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时时处处做公众场所的文明使者
礼仪无处不在,我们不仅要注重个人交往、家庭生活中注重礼仪,也要注重公众场所的礼仪。公众场所存在一些约定俗成的礼仪,如果不懂得或忽视这些礼仪,在公众场所行走或参加公众活动时,就会影响环境秩序,妨碍公众的利益,给自己和他人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那么,在公众场所有哪些礼仪需要我们注意并遵守呢?
1.乘车时以礼待人
乘公共汽车,首先要做到必须排队上车。有素质的人不仅自己排队上车,而且会帮助或礼让妇女、老人、儿童和残疾人上车。
上车后应自动购票,不要等售票员主动来找。有座位的年轻人应主动让座给车上的孕妇、病人、老人和抱孩子的妇女。碰到他人给自己让座,要立即表示感谢,而不能表现出心安理得的样子。假如自己不打算去坐,则应礼貌地向对方说明原因,例如:“谢谢。我在本站就要下车。”
乘车时要以礼待人。乘公共汽车比较拥挤时不小心踩了别人,应马上道歉。被踩的一方也要有宽容的态度,不要张口骂人。
座位是给乘客提供休息的,不要把提包或行李放到身边的座椅上,将腿长长地伸到通道上虽然舒服,可样子十分难看,也影响其他乘客的来回走动。
在车上要保持安静,不要高声谈笑,即便你自以为讲的事情十分有趣,也会影响旁人,让人厌烦。
打喷嚏会使唾液四溅,无论在哪里,想打的时候一定要以手帕掩口。公共汽车上人多,空气流通不好,更要注意。公共汽车上为了安全不许吸烟,不要吃东西。脏东西要随身带着,而不可以随地乱扔。
恋人要明白车上是公共场所,不可亲热过度,如两人都有座,可请女士靠窗而坐。
附近如有乘客读报,不能伸过头去“凑份子”,若人将报纸移开则会导致自己下不来台。
如与长辈和朋友一道乘车,则下车时应由男士或年轻者先下,然后帮助女士或年长者下车。
2.在公共场所保持一种安静
公共场所是众人共同使用的地方,这就要求大家共同配合,共同利用。如果众人都只为自己考虑而高声谈笑,一人盖过另一人的声音,最终的结果是谁都听不清对方的话,所以它是一种很不文明的行为。人群越是集中的地方越要求交谈者加倍地低声细语,声音的大小以不引起他人的注意为宜。交谈时使用的手势不应过多,否则会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在庄严肃穆的场合里,一定要保持绝对安静,不得在聆听他人讲话时,分心、注意力不集中,一心二用地与其他人随意交谈或翻阅书刊。
保持安静是公共场合最重要的礼仪,走路时鞋子的质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声响,所以脚步要放轻,更不能故意走得咯咯作响。遇到急事时,也不能慌不择路,慌张奔跑。特别是穿短裙或旗袍的女士,要临危不乱。
3.遵守文艺演出会礼仪
文艺演出会对西方人来说,它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天主教徒对教堂的尊崇。出席音乐会的时候必以十分隆重的装扮出席。男士均穿深色西服套装,打领带;或穿小礼服,打领结。女士则穿小礼服或大礼服,戴薄纱手套,并化妆。
国外音乐厅的前厅里都设有衣帽间。在衣帽间里,男士应帮助女士脱下大衣,并代为存放,以示绅士风度。在女士整理发型服饰时,男士可去埋单。男士一进音乐厅,即应摘下帽子,并脱去手套。
准时入场。音乐场所提供的服务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听众应在音乐会开始前入座,一旦演奏开始,哪怕迟到1分钟,演奏厅的大门也会关上,听众就被禁止入内,只能在外面等候恰当的时机才能入内,只有等一曲终了甚至要等到中场休息才可入内。
对号入座。入座时,应请女士先行,男士随后。通过已就座的听众走向自己的座位时,应面向已就座者,并轻声道“对不起”。不携带易发生噪声的物品进场,进场后关闭手机等发声装置;音乐会开始后,不在场内随意走动和大声喧哗。不允许交谈、打呵欠和咳嗽,也不允许中途退场。音乐厅内禁止吸烟、吃零食。如在演奏期间需要换坐姿,不要弄出响声。
每支乐曲演奏完毕,听众应以掌声向演奏者致谢。即使对演奏者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只能等到每一部音乐作品演奏完毕之后,才可以鼓掌。吹口哨和高声呐喊,是不文明的。向自己敬佩的人献花宜在音乐会结束后进行。中途登台献花甚至向演奏者索吻,是有失检点的。
演奏结束后,听众应在座位上停留片刻,不要急于退场。谢幕时,全场应起立鼓掌,以示对演奏者的尊敬。退场时,应由女士先行,男士随后,不可以抢行。
习惯菜根谭
遵守公共场所文明礼仪,人人有责。公共场所的行为举止,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涵养、气质和风度,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在每一处公共场所自觉遵守文明,做文明礼仪的带头人,是现代社交人士的一大立身准则和处世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