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四境之内,一路通达
最爱乘着火车看遍祖国的山川大地,从银装素裹的北国,漫游浩瀚广博的南海,自千载佛音的敦煌,奔赴百年峥嵘的江南。
2022年冬奥会将至,听闻智能高铁在百年京张上开行,忽而便起了往崇礼探访一番的兴致,我想着趁年少也能踏上单板来一场人间的御剑,也没有顾及旁的,收拾了行李,抱着雪板就冲去了清河站。
真正到了车站才忽觉这条京张铁路已经不是当年那条——老站房在不远处矗立着,不再办理客运业务,只负责承载历史。
也是了,京张铁路算来也早就到了退休的年纪,因着“第一条自主设计”这枚勋章而辛劳到现在。百年多的岁月荏苒,也合该被如今“第一条智能高铁”接班了……
冬日的阳光其实并不凄冷,照到清河站敞亮通透的玻璃窗上的时候,更是溅起一轮夺目的金色。清晨的早霞也落在玻璃上,像是谁在透明的硫酸纸上挥笔豪墨。
这才想起,明日还要上学,一个十二年寒窗将要接受高考锤炼的人,竟是直接被智能高铁给牵去了魂!因为“智能复兴号”的名头?因为在课本里看得亲切的京张铁路?
终究是展开了书本,翻到近代中国的篇章,诸如“詹天佑利用“之”字形原理使铁路翻越八达岭青龙桥路段”的话赫然在目,我却从字缝看到了纸背。
“川汉铁路。”
我没有把书翻过页去,用笔点着,凭记忆还原出了镜像的四个字,又念出声来。
与京张一南一北的川汉铁路其实建设的更早。1903年始建,民众们满腔期待的铁路没建成,反倒是变成了近代史上为清政府、国民政府敛财的手段!
川汉?哦,是的,它现在的名字叫做“成渝铁路”……纵横于天府成都和山城重庆之间,跨山、跃桥、穿隧、过江,我曾亲历于成渝铁路沿线的风光。
奈何时间已久,记忆已然不能还原那份景色,更别提此等山川向来难以用文墨勾勒,我便想着给这种景色下一种定义。“鬼斧神工”,或许妥帖?可记忆里更偏重的却不是自然之美,反倒是人文之重。
成渝铁路途经的地区最多的便是山和水,刚过了一条隧道,便又连了一条,过了沱江复过长江。盘山的铁道上随意溅起一块石子,霎时间就滚落到山崖下面去。李白对此早就有过毫不夸张的评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坐在卧铺上,靠着窗子,便可见不远处城市错落,道路环绕,发达程度即便是比之首都也不会差了去。但毫不夸张的说,若是没有这条成渝铁路为西南带来最早的发展,这里可能依旧是“不与秦塞通人烟。”
爷爷是火车司机,我便近水楼台的发问,“这成渝铁路后来是怎么建成的?”依稀记得我当初如是问道。
若是问起最前沿的动车组,爷爷虽说不至于一问三不知,也只能用电力火车的道理给我推论着讲。但若是问起这些历史的故事,爷爷却总是能如数家珍般的说上一大段。
“改制之前,铁路不是公司,是铁道部。”
“铁道部?就像外交部那种似的,直接归国家管?”
“嗯,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铁路工作者都不是工人,而是铁道兵,是军人。”
“那成渝铁路呢?”爷爷越聊越远,觉得我自己都要忘记自己最初的问题,这才又开口道。
“成渝铁路是西南干线,当初建国不久,西南地区才解放。我们的党便带领广大军民就地取材日夜兼程,肩挑手扛,两年间便完成了全线通车的目标。”
“1952年的建党节建成的,也算是给党31周年献礼了。”
“怪不得我们历史在讲一五计划的时候没有提到。”我恍然大悟,还要卖弄下自己贫瘠的历史知识。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爷爷盯着我的眼睛说到。
愣了愣,再看向窗外的山川,好似都有了别样的颜色,山间染上了金黄,正闪耀着,江水映出了鲜红,正潺湲着……那也是一个冬天,饶是成渝一带天气暖和,也不至于有漫山山花簇拥。
回忆起这些,突然觉得“成渝铁路”这四个字沉重了起来——这是党和国家送给西南地区的礼物,这是人民献给这个伟大却又年轻的党的礼物!
这么多个第一……就如同我们的党一样,纵观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党!
一侧的手机传来新消息的提示音,把我这个思绪从历史书飘到天外了的人拽回了现实。
“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不负党和人民期望!”
14万公里,相当于每一个中国人拥有1米的铁路线。回望两甲子前,一人一两的银元赔款,再看如今一人一米的铁路线,我不得不感叹如今祖国之盛世。
不由得想起曾经的中国,交通闭塞,各地区联络不便。而如今四境之内,一路通达,八纵八横的铁路网勾连起了祖国大地,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支援通过一条铁路的牵系奔赴武汉疫区……
党规划的大笔更是为十年后的大地绘就了十六纵十六横的交通网。四海之内,朝夕可至!
这就是百年大党的气魄,是党领导下复兴的民族,富强的国家!
暖阳洒在肩头,透过窗儿,远处阳光泼洒在晚霞的红云上,闪烁着金色的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