舶运输成本和油耗也明显降低,为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为航运节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供水效益
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期间累计为下游补水总量达到693.4亿m3,有效改善了长江中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条件和通航条件,为缓解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10年12月29日—2011年6月10日,三峡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215.0亿m3,补水天数164天,平均增加下泄流量1520m3/s,平均增加航运河道水深约1.0m;2011年5月,长江中上游来水偏枯,三峡水库月均入库流量较多年平均偏少约40%,坝下游地区降雨量严重不足,三峡水库5月7日—6月10日实施抗旱补水,补水总量54.7亿m3。
5.节能减排
2008—2012年,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为4214.35亿kW·h,相当于替代火电标准煤1.409亿t,减少CO2排放量3.14亿t,减少SO2排放量385.74万t,减少NOx排放量185.42万t,并减少了大量废水、废渣的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试验性蓄水阶段,三峡电站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电量,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节约化石能源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三峡电站发电981.07亿kW·h,相当于替代标准煤2974万t,占本年度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0.82%,为我国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峡工程还具有旅游、养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效益。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宜昌和三峡旅游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2008—2012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期间,三峡大坝旅游区游客接待数量累计达到705万人,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三峡蓄水至175m后,水库水面面积约10.84万hm2,为发展水库渔业创造了有利条件,2008年以后库区各县水产品产量逐年增长,养殖效益显著。
试验性蓄水阶段,三峡工程通过推动区域电网互联,促进华中电网丰水期电能合理利用,提高了水电比重,发展了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三峡工程发电不仅为库区和坝区增加了财政收入,其输电到华中、华东和南方电网,有效地降低了受电地区的用电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二)投资和经济效益评估
1.工程投资评估
截至2012年年底,三峡移民工程、输变电工程和地下电站工程均已全部完成,枢纽工程除升船机工程外,其余工程也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动态总投资(即按现价计的投资额)2109.62亿元,完成静态投资1395.52亿元。2013年至三峡工程全部竣工,预计动态总投资还将投入44.39亿元。
三峡工程总体投资实现良好控制。根据预测分析,至工程竣工时,工程静态投资较批准概算节省约5亿元(1993年价格,不包含地下电站工程),节省率约为0.4%;由于三峡工程施工高峰期正值国内物价指数低位稳定期,又提前一年并网发电,动态投资节省约540亿元,节省率约为20%。地下电站工程实际投资较批准概算节省3.27亿元。
2.财务评估
经济评估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0.1%,大于现行社会折现率7%,经济净现值远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国民经济效益良好。本次评估三峡工程时仅考虑了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三方面效益,若考虑供水、旅游、养殖等方面效益,三峡工程国民经济评估各项指标将更优。
财务评估结果表明,仅以电力收入作为财务收益,三峡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试验性蓄水阶段,每年都实现盈利,工程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7.37%,大于基础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为51.1亿元,工程全部投资回收期为23.8年,财务投资效益指标良好;工程贷款偿还年限为22年,债务偿还能力强,在目前所确定的属三峡工程投资范围内不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社会影响和效益评估
1.三峡地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就业结构逐渐优化
试验性蓄水阶段,三峡库区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5.63%,增长幅度远高于工程建设阶段,超过了重庆市的增长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和湖北省的平均增幅。
试验性蓄水阶段,三峡库区就业人数年均增长2.09%。高于全国、湖北省和重庆市的增幅。库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较快,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缓慢增加,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下降。
2.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试验性蓄水阶段,三峡库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8%)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88%)增长明显,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国、湖北省和重庆市的平均增长水平。三峡库区各区县间人均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较大。
三峡库区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普遍增加,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试验性蓄水阶段,三峡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加,库区交通、电力、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库区受损设施得以复建和恢复。
4.移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升,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城镇移民和城镇占地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绝对贫困人口比例有所下降;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加,但收入水平不高;移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且有扩大的趋势。城镇移民和城镇占地移民就业能力相对较弱,就业率不高,农村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效果明显。移民社会保障水平有所提升,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生产扶持措施得力,农村移民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5.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距离“移民安稳致富”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库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三峡库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链,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人多地少矛盾突出,部分后靠农村移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且质量不高。三是城镇失业率高,移民劳动力就业困难,尤其是迁建企业的下岗职工、进城农村移民就业转移难度大,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四是库区内部各区县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趋势。
(四)建议
1.优化调度方案
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在不增加防洪风险的前提下,开展汛期限制水位动态管理、增加通航能力等研究工作,着力解决好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之间的水库调度矛盾。同时需考虑三峡上游大中型水库蓄水时序,以及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运用调度,以使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方面发挥更好的综合效益。
2.建立流域梯级调度体系
在三峡工程上游的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等河流上陆续建成了多座大中型水库,与三峡水库一起形成了长江流域的水库群,其庞大的调节库容提供了优化调度长江水资源的基础。建立长江流域梯级水库统一调度体系,着力解决全流域防洪、发电、航运的矛盾,以及上、下游水库蓄放水矛盾,有利于防洪、发电、航运整体效益有效发挥和全流域水资源的更好调配。
3.加快落实后续工作,加大帮扶力度,切实解决移民安置中遗留的突出问题
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中,要加大对农村移民中、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和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其家庭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移民就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库区移民安置区商贸服务业布局,完善配套功能;通过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等措施,鼓励移民自主创业,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吸纳移民就业;积极引导和帮助移民有序外出就业,通过劳动力转移带动库区的人口转移;扩大移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切实解决库区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
4.统筹规划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库区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稳定,使库区移民共享三峡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
要积极研究和制定扶持三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发展的长远规划;要通过调整土地、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水利建设、移土培肥及配套工程等措施,改善农村移民的生产条件;要继续加大库区的对口支援力度,充分发挥库区产业基金、就业培训的优惠政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移民就业渠道;要继续加强移民后期生产扶持力度,通过对重点项目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库区高效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培育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库区经济发展水平。
[1]:❶ 1亩=0.0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