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吕太后的情人与敌人
上回讲到,吕太后要立吕家人为王,右丞相王陵反对,吕太后就想办法把王陵给免职了。陈平心眼多,他见风使舵,顺着吕太后说,吕太后很喜欢他,把他升为右丞相。
空出的那个左丞相的职位让谁干呢?让辟阳侯审食其干。审食其是当年跟着吕太后一起在项羽手下当人质的,是共患难的亲信。不过,吕太后跟审食其可不只是这种亲密的主仆关系,他们还是什么关系呢?是情人关系。
至于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是情人,是刘邦活着的时候就是,还是他死了之后才是的?这个不好研究。这件事被人揭发出来,是在刘邦死后,有人向汉惠帝告密:皇上,那个审食其与太后私通。
汉惠帝大怒,直接把审食其给抓了。吕太后呢,也不好意思管。
好多大臣也都痛恨审食其:连高祖刘邦都敢给戴绿帽子,你简直胆大包天。
那么,审食其怎么办呢?这时,有一个叫朱建的高人出手帮他了。
朱建之前是淮南王黥布的丞相,黥布造反前,他在旁边一个劲地劝阻,所以没受黥布的牵连,未被杀头,也没再被任用,但仍然是一个豪杰人物。他很有声望,也很有才能,审食其一直都想结交他。
可是,朱建这个人:
行不苟合,义不取容。——《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他看不起审食其,因为民间早就传说审食其跟吕太后的事了,他根本不想见审食其。
结果,正赶上朱建的母亲去世。可是,他家太穷了,发丧都成问题。怎么办呢?大谋士陆贾是朱建的朋友,就是那个跟刘邦讲“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陆贾,他跟审食其关系也不错。
他去找审食其:审侯爷,我给您道喜啦!
审食其:陆先生,何出此言啊?
陆贾:您不是一直想结交朱建吗?他现在正遇到难事,您出手相帮,他没法拒绝,不就成了吗?
审食其很高兴,立即到朱建家吊唁,而且送上一笔很重的奠仪。很多达官贵人听说审食其到朱建家吊唁了,也一拥而上,都来了,奠仪也都送得很多。就这样,朱建欠了审食其一份人情。
所以,他出手解救审食其,就是为了还这份情的。他是怎样做的呢?他去找了汉惠帝手下的一个红人,叫闳孺。这人身份特殊,一般认为他是汉惠帝的男宠,就是断背山的那种。朱建找到这个闳孺:公公啊,您现在可真悬。皇上要是把审食其给杀了,您说太后生气不生气?
闳孺:生气。
朱建:生谁的气啊?
闳孺:生皇上的气。
朱建:什么?生皇上的气?您还不知道吧,现在传言,都说皇上抓审食其是您的主意。皇上哪天要是把审食其给杀了,太后肯定得把您也杀了出气的。
闳孺吓坏了:这,这,这谁说是我的主意的,谣言害死人啊!先生,您给出个主意吧,我应该怎么办呀?
朱建说:这好办,皇上最听您的话了,您想办法劝劝皇上,放了审食其。那谣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吗?而且太后知道后得多感激您啊!那时候,您在皇上和太后两边就都是红人了。
闳孺:好,就这么办。
于是,闳孺真就把汉惠帝说服,放了审食其。
汉惠帝死后,吕太后又让审食其做了左丞相,不过,审食其并不干丞相的活,丞相的活都让陈平这个右丞相干。他干什么呢?他只管宫廷的事,相当于郎中令,就是赵高那个角色。凡是要吕后做决策的事,他才跟着一起拿主意,日常的事务他不管。所以,实际上,他的权力比丞相还要大。
这又是制度问题了,涉及皇权与相权是怎样划分的,这个以后再细说。
接下来的几年间,吕家被立了好几个王;而刘家,刘邦的好几个儿孙都被吕太后害死了,小皇帝也被害死了,新立的小皇帝好像也不是刘家的后代。
这个过程中,陈平明哲保身,坚决拥护吕太后的一切决定。暗地里,他很着急,不知道如何挽回局面,也担心吕家早晚会对他下手。吕后的妹妹吕媭一直都恨着他,恨他抓她老公樊哙,所以时不时地就跟吕太后念叨:姐姐啊,陈平当着丞相不干丞相的事,每天就是吃喝玩乐。
吕太后一听这个,非但不烦,反而还挺高兴,她就盼着陈平什么也不管呢。所以,吕太后也没为难陈平。可是,陈平知道,哪天吕太后要是不在了,吕家人肯定不会放过他的。怎么办呢?他每天坐在家里生闷气,也想不出什么计策来。
这天大谋士陆贾来了。陆贾是个奇葩人物,官做得并不大,但留在史书里的言行事迹都很出彩,最出彩的就是他出使南越。
南越本来是指秦朝的三个岭南的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秦末天下大乱时,有个叫赵佗的秦朝官员,把这三个郡整合兼并了,自封为南越王,割据一方。
刘邦灭了项羽之后,懒得再打了,就派陆贾出使南越,要招抚赵佗。赵佗一开始很牛气,根本不把陆贾放在眼里,接见陆贾时,一点儿礼仪也不讲。陆贾便把赵佗给吓唬一通:大王,就你南越这点人、这点兵马,比项羽差远了,要是把我们大汉皇帝惹急了,收拾你还不是易如反掌吗?就这样,赵佗被唬住了。
其间,赵佗问:陆先生,我听说大汉朝的萧何、曹参、韩信都很厉害,你看我比他们怎样?
陆贾:你比他们强。
赵佗又问:那么,我比你们皇帝刘邦怎么样呢?
陆贾:哈哈,那你就差太多了。
总之,两人聊得很开心。陆贾见多识广,赵佗身边根本没这样的人。赵佗硬是把陆贾留下,每天畅谈,就这样待了好几个月才送陆贾回去,正式向大汉称臣:我们归大汉领导,愿做大汉朝的一个藩属国。
临别时,赵佗送给陆贾一大口袋珠宝,还有一千金。《史记正义》讲,汉制以一斤金为一斤。一千金就是一千斤金子。
后来,吕太后执政,吕家人得以显贵。他们对刘邦身边的这些谋士都比较忌惮,认为这些人心眼太多,捉摸不透,很危险,恨不得都杀了。
陆贾怕被整,告老还乡。他把那一大口袋珠宝卖了,卖了一千金,分给五个儿子,每人分二百金。其他的钱,他自己留着,随身带着十个美女组成的乐队——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弹琴的,还有一辆车,车上挂了一口值二百金的大宝剑,每天到处转悠着玩。
他跟五个儿子约定:我给你们钱,不是白给的,你们得轮流养我,侍候我。我每家住十天,轮流住,哪天我要是死在你们谁家里边,这十个美女和这口大宝剑就归谁。另外,我各地这么多朋友,都想我,我得经常去看他们,住在他们家,这样一年也麻烦不着你们几次,你们不用烦你们这个老爹。
读到这里,我还是挺感叹,这是《史记》里写的,这一点,写得很实在。中国人强调孝道,为什么强调孝道?说到底还是个养老问题。我记得很多年前读过大学者张中行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叫《寿则多辱》。怎样既得高寿,又能让儿孙尽心给自己养老,这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接着说陆贾,这天他转悠到陈平府上,家人跟陆贾都熟,也就没给陈平通报,他直接就进到陈平屋里了。
陈平呢,正低头冥思,竟然没有察觉到陆贾进来。一抬头,他吓一跳:哎呀,老陆啊,你什么时候进来的?
陆贾微微一笑:丞相啊,我刚进来,您想什么呢?
陈平苦笑:你猜我想什么呢?
陆贾:您能想什么啊,富贵都到头了,什么也不缺,什么也不愁。您只是担心国事,担心刘姓江山会不会毁在吕家人的手里。
陈平了解每个人的底细,知道陆贾是可以信任的,也不避讳:老陆,你这个老家伙简直就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你说说吧,怎么办呢?
陆贾也没绕圈子,开门见山:丞相啊,天下平安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宰相的作用;天下危亡的时刻,应当注重使用武将。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不论在什么时期,将相齐心,人们心里就有底,就心有所属,整个官僚集团就容易抱成团,即便有大的变故,也容易平安度过。所以,当务之急是您得跟掌管军权的太尉周勃搞好关系。我本来想跟周太尉讲的,可是,他老跟我开玩笑,我说什么他都不往心里去。所以,我希望您主动一些,跟周太尉结成联盟,来主持大局。
陈平听完,茅塞顿开:对啊,我得联合周勃,先帝让周勃当太尉,不就是想让我俩搭配着办大事吗?将相和,才有胜算。
可是,陈平跟周勃还真就不大合拍。前面说了,早年周勃经常在刘邦面前打陈平的小报告,说他盗嫂受金,弄得他差点辞职回家。而且,他俩完全不是一路人,陈平有文化、脑子灵活。周勃正相反,他为人淳朴忠厚,性格倔强。
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没什么文化,也不喜欢跟文人儒生打交道,偶尔要见个文官,他都先讲一句“趣为我语”,意思就是你快说,说完快走。
不过,他跟陈平也有共同点:早年都干过白活,挣人家丧事上的钱。他是沛县人,刘邦的嫡系,本来是“以织薄曲为生”。这“薄曲”是什么呢?有说是养蚕的那种簸箩,要我看可能就是谐音“簸箕”。有时候赶上谁家要出殡,他就跟着吹吹唢呐什么的,赚点零钱。跟陈平早年算是同行,这方面有共同语言——都是苦出身,要不怎么说“英雄不问出处”呢?刘邦手下这些封侯拜相的,除了张良,多数都有过这种身为底层的艰辛经历。
后来,周勃跟随刘邦起事,与曹参一样,最早是刘邦的“中涓”,最亲信的人物。而且跟曹参一样非常能打,经常是要么“先登”,攻城时第一个登上去;要么“殿后”,撤退时最后一个走。从打章邯、打项羽,到打臧荼、打韩王信、打陈豨、打卢绾,那真叫身经百战。《史记》总结周勃的战功:
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这个战功,绝对是所有汉军将领中前几位的。而且,他应当比曹参、樊哙等人更年轻。他木强敦厚、重厚少文的性格也为刘邦所欣赏,所以,刘邦临死时指定他将来做太尉。
安刘氏者,必勃也。——《史记·高祖本纪》
可见,刘邦对周勃寄予厚望。
接着说陈平。陈平多聪明啊,关系不好,可以往好了处呀!几天后,正好赶上周勃过生日,陈平带着五百斤黄金做寿礼,登门祝贺。周勃大悦,立即投桃报李,两人剖明心迹,一拍即合,然后就暗中谋划着要反制吕家。
不过,这样的大事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等待一个好的时机。那么,得等怎样的好时机呢?等吕太后死。
吕太后要是不死怎么办?那就难办了。说这话时,已经是公元前181年了,当时吕太后还好好的。不过,转过年来,春天,吕太后真就病了,病得很蹊跷。有一次,她出宫参加祭祀活动,回来的时候,在路上走着,忽然前面窜出一个东西,好像是一只狗,不过也不确定。它直接就朝吕太后窜过来了,扎进了吕太后的腋下,不见了。旁边人也都看得很清楚,明明一个东西窜到了太后的腋下,但再看就没了。怎么回事?没法解释。找人来占卜,结果说是“赵王如意为祟”,那东西是被她害死的小赵王如意变的。
打这起,吕太后就落下病了,腋下老是疼。到了秋天,即公元前180年秋天,吕太后病危。她开始准备身后事,她知道,只要她一死,大臣们和刘家的人就一定会收拾吕家人。该怎么办呢?
她其实并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只能想当然地进一步加强两个侄子的权力,借此来巩固他们的地位。她任命侄子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侄子吕产为相国,统领南军。她要求两人平时都要待在军营里面。
南北军是当时长安的两支卫戍部队,南军主要负责皇宫保卫,有一万多人;北军负责全城的治安保卫,有三四万人。这哥俩抓住这两支部队,基本就把住在长安城里的整个最高权力层的王公大臣们都攥在手心里了,也把皇帝攥在手心里了。所以,看上去这个安排还不错。
几天后,吕太后驾崩。她留下遗诏,任命吕产为相国,封吕禄的女儿为皇后。这时候军政大权都在吕家人手里,他们只要能再取得一部分驻外军队的支持,就足以发动政变,把皇帝和高层官员全部拿下。而且,只有对高层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吕家才可能长久地拥有已得的权力。
刘家这边,陈平、周勃也知道,形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犹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可是,谁也没有勇气先动手,因为哪边都没把握,心里没底。关键时刻,还得看年轻人的,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古英雄出少年”。
有一个年轻人出手了。此人就是当时刘家在长安城内的代表人物——刘邦的孙子,年仅二十岁的朱虚侯刘章。他爹就是刘邦跟曹氏生的刘肥。他是刘肥的二儿子,在长安。老大刘襄继承刘肥的封爵,现在做齐王。
刘章怎么当上代表的呢?是选出来的吗?不是,是打出来的。有一次吕太后举办家宴,刘家的、吕家的子弟儿孙们在一起喝酒。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喝酒也有好多规矩,不能有人偷奸耍滑,得选一个人出来做酒吏,监督大家。谁的酒没喝干,谁的酒风不正之类的,这都不行,酒吏都得管。
让谁干这活呢?吕太后对刘章印象不错,因为,刘章还是吕禄的女婿:章儿啊,你就当酒吏吧。
刘章挺高兴:行,太后奶奶,既然您让我当酒吏,咱就严点,酒场如战场,就按着军法来执行奖罚,您看怎么样?
吕太后心情也不错:行,听你的。
酒过三巡,大家都有点喝高了,刘章起身:太后奶奶,我给大家唱首歌吧,助助兴。
吕太后:好,唱吧。
于是,刘章唱了一首《耕田歌》:
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就是讲耩地的时候,播种不能太浅了,种子也不能稀了,得密点,这就叫“深耕穊种”。等苗长起来,必须得间苗,就是拔去一些苗,苗和苗之间要留开间隙,这样养分才能跟得上,才长得好。另外,中间还得锄地,得把杂草锄掉,这就叫“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刘章为什么唱了这么一首种地的歌呢?你听出来了吗?吕太后和在场的人可都听出来了,吕太后心中有愧,沉默不语。
这期间喝着喝着,有个吕家人喝得受不了了,借口上厕所就不回来了。刘章趁着酒劲儿追上去就把这人给砍了。他回来禀报太后:太……后……奶奶,有个临阵……脱逃的,让我按军……法给斩了!
所有人大惊失色。吕太后也被吓住了:这真是刘邦的后代啊!
因为有言在先,谁也无话可说,这事儿就过去了。从此,吕家人都怕刘章。刘章也就成了长安城中刘家的代表。
那么,接下来,刘章怎样出手对付吕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