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定个写作小目标?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写作领域
有一次朋友问我,什么样的人算牛人?在他眼里,我算一个小牛人,当时听完他的话,一方面我心里乐得开花,另一方面又想赶快找个地缝钻进去。他之所以认为我是个小牛人,无非就是因为我专注地写了三年的说书稿,才三年。那边最小的地缝是我的,谁也别和我抢。我自认为和理想中的牛人还差地球到火星那么远的距离。
出色的人分为三种:伟人、英雄和牛人。成为伟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个字——命。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成为英雄也是很难的,需要历史大势,非凡的勇气,超强的直觉力,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一般人都成不了英雄。不过我认为,虽然成为伟人和英雄都很难,但是成为牛人,通过努力还是能做到的。
每一个领域都有牛人,到底什么是牛人?我想至少要符合两个标准。
第一,专注。
乔布斯一辈子都在专注于创造引领潮流的科技产品,经过一代一代升级,现在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了智能手机,他的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他当然是牛人。
从第一封写给股东的信开始,贝索斯的计划20多年来一点都没有变过,每一步都敢于牺牲利润,来转动那个巨大的商业飞轮,最后给商界树立了长期价值的标杆,他当然是牛人。
这些牛人的信念很专注,瞄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很大,很远,很不可思议,但又似乎可以实现——然后一以贯之地执行到底,义无反顾,走多远算多远。一般人不敢做这样的长期决定,因为做这样的决定就意味着放弃很多其他机会,即使这种损失只是在脑海中,一般人也接受不了,而牛人就敢做这样的决定,敢下这样的决心,敢一步一步风雨兼程地朝目标前进,这种心力我们不得不服。
第二,极限。
埃隆·马斯克从30多岁起就扬言要把100万人带到火星上,从第一次说出大话到最终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在无边的棋盘上布局棋子,探索商业世界的边界,甚至把天花板都捅出了一个洞,他当然是牛人。
宫崎骏则是挑战创作者身体的极限。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创作漫画,一部接着一部,抱着赴死的心在70多岁又开始长篇漫画的创作,成为“不了之人”。有了他,人们可以窥探到一个漫画工作者一辈子的极限在哪里,他当然是牛人。
说到底,其实这个世界可能不需要太多伟人,伟人太多意味着世界太动荡。可能也不需要太多英雄,有的英雄破坏力太大。这个世界需要很多牛人,牛人是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去做一场大型社会试验的人,是敢于把老天给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的人,是敢于探索自己时间边界的人。一句话,这个世界有了牛人,会变得有趣很多,进步很多。
我也有做牛人的心,但奈何总是找不到做牛人的路。一路磕磕绊绊尝试过很多领域,但都欠那么一点意思。突然有一天福至心灵,发现老天给我的牌叫写作,就如同海贼王里的“恶魔果实”一样,我吃的也许就是“写作果实”。没准我能在写作领域做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事儿。
如何确定写作目标
首先,确定一下写作这件事儿对不对,值不值。
人生是短暂的,但文字是不朽的,中国古人相信文字可以永久流传,所谓文章千古事,后世相知或有缘。司马迁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张载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其实都是自我说服的过程。现在是互联网时代,随手拍个小视频也可以流传开来。实际情况是,除了写作,我对其他方面既不擅长,也没兴趣,所以没的选。结论只能是一个字:对。
其次,什么样的作者算牛人呢?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何判断一个作者是不是牛人,得有标准,比如前面说的专注和极限这两个标准。谁是既专注又极限的人呢?
我觉得柳比歇夫算是一个好例子。《奇特的一生》里写道:他一辈子做了一件很厉害的事儿,就是把自己的时间记录下来,精确到分钟,他一生写了很多书。但是我估计他写的东西看的人不多,但他这种做事儿的方法成了一种现象级的方法。我觉得这件事儿蛮有意思,既专注又极限。
最后,确定自己的目标。
我现在的写作气力是每天写2500字左右,我今年33岁,以我现在不爱运动、乱吃垃圾食品的生活习惯,假如能活到70岁,大概还有37年的写作生涯,70岁以后老眼昏花,一堆病痛,估计就写不动了。37年,每天写2500字,一年大概能写100万字,37年就是3700万字,如果都结集成册,粗略估计,大概有333本书。那这个成绩基本上就符合上述两个标准,既专注又极限。
你可能会说,写作是要看质量的,想靠数量取胜,你太肤浅了,这样还能算得上牛人吗?还真别这么说,从统计学的角度说,作品的质量是呈正态分布的,333部作品中总有几本写得超级烂,也总有几本写得超级好,这是两个极端,中间大部分都是水平一般,不好不坏,马马虎虎,有一些人捧,也有一些人踩。不过对我来说足够了,从333本书中挑选出精品的概率,总是高于从两三本书中挑选出精品的概率。
登山者爱说,我登山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山就在那里,人生总得有点意义。把时间花费在有趣的事情上,用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做一个试验,说不定哪天,我也会成为一个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