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观瀑
李白离开了江夏,乘船到了九江,眼前是一座高大的山影,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名胜庐山。庐山原名叫匡庐。传说周武王时有一个隐士,名叫匡俗,他们兄弟七人在山上结庐隐居,修炼道术,后升仙而去,人去庐在,故又名庐山。历史上有许多诗人名士、高僧、大隐,都曾游过庐山。如晋朝的诗人陶渊明,南朝刘宋的诗人谢灵运、鲍照,晋朝的高僧慧远,东汉的道教天师张道陵,东晋的道士陆静修,都曾在此修炼或传道。庐山北临大江、叠嶂九层,崇岩万仞,山势雄伟奇特。李白十分喜爱这里,把庐山游了个遍,遍访松门、石镜、三叠泉、仙人洞、五老峰等风景名胜。他在屏风叠遥望五老峰,深为此处的风景所吸引,随口吟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登庐山五老峰》)但李白最喜爱的是庐山香炉峰附近的瀑布。他先后作了两首《望庐山瀑布》。其一是一首五古: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庐山西部有南北两座香炉峰,故此诗中说“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此诗是首古风,用的是写实手法,点出了李白登上北香炉峰的峰顶,望见了黄龙南的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也是实写,“三百丈”是个估计的高度,所喷之水沫四溅,水声数十里都能听见,虽有夸张,也基本上是实写。“欻如飞电来”以下十二句,是对瀑布的具体描写。其中写得最传神的是“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两句。“海风”即是江风,海有大的意思,江面水阔之处称海,言其大也。瀑布从山上所降,海风虽大也难以吹断;而瀑布之水是透明的,为江月所照,空明透亮,似有似无。这样的意境是很难用一般的语言来表现的,所以后人对此两句大为惊叹。唐人任华云:“登庐山,观瀑布,‘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余爱此两句。”(《杂言寄李白》)宋人葛立方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韵语阳秋》卷十三)宋刘辰翁评此二句曰:“奇夐,不可复道。”(《唐诗品汇》卷六引)日人近藤元粹评此二句曰:“妙入化境矣!”(《李太白诗醇》)诗的后六句写了李白对庐山的神往之情,愿远离世尘,漱琼液而洗尘颜,于此隐居。
如果说此诗是对庐山瀑布的详细描写,那么《望庐山瀑布》其二,则是一首绝句,是对庐山瀑布的概写: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望庐山瀑布》其一中有“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的诗句,为后人所称。但他仍不满足,于是又写了这首绝句。这首诗与前一首诗,有绝句与古风的不同,也有写作地点和角度的不同。很显然,上首古风是在香炉峰上高处来远望瀑布,而第二首诗却是站在山下仰望香炉峰和黄龙瀑布。所以望的地点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其视角和感受也不一样。
此诗充分发挥了李白超绝的想象力和写绝句高明的艺术技巧。首二句“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紧扣诗题的一个“望”字,从远望和仰望的角度来写庐山瀑布的大环境。诗中先写望香炉峰,香炉生紫烟是实写,慧远《庐山记》中说:“东南有香炉山,孤峰秀起,游气笼其上,则氤氲若香烟。”“挂前川”,这个前川,与香炉峰不在一起,而是在香炉峰之前。这也是实写。前二句之所以平平而起,没有可令人称叹的奇句妙语,却是为后二句奇景的突现所做的一个铺垫。第三句开始陡转,“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对瀑布的具体描写。“三千尺”与“三百丈”是一个意思,为什么不用“三百丈”而用“三千尺”呢,这是因“三千”比“三百”数字更大,更惊人。“飞流直下”四字写出其动态和气势,“三千尺”是突出其高度。但这仍未能写出香炉峰瀑布的神奇,末句抛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想象之辞,才将此诗的意境拔高到一个奇妙雄伟的境界。这是作诗拙奇相生的写法,犹如兵法上的奇正之变,以正御兵,出奇制胜。如果此诗处处皆是奇语奇句,那就显示不出诗的重点,效果就不突出了。就是因为后二句与前二句拉开了势差,才显示出了累石于千仞之上的势差的力量。
此诗为咏庐山瀑布之千古绝唱,以“银河落九天”喻瀑布之高,新奇无比,古今无双。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对此诗赞赏备至。明人朱谏对《望庐山瀑布二首》的两首诗做了对比:“李白瀑布诗,选(指选体五古《望庐山瀑布》)言其详,绝(指此首绝句)言其概。言其详者,奇状异形,无不备举;言其概者,撮其大体,而略其细止也。选则详瞻而精到,绝则疏畅明快。天授之才,无所不可,白之诗其神矣哉!”(《李诗选注》)严评本载明人批:“不能出前篇意,只是道得醒快,然亦自好。”(《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卷一九集评)前代学者对二首诗皆有恰切的评论。
李白还游了庐山下的东林寺和浔阳江边的灌婴井等古迹。这口灌婴井,原是西汉名将灌婴修筑九江城时所凿,其水深不见底。传说它与长江相连通,当大江上风高起浪之时,灌婴井中之水也随之起浪。李白看过之后,后来写了一首诗,其中有“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的诗句,使此井从此有名。李白在浔阳城玩了几天之后,便乘船继续沿江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