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就像一本故事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看懂财富地图——换一种思维就可能换来一切

一个美国女医生在非洲做援助工作,她的丈夫林肯准备去看她。女医生在信中告诉丈夫,这里非常寂寞,大多数援助人员都忍受不了这里的生活,他们纷纷提前回国了。在信中,让林肯做好充分的准备。女医生还告诉丈夫,这里除了当地一些土著人,就是荒芜的土地,除此再没有什么可看的了。没有交流,没有娱乐,该有的这里都没有。林肯不信,他到了目的地后才发现,当地的生活环境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他和爱人生活在荒漠中的小屋里,又不会当地语言,离开翻译简直寸步难行。而翻译也只是在有病人时才陪着病人出现。没有病人的时候,也就没有翻译。这里无人对话,没有事做,走出小屋,就是光秃秃的土地。晚上到处一片漆黑,没有路灯,只有满天的星星和讨厌的蚊子。林肯这时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离开了这里,原来是受不了这种可怕的孤寂。好在林肯还是有准备的,他带了许多书供自己消磨时间。

这天,林肯从书中看到一段关于“换个想法,便能换来一切”的精辟论调。

林肯放下书本,望着裸露的非洲大地,心里在想,这种论调真是可笑,难道这种理论在这里也能适用吗?在这里,人能发财或是经商吗?林肯摇头。

当然,林肯是特别希望这种论调能够成为普天下的真理,果真如此,他也能换换自已的生活。“换个想法,便能换来一切。”林肯虽然否认它,但还是极力试图这么去做,因为除此之外,他无事可做。“让自己换个想法”,他这样努力着。

接下来,他开始了一连串惊人的发现。在他试图改变想法的同时,他的视角开始变化——移向自己从不注意的世界。他真的有了新的发现,首先他发现了土著人的手工艺品。他想,这能不能运往外界贩卖?他还发现这里的泥土非常特别,能不能用来做陶器?他开始离开小屋,去发现更多,结果就有更多。他发现这里有一种芨芨草,治疗外伤非常神奇,抹上之后,伤口就会慢慢愈合。那么,多抹一些,加强浓度会怎样?林肯为这些发现兴奋不已。从此,他不再寂寞,反而有做不完的事。

非洲没有变,荒芜的土地没有变,土著人没有变,星星更没有变。变化的只是林肯。他的想法有了不同,一切也就随之有了不同。在后来的几年里,林肯成了美国商界大富翁。他打开了非洲市场,为非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许多新奇的玩意被他发现。

只要我们能尝试去换一个想法,换一种思维,这个世界就会出现很多的奇迹。当你不再用传统的眼光去看问题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成功。

就像这张财务报表,换一种思维,也许你就会发现枯燥的数字也会变成美妙的财富密码。

复式记账的玄机

复式记账,就是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复式记账是以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必然相等的平衡关系作为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记账基础,使记账有一个完整的计算和反映体系,在记录上有着相互联系的关系,从而对企业经济活动能够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

下面举例说明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假设某企业以现金5000元存入银行。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库存现金减少5000元,另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了5000元。根据复式记账方法,这项经济业务应以相等的金额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这两个账户上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即一方面在库存现金账户上登记减少5000元,另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户上登记增加5000元。

复式记账的经济内容是会计要素,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自具有独立的含义,并以不同的具体形式存在着,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都会引起每一个具体形式的价值数量变化,因而设置相应的账户进行登记,就使复式记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记账组织体系。有了这样一个记账组织体系,不仅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和结存情况,而且还能确知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数额及其形成原因。这是复式记账能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因。

复式记账通过价值形式的计算和记录,为经济管理提供核算指标,因而,复式记账必然有一定的记账技术方法。它是以记账内容之间所表现出的数量上的平稳关系,作为记账技术方法的基础。会计恒等式即是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它不仅是价值数量的关系表现,而且也有经济性质上的说明。会计恒等式的等量双方,必然要求经济事物发生相互联系和等量的变化,为此,必须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相互联系地作双重记录,才能得到全面地反映。显然,这是复式记账本身的要求所决定的。它如实地反映了经济事物的客观联系,正说明复式记账技术方法是科学的。

复式记账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即作双重记录,这也是这一记账法被称为“复式”的由来);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复式记账法较好地体现了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动的来龙去脉及经营成果,并有助于检查账户处理和保证账簿记录结果的正确性。在我国,复式记账曾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三种,但现在规定使用的只有借贷记账法一种。

财务报表语言的奥秘

财务报表中的大量数据,其实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数量方面的关系。因此,掌握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这种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是看懂财务报表的重要条件。

报表语言的要素其实就是由两组词汇构成的:一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语言词汇;另一组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语言词汇。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语言词汇

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语言这组词汇里,要了解三个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组词的特点是:它们提供的是“时点数”,即在会计语言中,要借助这三个词来讲述企业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况如何。而这个特定时刻,通常可以理解成某一时点,例如,月末的财务状况如何,季末的财务状况如何,年末的财务状况如何等。

这三个词静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它是一个在特定时点的信息,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组词就是给企业的经济活动“拍快照”,把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信息迅速记录下来,而不管这种财务信息究竟是怎么来的。

(1)资产。

如果别人问我们有多少资产的话,我们肯定会想到自己所拥有的房子、车子、银行存款、股票、债券等等。其实企业的资产和个人的资产差不多,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存货、银行存款等都是企业的资产。

对于企业来说,资产一般可以认为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用货币计量并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简单地说,资产就是企业的资源。企业资源必须同特定的时点连在一起,例如月初拥有多少资产,月末拥有多少资产。

当然,在某一时刻说企业拥有多少资产,仅有这样一个词还是不够的。为了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企业资产的具体内容,在报表语言中我们还有必要进行细分,例如会计上通常是按流动性来分类,就是按资产变现速度的快慢来划分。这里所说的变现就是把资产变成钱,如果某项资产在一年内就能变成钱,这样的资产一般叫流动资产。如果把钱投放出去,例如买股票,回收期超过一年,就把这种资产叫非流动资产。其中,把企业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厂房等叫固定资产。

当然,企业与个人还是有区别的,例如企业还有一部分无形资产,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等,在会计上叫无形资产。把资产做适当的分类后,就知道企业一年内资产能变现的有多少,超过一年收回的投资有多少,机器设备有多少,无形资产有多少,还有其他资产有多少等等。

(2)负债。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实义务。企业负债和个人的负债也是类似的,就像个人的负债是个人欠款一样,企业的负债就是企业所欠的钱。

在报表语言中,负债也必须和特定时点连在一起。例如,在月初欠多少钱,月末还欠多少钱,年末还欠多少钱等。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负债的具体情况,报表语言中把负债分成两大类:一类叫流动负债,一类叫长期负债。

从字面我们就可以看出,流动负债的偿还期短,长期负债的偿还期长。通过分析我们可知道,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负债到底有多少,其中流动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又有多少。如果是流动负债,就要筹集资金在一年内还清。如果是长期负债,还有时间筹集资金,因为长期负债的偿还期会超过一年。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也叫股东权益或者业主权益。不管如何称呼,它的含义都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资产应该享有多少权益。

投资人对企业资产应该享有的权益,有创办企业时投入的资本,这是投资者的权益;企业经营以后赚了钱,当然应该归投资人所有,这也是投资者的权益。

有了所有者权益这个概念,就可以告诉报表阅读者,或者财务信息使用者,在特定时点,投资人在企业的财产当中,应该占有多少份额。

以上所提到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它们具有时点数的特点,同时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语言词汇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语言词汇有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个。从特点上来说,它们是“期间数”。必须是从某一个时点开始到某一个时点结束,这段期间发生了多少收入,发生了多少费用,实现了多少利润。

如果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语言是给企业“拍快照”的话,那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语言实际上就像一台摄像机,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给企业所做的“录像”,把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做的经济活动完整地、有顺序地记录下来。

(1)收入。

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收入具有以下特征:

一方面,凡是收入必然会使企业经济利益增加;另一方面,收入的概念只能限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否则,就会出现确定和计算上的困难。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费用具有以下特征:

一方面,凡是费用必定会使企业经济利益减少;另一方面,费用的概念也只能限制在一定的会计期间。

费用的实质是已经消耗掉的资产,费用肯定都是从一些资产转化来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耗费都是费用。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费用必须是可以以货币计量的,凡是同提供商品或劳务无直接关系的资产耗用,就不称为费用,它是对收益的纯扣减。

(3)利润。

利润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从过程上来看,它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由于各个行业各有自己的经营特点,故利润的构成项目也不一样。

利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财务指标。通过对利润的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管理者当期的经营业绩,评估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同时利润还是国家对企业计征所得税的重要依据。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一组词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企业的资金状况。我们把分布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形态、归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称为资产;把对资产提出要求的权利叫做权益,权益又分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样,资金运动就“一分为二”,一方面是资产,表明资金表现在何处,采用什么形态;另一方面,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说明这些资金归谁所有,来自何方。这两个方面描绘的是同一事物——资金状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存于资金运动中。

在同一时点,它们具有以下数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从表1-1中可以看出,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符合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案例

A、B和C三人是好朋友,一直准备合伙开办一家公司。后来他们发现,现在的咨询公司挺赚钱,而且成立时对资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于是他们决定到工商局去注册一家咨询公司02008年4月15日注册时,A人股9万元,B人股10万元,C人股6万元,共同投入到公司的资金是25万元。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资金不够,于是决定向银行贷款07月15日,他们用公司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10万元。

就从这家公司来看,4月15日该公司拥有的资产是现金25万元。A、B和C分别拥有相应的权利。因为投资人是企业的主人,这时候就是资产等于所有者权益,从数量上来讲就是25万元等于25万元,但它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告诉我们公司此时此刻拥有什么;二是告诉我们此时此刻谁对这25万元拥有权利。

当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慢慢发现25万元不够的时候,又从银行借入10万元,那么此时35万元就有两部分人对它拥有权利:创业者拥有权利的25万元叫所有者权益,对于创业者来说银行借款是债务,承担的债务有10万元035万元=10万元+25万元,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在会计上是通过资产负债表进行揭示的,也被称为财务状况。

(2)收入、费用和利润间的数量关系。

我们知道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静态地反映企业资金状况的词语,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绝对静止是不存在的,资金都处于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资金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增值,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案例

上述咨询公司在2008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这一个月内,因提供咨询服务而取得营业收入100000元存入银行,而为提供这些劳务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假设全部用银行存款支付)为50000元,那么该月该公司取得的利润为50000元,如下表1-2所示。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方面生产出商品或提供劳务,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当商品和劳务提供以后,就会有收入的实现,表现为现金的流入或现金要求权的增加;另一方面,提供商品和劳务,也会发生各种经济资源的耗费而产生费用,收入量与费用量的比较就形成了利润。所以,收入、费用、利润三个要素在一定期间(不是时点)就有以下的数量关系:

利润=收入一费用

(3)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前面我们已经讲述过了报表语言的六大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静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动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那么“静态”和“动态”能否结合在一起呢?

其实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是一种辩证和统一的关系。例如,7月1日当我们观察资金运动时,它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7月1日至7月31日,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企业既会有收入的取得,也会有费用的发生,这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这个动态的过程最终又形成了7月31日这一时点企业静态的财务状况,只不过7月31日的静态已经不同于7月1日的静态情况了。即旧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新的平衡关系随之建立。这就揭示了资金运动总是从一种相对静止到相对变化再到新的相对静止这样一种不断交替的过程。

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数量关系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它们综合反映为:

资产+(收入一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在某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的基础上,经过某一期间的经营,发生了收入和费用,并得到了利润。收入可视为增加了企业的资产,相反,费用可看作减少了企业资产,利润则看作是增加了所有者权益。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又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该式可进一步扩展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账簿的启用与登记规则

账簿启用规则

(1)启用时,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

(2)在扉页上填制“账簿启用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

(3)启用订本式账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活页式,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订页码;

(4)在第一页前面,附会计科目目录及每个会计科目在账簿中的起止页数。

账簿的登记规则

(1)记录正确、及时。

(2)记录清晰、整洁。

红色墨水记账的情况:

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③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有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④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3)连续、一贯。

①不得隔页、跳行。

②转页要求。

③结出余额的账户,“借”或“贷”内写明方向。没有余额的账户,“借”或“贷”内标明“平”,余额栏内“0”。日记账逐日结出余额。

(4)定期试算、结账。

会计账簿的其他常识

会计账簿的分类

1.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2)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

(3)备查账簿: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

2.按账页格式分类

(1)两栏式账簿: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的账簿。(各种收入、费用类账户都可以采用两栏式账簿)

(2)三栏式账簿: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日记账、总分类账、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

(3)多栏式账簿:在账簿的两个基本栏目即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收入、费用明细账)

(4)数量金额式账簿:借方、贷方和金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账通常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3.按外形特征分类

(1)订本账:是启用之前就已将账页装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

.优点:可以避免账页散失,防止账页被抽换,比较安全。

缺点:同一账簿在同一时间只能由一人登记,这样不便于记账人员分工记账。(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采用订本账形式)

(2)活页账: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装在活页账夹中。

优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添账页,不会浪费账页,使用灵活,并且便于同时分工记账。

缺点:账页容易散失和被抽换。(各种明细分类账可采用活页账形式)

(3)卡片账:将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硬卡上,通常是由若干零散的、具有专门格式的硬纸卡片组成的账簿。(在我国一般只对固定资产明细账采用卡片账形式)

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现金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①现金日记账的格式。现金日记账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库存现金每天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的账簿,其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无论采用三栏式还是多栏式现金日记账,都必须使用订本账。

②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同现金收付有关的记账凭证,按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并根据“上日余额+本日收入一本日支出=本日余额”的公式,逐日结出现金余额,与库存现金实存数核对,以检查每日现金收付是否有误。

借、贷方分设的多栏式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是:先根据有关现金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收入日记账,根据有关现金支出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支出日记账,每日营业终了,根据现金支出日记账结计的支出合计数,一笔转入现金收入日记账的“支出合计”栏中,并结出当日余额。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是用来核算和监督银行存款每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的账簿。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按企业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和币种分别设置,每个银行账户设置一本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与现金日记账相同。

2.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总分类账的格式。

总分类账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以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账簿。总分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金额栏目。

(2)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

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3.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明细分类账的格式。

明细分类账是根据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开设账页,分类、连续地登记经济业务以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账簿,其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或称平行式)等多种。

①三栏式明细分类账。三栏式明细分类账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用以分类核算各项经济业务,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簿,其格式与三栏式总账格式相同,适用于只进行金额核算的账户。

②多栏式明细分类账。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是将属于同一个总账科目的各个明细科目合并在一张账页上进行登记,适用于成本费用类科目的明细核算。

③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其借方(收入)、贷方(发出)和余额(结存)都分别设有数量、单价和金额三个专栏,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账户。

④横线登记式明细分类账。横线登记式明细分类账是采用横线登记,即将每一相关的业务登记在一行,从而可依据每一行各个栏目的登记是否齐全来判断该项业务的进展情况。该明细分类账适用于登记材料采购业务、应收票据和一次性备用金业务。

(2)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方法

不同类型经济业务的明细分类账可根据管理需要,依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逐日逐笔或定期汇总登记。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明细账应逐日逐笔登记;库存商品、原材料、产成品收发明细账以及收入、费用明细账可以逐笔登记,也可定期汇总登记。

账簿的作用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并根据所取得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以便及时反映和监督企业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情况。由于记账凭证的数量很多,又很分散,而且每一张凭证所记录的仅仅是某一笔业务发生的情况,不能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所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更不能提供每一个账户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变动情况及其变动结果。而这些信息恰恰又是信息使用者所必需的。因此,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除了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外,还需要运用账簿这一会计载体,把分散在会计凭证上的全部信息,加以集中和分类汇总。

账簿就是由若干张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联结在一起的、按照会计科目开设户头,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账簿是依据会计凭证登记的。根据会计凭证,按照一定的程序,在账簿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叫做记账。

由于账簿记录是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反映,因此,账簿又被称为积累、储存经济活动情况的数据库。通过账簿的登记,不仅使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得到全面反映,进而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总括的和详尽的会计信息,而且还能够将经济活动情况保存下来,方便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具体地讲,设置和登记账簿,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账簿可以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可以把分散在会计凭证上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以全面、连续地提供有关企业成本费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括和明细的核算资料,以便正确计算企业在各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和收入成果。

(2)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资料。财务报表所需要的数据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会计账簿。账簿的记录是否及时、详尽,数字是否真实、可靠,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的质量。所以说,正确设置并登记账簿,为财务报表的及时准确编制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3)有利于开展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会计账簿既是汇集、加工会计信息的工具,也是积累、储存经济活动情况的数据库。企业的一切财务收支、经营过程和结果都体现在账簿中。因此,利用账簿提供的资料,可以有效地开展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加强会计监督,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假设

企业的会计部门从事财务会计活动,编制财务报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会计原则又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会计假设基础之上的。

一般认为,会计假设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那些未经确认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变化趋势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

国际上公认的四个基本会计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在国内被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的基本含义是,每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必须与企业的所有者和其他经济组织分开。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的空间范围,也限定企业会计活动范围。有了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处理的经济业务和财务报告才可以按特定的主体来识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主体假设的表述是:“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会计主体可以是法律主体,也可以是非法律主体。上市公司既是会计主体又是法律主体,而公司下属独立核算的分厂是会计主体但非法律主体。

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可继续经营下去为假设。对此,《企业会计准则》的表述是:“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在这里,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保持持续经营并不意味着企业会永久存在,而是指企业能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使企业能按其特定的目标开展其经营活动、按承诺偿清债务。

持续经营假设为企业在编制报表时会计方法的选择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以其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按其立即进入解散、清算状态的现行市价计价;二是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问题的处理,均假设企业在旧年限或摊销期内会持续经营;三是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与分析也是基于企业在会计报告期后仍能持续经营为假设;四是基于前述三项假设,才有了会计上除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以外其他权责发生制方法的选择(如坏账的备抵法、销售收入的确认等)。

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的含义是,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归属人为地划分成会计期间。会计期间通常是按月、季和年来划分。

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由于我们假设企业会在可预见的将来保持其持续经营状态,这就存在着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供财务报告的问题。在会计实践上,绝不可能等到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结束,企业清算时才向外界提供财务报告。为了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能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上就应把其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使其归属于各不相同的会计期间,并进行会计处理及财务报告的编制。

我国规定以日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作为一个会计年度。在以季度和月份作为会计期间时,其起讫日期也采用公历日期。

会计分期假设除了为企业进行会计处理计算损益和编制财务报告限定了时间区域外,对会计的概念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受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许多会计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期”特性。比如,利润总额、收入、费用等均带有鲜明的时期特色。此外,会计分期假设与持续经营假设一起,构成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理论基础。

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的基本含义是,只有能用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到会计系统中来。这意味着:第一,会计所计量和反映的,只是企业能用货币计量的方面;第二,不同实物形态的资产需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才能据以进行会计处理,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

货币计量假设使得企业对大量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统一汇总、计量成为可能。

当然,货币计量假设既是会计的一个优点,也使会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货币计量假设背后,实际上隐含着币值不变的假设。这是因为,对不同时点的货币金额进行汇总,必须以在不同时点上的货币等值为前提。否则,不同时点货币量的简单汇总就会失去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持续币值波动已成为事实。如何解决币值变化对会计的影响,已成为会计界面临的一大难题。还有,会计揭示的只是企业能以货币计量的内容,而企业的财务状况除了货币计量的情况外,还与其非货币因素有关。这些非货币性因素有:企业的经济前景,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产品的市场满足程度,企业的职员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企业管理的能力等等。为了弥补财务报表货币计量假设的不足,用附注和附表的内容来加以补充。

四种财务活动

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投资、资金营运、筹资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

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企业根据项目资金需要投出资金的行为。企业投资可分为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两种。

广义的投资包括对外投资(如投资购买其他公司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或投资于外部项目)和内部使用资金(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狭义的投资仅指对外投资。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必须考虑投资规模(即为确保获取最佳投资效益,企业应投入的资金数额);同时还必须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来确定合适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资金营运活动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行为。首先,企业需要采购材料或商品,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同时,还要支付工资和其他销售费用;其次,当企业把商品或产品售出后,便可取得收入、收回资金;最后,如果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还要采取短期借款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为满足企业日常营业活动的需要而垫支的资金,称为营运资金。因企业日常经营而引起的财务活动,也称为资金营运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营运资金周转速度越快,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企业就可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取得更多的收入,获取更多的利润。

企业需要确定营运资金的持有政策、合理的营运资金融资政策以及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包括:

(1)现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计划的确定;

(2)应收账款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的确定;

(3)存货周期、存货数量、订货计划的制订;

(4)短期借款计划、商业信用筹资计划的确定。

筹资活动

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资金营运的需要,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

在筹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需要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和投资计划来确定各个时期企业总体的筹资规模,以保证投资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或工具的选择,合理确定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价值。

企业通过筹资通常可以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

(1)企业权益资金;

(2)企业债务资金。

分配活动

企业通过投资和资金的营运活动可以取得相应的收入,并实现资金的增值。

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在补偿成本、缴纳税金后,还应依据有关法律对剩余收益进行分配。广义地说,分配是指对企业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行为;而狭义的分配仅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可作为投资者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或暂时留存企业(作为投资者的追加投资)。企业需要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分配规模和分配方式,确保企业取得最大的长期利益。

四种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是为了了解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面目,从晦涩的会计程序中将会计数据背后的经济涵义挖掘出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由于会计系统只是有选择地反映经济活动,而且它对一项经济活动的确认会有一段时间的滞后,再加上会计准则自身的不完善性,以及管理者有选择会计方法的自由,使得财务报告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不恰当的地方。这使得财务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的一种方法。比较是分析的最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开始。

按比较对象(和谁比)分类:

(1)与本企业历史比,即不同时期(2年至10年)指标相比,也称“趋势分析”;

(2)与同类企业比,即与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比较,也称“横向比较”;

(3)与计划预算比,即实际执行结果与计划指标比较,也称“差异分析”。

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类: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总量是指报表项目的总金额,例如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总量比较主要用于时间序列分析,如研究利润的逐年变化趋势,看其增长潜力。有时也用于同业对比,看企业的相对规模和竞争地位。

(2)比较结构百分比: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报表。例如以收人为100%,看利润表的各项目比重。结构百分比报表用于发现有显著问题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或幅度,以掌握有关数据的变动趋势或发现异常的变动。典型的趋势分析是将本期数据与上期数据进行比较,更为复杂的趋势分析则涉及多个会计期间的比较。用于趋势分析的数据既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以比率表示的相对值。

趋势分析的运用形式主要包括:

(1)若干期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动趋势分析;

(2)若干期利润表项目的变动趋势分析;

(3)若干期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项目结构比例的变动趋势分析;

(4)若干期财务比率的变动趋势分析;

(5)特定项目若干期数据的变动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法中涉及的会计期间的期数,依赖于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的稳定性。经营环境愈稳定,数据关系的可预测性愈强,进行多个会计期间的数据比较愈为适用。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颇为广泛。

最常见的因素分析法为连环替代法。

它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某一个财务指标及有关因素的关系由如下公式构成。实际指标:Po=Ao×Bo×Co;标准指标:Ps=As×Bs×Cs;实际与标准的总差异为Po-Ps,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各自的影响程度可分别由以下式子计算求得:

A因素变动的影响:(Ao-As)×Bs×Cs;

B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Bs)×Cs;

C因素变动的影响:AoxBo×(Co-Cs)。

最后,可以将以上三大因素各自的影响数相加就应该等于总差异Po-Ps。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若干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

由于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同,因而各种分析者包括债权人、管理当局、政府机构等所采取的侧重点也不同。作为股票投资者,主要是掌握和运用四类比率,即反映公司的获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成长能力比率、周转能力比率这四大类财务比率。

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在实际工作当中,比率分析方法应用最广。

如何分辨财务报表的质量

什么是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

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是指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也就是财务报表的质量。

财务决策一般以信息为依据,满足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是编制财务报表最基本的目的。因此,财务信息的有用性是报告信息质量最为重要的特征。如果所提供的信息没有用,信息就不能为人们带来利益,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误导。

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要求主要是指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财务报告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联。如果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能够使使用者较准确地了解公司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一些事项,则认为财务报告提供的财务信息是相关的。

(2)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会计首先是一个信息系统,如实反映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态是财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主要是满足不同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便于使用者根据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作出决策。因此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如果不能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则它所提供的信息会给使用者造成误导,甚至引起决策失误,带来一定的损失。

财务报表的编报原则

财务报表的编制有它固定的原则,一般而言,财务报表按其固有的原则编制,就可以有力地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具体来说,财务报表有以下编报原则:

(1)内容完整。财务报表必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报表种类、格式和内容进行编制。对规定编制的各种财务报表,都必须编报齐全,不得漏编漏报。对于各项指标及补充资料必须填列齐全,报表清楚地标明企业的确切名称,报表的标题以及日期或报表所辖时期。公司编制一般用途财务报表,应当全面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某些重要资料,如果不便列入报表的主体部分,应在括号内注明,或以附注等形式加以说明。

(2)数字真实。根据客观性原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数字必须客观真实,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编制财务报表必须以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为依据。为此,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前,必须做到:

①按期结账。

②认真对账和财产清查。

(3)编报及时。会计信息对使用者来说必须是最新的,陈年旧账对投资者而言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因此财务报表的编制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和程序及时、有效地向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4)指标一致。会计信息应尽可能保持口径一致,便于投资者比较不同的投资机会。同一公司的各个会计期间,也应尽可能保持指标的连贯性和可比性,以防利用口径的转变,向投资者传送虚假或扭曲的信息。

如何分辨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

一般而言,从财务报表的表面分析报表的质量特征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完全无法分析。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即浅层次的分析和高层次的分析。

(1)浅层次的分析。

投资者可以从财务报表编制的四原则人手,即从内容完整、数字真实、编报及时、指标一致人手。

查看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报表的补充资料是否完整,说明是否清晰。

检查财务报表数字计算是否正确。虽然出错的几率较小,但检查一下对投资者而言并无坏处。

查看财务报表的编制日期,确认会计信息是否及时有效。

注意财务报表附注中是否提到变更核算口径,对于变更了口径的公司要格外注意其期初数是否做了相应调整。

(2)高层次的分析。

有时,单从表面上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但在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分析后,从数字之间的勾稽关系中,投资者会发现一些矛盾或存在一定问题的地方。比如投资者在进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分析时会发现一些项目异常;或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都可以帮助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下结论。

当然这种分析,要求报表阅读者具有丰富的财务知识与敏锐的洞查力。不过,不要着急,在阅读完本书后,你可以试着对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判断一下它们的质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