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毫无疑问,一个人的成才,正常的智商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一个智商不正常的人,将来是很难做成一番事业的。但,智商正常,甚至超常的人,就一定能成就惊天伟业吗?答案是:不一定。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有一个公式是这样的:三分智商+七分情商=十分成功。在我们当中,智商过低或者过高的人都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智商正常的人,如何能从普通大众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差距就在于情商。情商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评判,决定了这个人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决定了这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的心态、处理方式……
智商的源起
有朋友说过这样一则小趣闻:
曾经有一次,朋友和他的朋友玩“脑筋急转弯”游戏,结果朋友的分数最低,被他的朋友喊了一晚上“笨笨”!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游戏,不能当真。朋友顺利从大学毕业,后来成为了一名记者,智商肯定不低。
说到“智商”,其实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个词,那么智商到底是什么,它又来源于何处呢?
其实,智商是测量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简称IQ,智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衡量人的心智素质的唯一指标。
一般说来,智商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也就是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发展水平的高低,它主要表现的是人的理性能力。
智商测试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被各国广为采纳,并成为许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特殊职业的重要辅助标准。1904年,法国教育部组织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来研究公立学校低能儿童的管理问题。委员会的委员比纳和医学家西蒙试图研究一种用测验的方法去辨别有心理和智能缺陷的儿童。次年,一套用以测量儿童智力高低的问卷编制问世——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科学量表。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并没有智商的概念,而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被测试智力的高低。如果心理年龄高于生理年龄,则认为智力高于一般儿童。
后来,在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中,“智商”被第一次提出,计算公式如下:
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所谓智力年龄,是指智力达到某年龄的水平。这是通过特定的问卷等测评系统检测出来的。例如一个5岁的孩子,在做5岁组儿童的智力测试题中能及格,在做6岁组的智力测试题中也能及格,但在做7岁组的智力测试题中却没有及格。那么,这个儿童的智力年龄为6岁。他的智商(IQ)就是6(智力年龄)/5(实际年龄)×100=120。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孩子的智力年龄超出实际年龄越高,说明这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越高,他的智商也越高。
一般说来,在未经挑选的人群中,智力平均数为100。因此,智商接近100者称为智力正常,智商高于130者称为智力超常,而低于70者则称为智力落后。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问世之后,很快便引起了法国教育部的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推广。自此以后,各种测量智力的测验表相继问世,并在西方社会迅速普及开来,渗透到各行各业、各年龄层中,掀起了智商测试的阵阵狂潮。可以这么说,20世纪的西方世界,几乎没有人在其一生中能够避免智商的测试!
智商测试迅速风靡整个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智商测试来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准,并将其作为自己职业选择和决策的主要依据。作为家长,他们通过孩子的测试结果来为他安排适当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在升学、选择专业时作为参考,了解其智力结构中哪些方面是薄弱环节,哪些方面具有优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智力。所以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五花八门的智商测试题可以频频见诸报纸、杂志、网络,而各大知名企业在引进新人时增加对其智商的考核,更是对这股风潮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从“智商”的出现开始,经过循序渐进的层层发展,“智商风潮”大行其道。
高智商不等于成功
生活中你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看到一群孩子在追逐嬉戏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观察并作出判断:“这个孩子能说会道,眼明手快,透着一股灵气,看上去很聪明;那个孩子呆头呆脑,看上去木木的,有点笨。”我们平常所说的“聪明”或是“笨”,通常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智力”。
传统的眼光总是认为,智商代表着智力,如果一个孩子测试出来的智商高,父母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家孩子聪明着呢,将来肯定有出息!”反之,家长往往愁眉不展,对其孩子的未来忧心忡忡。那么,智商等同于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吗?智商高的人必定能够取得成功吗?答案是未必。
有位学生学习成绩不佳,老是“开红灯”。于是家长带他去做智力测试,结论是智商偏低。
但是人们发现,这个孩子除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之外,其他方面并不见得有多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些“小聪明”,经过医生的专业评定,原来这个孩子患有轻微的多动症。
除了上课之外,这个孩子在动手方面的能力特别强,他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兴趣班上,经常创作出一些“小发明”,有些竟然连老师也表示赞叹。离开了学校之后,他在设计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另外,在王安石的《伤仲永》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仲永曾是远近闻名的神童,长到5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却突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从此之后,但凡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仲永都能立刻完成。他不但才思敏捷,而且文采斐然,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甚至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或者一味地在人前显示他的才华,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对他的培养,终于使仲永在长大之后,才能完全消失,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仲永的高智商在少时便已显露无遗,结果却因为疏于培养,最终落得才能尽失,和常人无异,而貌似智商偏低的孩子却获得了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以“智商”论成败的传统思维。
美国的心理学家就智商和成功的关系曾做过一项调研。他们对伊利诺州某中学几十位优秀毕业生进行过跟踪研究,这些学生的平均智商,即语言和逻辑分析能力是全校之冠,学习成绩也都非常优秀。但是,他们到近30岁时大都表现平平,中学毕业10年后,只有1/4的人在本行业中达到同年龄最高阶层,很多人的表现甚至远远不如同行。
曾参与此项研究的波士顿大学教授凯伦·阿诺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指出:“面对一位毕业致词代表,你唯一知道的就是他的考试成绩不错,而对一位高智商者,你所知道的也就是他在回答某些心理学家所编制的智力测验时成绩不错,但我们无法对他的未来成败作出准确的预测。”
的确,智商测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学业成绩能否作为未来成就的唯一杠杆呢?智商确实能够反映出人类的部分智力状况,但是它能否代表某个人的整个智力呢?
如果智商不能,那么什么才是影响人成功最有力量的筹码呢?心理学家根据长期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另一个词——情商。
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
一名儿童保健专家介绍说,曾有一位10多岁的男孩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医院咨询。这名男孩非常内向,在医生询问情况时总是低着头不说话。
从孩子的妈妈那里了解到,孩子小时候还是挺活泼的,嘴也非常甜。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父母从小给他购买各类益智玩具,此外还帮他报名书法班、围棋班等。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内向,话越来越少,做什么事情都显得没有信心。
经过医生的询问了解,原来孩子的父母非常重视对男孩的“智商”培养,但在平时却并不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对他性格的变化也不甚关注,医生得出的结论是:孩子的“情商”比较低。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一本书,叫做《情感智力》。该书系统而全面地将情绪智商方面的内容介绍给了大众,一时风靡全球。与此同时,“情商”这一概念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广受关注。在这本书中,戈尔曼教授提到了一些情绪方面的问题:例如人们普遍感到孤单、忧郁、任性、焦虑、冲动,等等——这引起了大众的强烈共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生活状态呢?人们虽然找到了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属情商。
情商的高低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其能否取得成功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取成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功;每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部下成功。成功的路有千万条,成功的方法有千万个,但是看我们周围,真正成功的又有几个呢?
尤其是身处当今飞速发展社会的人们,如果不能及时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最终败在自己手里的人决不在少数。
高情商的人魅力无穷
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颇负盛名的总统罗斯福,在他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男孩,脸上总是露出惊恐的表情,背诵时双腿发抖,嘴唇颤动,回答含糊不连贯。然而他的这些缺陷并没有使他自暴自弃,反而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去奋斗,改善自我,提升自我。他的积极情商促成了他的奋斗精神,终于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总统。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从一个贫苦少年变成美国大富翁,凭借的也是他积极的情绪和涵养:“如果一个人不能在他的工作中找出点罗曼蒂克来,这不能怪罪于工作本身,而只能归罪于做这项工作的人。”
还有我国的周恩来总理,同样是一个高情商者。在国际交往中,他用他高超的外交艺术,用他的高情商,为我们打开了国际局面。
在一次国际交往中,有人对周总理发起挑衅,问道:“总理先生,听说在你们中国有很多马路,我要请教一下,中国的马路是不是马走的路啊?”周总理听闻此言并没有发怒,而是非常礼貌地回答:“我们中国确实有很多马路,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如此机智而巧妙的回答,闪烁着周恩来的智慧之光。他的回答既明确地表明了我国的立场,同时也没有直接伤害到他人,但是也在其中含蓄地反驳了对方。
情商的高低表明了人们所站立的起点不同,高情商的人所站的位置相对更高,因此他们可以看得更远,更广。因为高情商,罗斯福没有只看到眼前的不幸而忘却了不懈的努力;因为高情商,卡内基在枯燥的工作中努力寻找乐趣;也因为高情商,周恩来总理在他的外交中不逞一时的口舌之利,而是理智地、有弹性地应对外来的言语攻击。
情绪决定了人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状态才有良好的欲望,才能将一个人内在的其他能力发挥到极致,其中当然也包括智力。
《情感智力》的作者戈尔曼教授花费多年,对全球500家企业、政府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进行了研究分析,除了发现成功者往往具备应当具备的工作能力以外,杰出的成就和卓著的表现与情绪智力往往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而企业的优秀领导人在一系列的情绪智力,如影响力、团队领导、自信和成功动机等方面,都有非常优秀的表现。情商影响着人的一生,它在一个人的命运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人生各个领域中也就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位成功者可能不是聪明绝顶的天才,却必定是那些能调动自己情绪的高情商者。
情商赋予成功更多的要求
一位勇敢的自我挑战者查德威尔,是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但她并不满足,决定超越自己,她想从卡塔林那岛游到加里福利亚。不久她便开始了自己的计划,我们可以猜到,旅程是十分艰苦的,刺骨的海水冻得查德威尔嘴唇发紫;连续16小时的游泳使她的四肢像有千斤一样的沉重。最后,查德威尔感到自己快不行了,可目的地还不知有多远,连海岸都看不到。越想越没有希望,越没有希望越感到累,她感到自己一丝劲儿也用不上了,于是对陪伴她的艇上人说道:“我放弃了,快拉我上去吧。”“不要这样,只有一公里就到了,坚持!”“我不信,如果只有一公里,我怎么看不到海岸线,快拉我上去。”查德威尔最终被小艇上的人拉了上去。小艇飞快地向前开去,不到1分钟,加里福利亚的海岸出现在眼前——因为大雾,它在半公里范围内才能被人看见。查德威尔自己也后悔莫及:为什么不相信别人的话,再坚持一下呢?
其实,成功与失败的差距往往仅一步之遥,前面大部分的困难已使人筋疲力尽,这时即使一个微小的障碍也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只有咬紧牙关坚持一下,胜利便近在眼前。曾宣布自己发明了电话的雷斯,他确实做得很好,与贝尔的差别仅在于他没有将螺钉转动1/4,使间隔电流转为等幅电流。但就因为这一点,法院将电话的专利权判给了贝尔。就在胜利唾手可得的情况下,他也少坚持了那么一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上,有多少这样的例子呢?你也许早抱怨自己不得志,生不逢时,有许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的为人处世方法不对,或者因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坚强,成功的因素很多,往往最小的一步最难跨出。能不能坚持,自己的毅力很重要,毅力和自己的情商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1.竞争社会里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奈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边的美味,每天仍是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得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它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它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象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它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
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可是失败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因为它怕痛。就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动物,在经历一次一次的失败之后也会感到挫败的痛,有放弃的充分理由。心理上的伤痛最难治疗,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最好的心理状态,无论在什么样的打击下,一定要告诉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困难、痛苦都是暂时的。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遭受失败,但是重要的是面对失败时候的心态问题。失败有原因,有的人只要一遇到困难,他们只是挑选最容易的倒退之路,心中想的是:“我们不行了,还是退缩了吧。”结果自然难免陷入无边的失败的深渊。现代社会里,我们的压力都很大,我们怕失败,我们经不起太多的打击,我们心理上的伤害往往终生难忘。但是,这也阻止了我们成功。心态在我们的成功道路上,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健康的身体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要求,健康的要求不但指的是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一位高校毕业生,姓陈,从四川的一个贫困县中学考到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4年寒窗后,他在毕业前夕四处投递求职信,希望留在北京工作。终于有一天,一家大公司电话通知他第二天去面试,地点设在一家大宾馆。第二天,小陈提前30分钟到了这家大宾馆。此时宾馆前已经聚集了几十个前来面试的求职者。他们都被告知,保安没有接到公司的通知,不能随便进去。大多数求职者带着失望的心态很快就离开了宾馆。但小陈的心态却很平淡,他想:公司没有通知?这样大的公司恐怕不会开这样的玩笑吧!是不是事出有因?他思考片刻就若无其事地向宾馆的大门走去,两个保安立即拦住不让进去。他说:“我不是来面试的,是来找你们经理的,我是他的朋友,已经打电话预约过了,不信你就打电话问问。”保安没有再说什么,很客气地让小陈进了大门。来到电梯间时,有几个跟小陈一样的应试者正在那里等候,说是电梯坏了,正在修理。小陈想,他们可能也像我一样,是“混”进来的!这下,他更坚定了信心,明白了怎么回事:这一定是招聘单位设的“路障”!意在考核求职者的恒心和应变能力。他没有加入等候的行列,转身就沿着楼梯朝15楼跑去。当小陈气喘吁吁地走进1508房间时,该公司的几个主考官早已等候在那里了。进去之后,他进行了自我介绍。考官说:“你已经被录取了。”他感到有些突然。负责招聘的考官说:“既然你已经来到这里,说明你已经完全合格。”
看来这家公司的考题不是印在“试卷”上的,而是设在参加面试的路途上的。小陈凭着积极的心态,灵机一动战胜了其他竞争者,取得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胜利,无疑是一个吃得开的人。
再来看看下面这则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工作,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油台,将一个包装盒子交给最顶层的一名主管。他小心翼翼地拿着盒子,快步登上狭窄的阶梯,将盒子交给主管。主管看也不看只是在盒子上签了个名,然后又叫他马上送回去。他只好快步地跑下阶梯,将盒子交给领班,领班同样也在盒子上面签了个名,又叫他送上去交给主管。他狐疑地看了领班一眼,但还是依照指示送上去。第二次爬到顶层的他已经气喘如牛,主管仍旧默不出声地在盒子上签了个名,示意要他再送下去。他心中开始有些不悦,无奈地转身拿起盒子送下去。他再度将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依旧签了名后又让他再上去一趟,此时他已经有些发火,他瞪着领班强忍住不发作,抓起盒子生气地往上爬。到达顶层时,他已经全身湿透了。他将盒子递给主管,主管头也不抬地说:“将盒子打开吧!”他撕开外面的包装纸,打开盒子,里面是一瓶香槟和两个玻璃杯。他愤怒地抬起头,双眼喷着怒火射向主管。主管又对他说:“倒两杯香槟吧!”此时他再也忍不住满腔怒火,重重地将盒子摔到地上,然后大声地吼道:“老子不干了!”这时主管从位子上站了起来,直视着他叹了口气说:“刚才你所做的一切,叫做承受极限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可能会遇到突发的情况和危险,就要求每一位队员必须具备极强的体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才能面对各种危险的考验。前两次你好不容易都顺利过关,只差最后一步就可以通过测试了,实在很可惜!你无法享受到自己辛苦带上来的香槟了,现在,你可以离开了!”
上面这两个例子,一个因心态健康,主动摆脱困难,获得了成功;一个因心态控制不好遭到了失败。成功人士即使遇到困难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积极意念,他们就是凭着这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地鼓励自己,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
2.迷宫社会里要学会找自己的奶酪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本世界畅销的哲理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同时简单易懂的道理:“变是唯一的不变”。这一生活的真谛,或许每一个人看了之后的感受都不一样,但千万不要说这个道理我懂了,如果那样,就说明你依然惧怕改变自己。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路上的钓竿,就再也无惧于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自己也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许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位子不适合自己,自己的工作是对自己的束缚,看到别人的位子总以为自己会干的更好,其实,这是典型的眼高手低。
抱怨自己不得志的人,往往不是智商的问题,大多是由于情商出现了问题。看到他人的华丽外表,看不到他人付出的艰辛,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寻找自己的人生地位固然很重要,但是,找到之后该怎么办呢?你是不是也会在失去的时候大声叫:“谁动了我的奶酪!谁动了我的奶酪?”
如今的世界瞬息万变,这的确是一个迷宫的时代,信息社会里,我们不知道下一步是怎样的境遇,我们只能不停地努力。当我们又有了一些成就的时候,尤其要有这样的意识:这是一个迷宫的时代,说不定哪一天,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会从眼前消失。有的人读完故事本身后就停下来,不再继续阅读关于这个故事的讨论。另外一些人则更乐于后面的“讨论”,因为他们认为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可以思考如何将从故事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去。无论怎样,我们在每次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要能从中领悟到一些新的、有用的东西;希望它能帮助我们妥善地应对各种变化,不论你的成功目标是什么,它都能助你走向成功。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发现道理,并能享受到这一发现的乐趣。请记住一句话: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大声抱怨:“谁动了我的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同学聚会”——讲述了一群过去的同窗在一次聚会上讨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第二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第三部分继续“讨论”——是那些同窗好友们围绕这个故事展开的讨论,他们讨论这个故事的意味,以及如何把这个故事带给人们的启迪运用到生活与工作中去。谁动了我的奶酪?带给我们面对改变和危机的新视角,一则看似简单的寓言故事,提示我们在今天的变革时代笑对变化、取得成功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您就可以获得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也就是书中的“奶酪”——无论它是一份工作、健康、人际关系,还是爱情、金钱……
故事中,讲了两个老鼠和两个小矮人每天都在迷宫中度过,在其中寻找他们各自喜欢的奶酪。嗅嗅、匆匆是老鼠,它们的大脑和其他啮齿类动物差不多一样简单,但它们有很好的直觉。和别的老鼠一样,它们喜欢的是那种适合啃咬的、硬一点的奶酪。而那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则靠脑袋行事,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各种信念和情感。他们要找的是一种带字母“C”的奶酪。他们相信,这样的奶酪会给他们带来幸福,使他们成功。
后来他们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当面对变化时,头脑简单的两个老鼠做得比两个小矮人要好,因为它们总是把事情简单化;而两个小矮人所具有的复杂的脑筋和人类的情感,却总是把事情变得复杂化。这并不是说老鼠比人更聪明,我们都知道人类更具智慧。但换个角度想,人类那些过于复杂的智慧和情感有时又何尝不是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呢?对老鼠来说,问题和答案都是一样的简单。奶酪C站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所以,它们也决定随之而变化。它们同时望向迷宫深处。嗅嗅扬起它的鼻子闻了闻,朝匆匆点点头,匆匆立刻拔腿跑向迷宫的深处,嗅嗅则紧跟其后。它们开始迅速行动,去别的地方寻找新的奶酪,甚至连头都没有回一下。
要知道找到奶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对这两个小矮人来说,奶酪绝不仅仅只是一样填饱肚子的东西,它意味着他们悠闲的生活、意味着他们的荣誉、意味着他们的社交关系以及更多重要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找到奶酪是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根据不同的偏爱,他们对奶酪的意义有各自的看法。对有些人而言,奶酪代表的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奶酪意味着健康的生活,或者是一种安宁富足的精神世界。对唧唧来说,奶酪意味着安定,意味着某一天能够拥有一个可爱的家庭,生活在名人社区的一座舒适的别墅里。对哼哼来说,拥有奶酪可以使他成为大人物,可以领导很多很多的人,而且可以在卡米伯特山顶上拥有一座华丽的宫殿。由于奶酪对他们实在太重要了,所以这两个小矮人花了很长时间试图决定该怎么办。但他们所能够想到的,只是在奶酪C站里寻找,看看奶酪是否真的不存在了。
当确认奶酪真的不见了,他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当嗅嗅和匆匆已经在迅速行动的时候,哼哼和唧唧还在那里不停地哼哼唧唧、犹豫不决。他们情绪激动,大声叫骂这世界的不公平,用尽一切恶毒的语言去诅咒那个搬走了他们的奶酪的黑心贼。然后唧唧开始变得消沉起来,没有了奶酪,明天会怎样?他对未来的计划可是完完全全都建立在这些奶酪的基础上面的啊!这两个小矮人就是不能接受这一切。这一切怎么可能发生呢?没有任何人警告过他们,这是不对的,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他们始终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于是唧唧转身来对哼哼说:“哼哼,有时候,事情发生了改变,就再也变不回原来的样子了。我们现在遇到的情况就是这样。这就是生活!生活在变化,日子在往前走,我们也应随之改变,而不是在原地踟蹰不前。”
唧唧看着他那因饥饿和沮丧而显得有些憔悴的朋友,试图给予他分析一些道理。但是,哼哼的畏惧早已变成了气恼,他什么也听不进去。唧唧并不想冒犯他的朋友,但是,他还是忍不住要嘲笑他们自己,因为现在看起来他们俩真的是又狼狈又愚蠢。当唧唧准备要出发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变得充满了活力,他挺起了胸膛,他的精神开始振作起来:“让我们出发吧。”唧唧临走的时候,拾起一块尖硬的小石头,在墙上写下的一句恳切的话,留给哼哼去思考。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习惯,在这句话的周围画上奶酪的图案。唧唧希望这幅画能给哼哼带来一丝希望,会对哼哼有所启发,并促使哼哼起身去追寻新的奶酪。墙上的话是: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在墙上留完言后,唧唧伸出脑袋小心翼翼地朝迷宫中望了望,回想着到达奶酪C站以前所走过的路线。他曾经想过,也许迷宫中再也没有奶酪了,或者,他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奶酪。这种悲观的情绪曾经那样深地根植于他的心底,以至于差一点就毁了他。想到这里,唧唧会心地微笑起来。他知道,哼哼现在一定还在原地懊恼:“究竟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而唧唧此刻想的却是:“我为什么没有早点行动起来,跟随着奶酪移动呢?”当唧唧终于走出奶酪C站踏入黑暗的迷宫时,他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这个曾经伴随他和哼哼很长一段时间的地方。那一瞬间他几乎无法控制自己,又想走回那个熟悉的地方,又想躲进那个虽已没有奶酪但很安全的地方。
唧唧又有些担心起来,拿不准自己是否真的想要进入到迷宫中去。片刻以后,他又拿起石块在面前的墙上写下一句话,盯着它看了许久:如果你无所畏惧,你会怎样做呢?有时候,有所畏惧是有好处的。当你害怕不做某些事情会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时,恐惧心反而会激起你采取行动。但是,如果你因为过分害怕而不敢采取任何行动时,恐惧心就会变成前进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唧唧朝迷宫的右侧瞧了瞧,心中生出了恐惧,因为他从未到过那里面。然后,他深吸了一口气,朝迷宫的右侧缓步跑去,跑向那片未知的领地。他知道,他需要作出更快的调整。因为,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就可能永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奶酪。
我们都曾经那样地惧怕改变,都真的希望生活能够永远按照原有的样子继续。但是,世界的变化不容我们原地不动,更不会向着我们的美好理想发展。只有早早地意识到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有可能降临,而且积极地面对改变还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真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观察故事中四个角色的行为时,我们会发现,其实老鼠和小矮人代表我们自身的不同方面——简单的一面和复杂的一面。当事物发生变化时,或许简单行事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便利和益处。有些畏惧是需要加以认真对待的,它会帮助你避开真正的危险。但绝大部分的恐惧都是不明智的,它们只会在你需要改变的时候,使你回避这种改变。
还有一点必须承认,那就是阻止你发生改变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你自己。只有自己发生了改变,事情才会开始好转。最重要的是,新奶酪始终是存在于某个地方,不管你是否已经意识到了它的存在。只有当你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念头,并且勇于走出久已习惯的生活,去享受冒险带来的喜悦的时候,你才会得到新奶酪带给你的报酬和奖赏。
3.危机社会里学会在逆境中转变思想
《旧约》里记载了一篇关于约瑟夫的故事:
约瑟夫是一个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发挥最好的人。当然,都是在逆境中。他年方17就被手足兄弟卖到了埃及,任何人处在同样的境遇下,都难免自怨自艾,并对出卖及奴役他的人愤愤不平。但约瑟夫不这么想,他专注于修养自己,不久便成了主人家的总管,掌管了所有的产业,备受倚重。依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战胜了厄运。可是他的聪明与智慧遭到了他人的嫉妒。不久,厄运再次降临到他的头上。在没有任何凭证的情况下,他遭到诬陷,冤枉坐牢13年,可是他依然不改其志,化怨愤为上进的动力。没有多久,整座监狱便在他的管理之下了。出狱之后,他的才能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到最后,他掌握了整个埃及,成为法老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这种机遇与行为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可是人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开创有利的环境,而不是坐等好运或厄运的降临。当厄运真的降临了,也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不能被眼前暂时的困难吓倒。换一种思维,也许你的世界就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在许多时候,我们往往不能转变自己的思维定势,尤其是在自己陷入困境中的时候,有些人总是怨天尤人,片面强调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而忽视自我因素和主观能动性。这些人认为,他们所处的境况不是他们自己能控制的。其实,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说到底,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然而,人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即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和外部条件。它通常表现为:“如果我有……就好了”。可是,成功的要素很大程度上,恰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人生的成败受心态的制约很大。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在一项任务刚开始时的心态,就决定了最终会有多大的成功。失败者与成功者的最大区别是:失败者找理由,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逃避和推卸责任,成功者敢于承担责任;失败者在顺境中狂妄自大,成功者在顺境中保持冷静与远见;失败者在逆境中悲观颓废,成功者在逆境中奋发图强。据心理学家统计,我们所埋怨的事99%导致了消极情绪。因此,克服消极心态的关键在于不要埋怨,彻底切断“树根”,做责任者和积极者,大声对自己说:“我是责任者,我负全责;我是积极者,我专注于下一步该怎么做!”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路的风调雨顺,在困难面前应该怎样解决困难是重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困难面前你持什么样的心态。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地活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恩赐,难道不比一条腿的价值更大吗?生理的残疾固然可怕,心理的残疾才是你人生真正的杀手锏、致命伤。在失败面前,我们作出的判断如果是:“外在环境是造成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想法不但错误,而且正是问题的根源。假使不能反求诸己,一味希望改变外在环境来达成个人的愿望,无异于任凭别人摆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改变个人的行为,做个更充实、更勤奋、更具创意、更能合作的人,然后再去影响环境。
不同领域的情商明星
一些人非常聪明,在最需要认知能力的领域里如鱼得水,但是在预测这些人的事业是否成功时,智商最不起作用。在许多领域中,一个人能否崭露头角,成为领袖人物,情商比智商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研究人员用麦克莱兰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深入地访谈,以了解各行各业中工作明星所具有的能力,了解情商的巨大作用。
耶鲁大学发生过两个学生的故事。一个学生名叫佩恩,他才华横溢,富有创造性。但佩恩的问题在于他知道自己是个天才,结果正如一位教授评价的那样,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傲慢”。尽管他才思敏捷,却惹人讨厌,尤其是他的同学都很不喜欢他。不过,佩恩的考试成绩仍然科科名列前茅。毕业时,他成了抢手货,他所学领域的所有大公司都纷纷给他提供面试机会。至少从他的档案来看,他应是公司的首选对象。然而,佩恩的恃才傲物溢于言表。最后,他只能在一个二流的公司里谋得一份工作。
另一个学生名叫马特,与佩恩同一专业。他的学业成绩不如佩恩那样顶尖,但他却擅长与人交往,与他共事的人都喜欢他。在经过8次面试后,有7家公司决定聘用他。
两年后,佩恩丢掉第一份工作,而马特却正春风得意,事业顺利。
佩恩是低情商的典型,而马特则具有高情商。高情商与认知能力结合,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中的佼佼者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越是复杂的工作,情商的影响越大。假如欠缺情商,就会妨碍人们运用他们的技术专长。学业的好坏只反映了一种基本能力,你需要凭它来进入某一领域。但这种学业能力不能使人成为明星、大师,情商对人们取得非凡成就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情发生在一个很不寻常的日子。那天正是全美橄榄球超霸杯赛的一个周日,大多数美国男人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球赛。而当天纽约飞往底特律的某航班延误了两个小时,乘客的焦虑烦躁明显可见。最后,飞机好歹到达了底特律,可不知怎么阴差阳错地停在了离通道门约300米远的地方。乘客因延误到达已经紧张不安了,这下全都站了起来。
这时,一位乘务员走到了客舱里。她该怎样使乘客都坐下来,以便让飞机滑行到通道门口呢?
通常的情况往往是,乘务员严肃地向大家宣布:“联邦航空条例规定,在飞机滑行到通道门前,请务必坐在自己座位上。”
然而,这位乘务员却不是这样。只听她用甜润的声音逗乐地告诫一个调皮捣蛋而又十分可爱的小孩:“你,站——站起来了!”
听到这话,每个人都笑了,他们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直到飞机滑行到通道口。在平静的气氛中,乘客们轻松地下了飞机。
这种能力的巨大差别就在于智力与情感的差别,说得更专业点,即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的差别。所有的情感能力或多或少都与感觉领域内的某种技能有关,与认知能力共同发挥作用。这与纯粹的认知能力完全不同。电脑通过编程即可将认知能力执行得跟人一样好,如数字化的声音也可以宣布:“联邦航空条例规定,在飞机滑行到通道门前,请务必坐在自己座位上。”但是电脑的声音不自然,决不会产生那位空姐打趣的艺术效果。人们一般不愿意按照机器人的指令行事,而乘务员则成功地转移了人们的情绪,避免了意外事件发生。她能准确地敲击情感音符,而仅靠人类认知能力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萨姆已70岁了,他生活还能自理,包括处理银行存款之类的生活细节。遗憾的是,他说话的声音又尖又严肃,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萨姆去银行取钱,他让出纳员从信用卡中支出现金。出纳员大声地(出纳猜想萨姆有些耳背,因为萨姆说的话难以听清)告诉萨姆,她没有听懂萨姆的话,而且萨姆的信用卡已经到期。萨姆听后对出纳员大声吼道:“我需要50美元现金。”银行里的每一个人,包括保安人员都看到和听到了事情的全过程。萨姆和出纳员都感到很生气,萨姆尤其感到难堪。
排在萨姆后面的一位顾客去见经理,平静地向他解释了事情的经过。经理走了过来,沉着地邀请萨姆来到经理办公室,倾听萨姆诉说。几分钟后,萨姆满面笑容地向出纳员解释着他的要求。因为耽误了其他顾客的时间,出纳员转身礼貌地向他们表示道歉。
由此看来,一旦每个人开始使用情商,事情就又回到正常了。
假设这样一种两难困境:你在美国驻北非某国使馆当文化参赞,华盛顿来电指示你播放一部电影。在要求播放的影片中,有一些美国政治家在该国遭到围攻辱骂的镜头。如果放映这部电影,当地居民会觉得受到了攻击指责;不放映呢,国务院的官员又会不满。
怎么办?
这不是虚构的情形。的确有一位外交官曾面临这种两难的局面。那位外交官回忆说:“我知道,如果我头天放映了那部电影,第二天就会有500名甚至更多愤怒的学生前来将使馆焚为平地,但是,华盛顿的官员又认为电影非常好,一定要放。我不得不冥思苦想,怎样放映电影:既要让使馆向华盛顿报告说,我们已遵照指示放映了电影,而又不惹恼所在国的人民。”
那位外交官想了什么办法呢?他把影片安排在一个斋日放映,因为他知道这天根本不会有所在国的人来看电影。
这一例子是令人钦佩的高情商的典型,即“技术专长与经验”的结合。除了智商,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力与我们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结合一起,决定了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无论我们的知识潜力有多强,它也只是专业知识,只有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结合在一块儿时,我们才能做好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