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独鹤传(桐乡历史文化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魂归故土(代序)

由侄儿建平执笔的介绍先父一生事迹的《严独鹤传》,终于在故乡桐乡市和乌镇有关部门领导的热切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出版了。对于这些年来一直以宽宏博大的胸怀接纳和认可先父的家乡父老,我和我的家人深表感谢!

父亲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丧父,甫成年即承担起家庭重担。他教过几年书,二十多岁进入当时中国两家最大的民办报纸之一《新闻报》担任副刊编辑,从此几乎终生投身于新闻事业。父亲的报业生涯从1914年持续到1949年,长达三十多年。他的报业生涯几乎贯穿整个民国时代。他也是中国民营报业发展历史的见证人。

作为知名报人,父亲不求显达,而是默默耕耘,他所担任副总编辑的《新闻报》,当年一直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民营报纸。他所主编的《新闻报》副刊“快活林”和“新园林”,几十年间一直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大型日报副刊之一,他所坚持的“雅俗共赏,读者至上”的编辑理念,所倡导的每期一篇短评、一则长篇连载、一幅漫画的报纸综合性副刊的编辑方式,至今还是可供借鉴的范例。

作为一名勤于笔耕的报人和作家,父亲一生没有写过轰动天下的长篇巨作,但他整日埋首书案,在所主编的副刊上开辟了一个“谈话”专栏,几乎一日一篇,在三十多年间写下了近万篇短文。其所为文,每篇不过五六百字,上至国家大事,下及柴米油盐,皆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他写了三十多年,读者追随了三十多年。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知名度,是能载入新闻史册的。

几十年来,父亲一直淡泊自甘,是一位称职的好儿子、好丈夫、好兄弟、好父亲、好长辈。他早年失怙,即放弃留洋,远赴外省,任职教员,以菲薄的收入赡养寡母、抚养弟妹。甫及中年,又逢大姐(我的大姑母)孀居、胞弟(我的三叔)早亡之痛,他几十年如一日,每月的薪金除了自己一家六七人的生活开支以外,还义不容辞地扶养大姑母终老和表兄成人。同时承担了三叔遗下的五位堂姐堂兄以及孀居无业的三婶的全部生活学习费用,直至堂兄姐们成人。

父亲性格温良,一生兢兢业业,从不招惹是非,朋友都称他为“老好人”,个个都愿意同他结交。他是一名谦谦君子,但当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意图复辟称帝时,尽管同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是朋友,他依然不顾安危,奋起手中的笔,予以痛斥。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孤岛沦陷,日军进入租界,劫收所有报社、学校之时,他宁可失业,生活无着,也毅然从报社辞职,同时关闭和几位好友一起开办的一所中学,以此表达自己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

父亲为人一向小心谨慎,可是当他被日本宪兵司令部带去传讯,在佩带军刀的凶神恶煞的日本军官面前,面对威逼利诱时,他选择了拒绝!

直至“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年代,年已八旬的父亲身临困境,病危即将离世之际,面对气势汹汹前来向他逼供的外调人员,还是不肯说一句对方需要的假话。

综观父亲一生,他做到了事父母以孝,待兄弟姐妹以悌,对朋友以信;他做到了事国以忠,对读者以爱。他把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都做到了极致,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孝、悌、忠、信在他身上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作为一名全身上下充溢着家乡血脉的游子,今天,家乡的亲人又一次张开双臂拥抱了他。在建造了严独鹤纪念亭和严独鹤图书馆之后,在他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之际,又编辑出版了这本《严独鹤传》,充分表达了家乡人民对他深深的爱和淳淳的恩惠,也展现了家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情怀。

今天,双手捧着这本《严独鹤传》,我和建平这两个同是新闻人的后人要对您说一声,您做人无愧怍于天、无愧怍于地、无愧怍于人。您这一生,活得值了!

严祖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