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小谁三部曲之谁家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音乐所给予的

现在,我的宝宝已经有2岁了,不知是真心培养他的音乐素质还是无意给他制造一种音乐氛围,我这个五音不全的人变得越来越爱唱歌了。

提起唱歌,我小时候唱的歌最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次唱歌是《再见吧妈妈》。

那首歌发展的环境是:因为当时正值自卫反击战,许多解放军战士都要挥泪暂别亲爱的妈妈,奔赴硝烟迷漫的打败越南军的战场。那首歌唱起来雄壮,感人。

那是夏天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弟弟喜欢听收音机,正好调到“每周一歌”节目,播放的曲目是《再见吧,妈妈》。主持人一边说歌词,一边放歌曲,词特别美,吸引了爸爸,妈妈和我。

爸爸听了一遍说:“赶紧拿纸和笔,我们记下来,一块唱”。就这样找了纸和笔给了爸爸,我们一家人围在院子里方桌四周,在昏暗的煤油灯底下一边听,一边记这首歌的歌词。由于念的快,所以爸爸听一句记下了,妈妈听一句记下了,弟弟听一句,我听一句,循环往复,当记完歌词时,每周一歌的节目时间已经到了,很遗憾。

但是,弟弟说:“《每周一歌》是一首歌要唱一星期的,明天晚上还会有的。”

大家总算松了口气,相互鼓舞着,明天再听。

第二天晚上,我们早早打开收音机,围坐在一起,期待着那雄浑有力的音乐弥漫于我们的心房,敲击着我们的心灵。在一遍一遍的听歌中,我们家人已经轻轻联唱了,完全沉浸在兴奋和激动的氛围里。那种感情一直珍存在我的灵魂深处。

而这还是要归功于我的爸爸,妈妈。

爸爸年青时曾报考过山东艺术学校,实力稍稍欠缺,没能录取,但是吹、拉、弹、唱、演是他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虽然没在艺术殿堂里深造,但当时的农村样板戏、正月十五左右的串乡演出,都让他发挥的淋漓尽致,也使他的人生有了价值。直到如今,不用看谱,手指一触摸电子琴,便能从琴弦上流淌出优美的曲子来:“东方红,太阳升……”,还有“日落西山红霞飞……”等等,感觉美啊!曲子流畅而昂扬,净爽得一点尘土和水滴也不沾,就那么轻巧又欢快的在空气中飘浮着,使人领略到何谓壮美,而获得生命的力量和鼓励。

我的妈妈年青时是一位幼儿教师,后来成了一名小学老师,字写得好,嗓音细润,在学校里不但教语文、教数学,也是教唱歌的。

所以《再见吧,妈妈》这首歌我们不到两天就学会了。

现在想起来,那一盏煤油灯,那台小小收音机,那张方桌,两把椅子,以及我们全家围坐一起的情景是多么温馨的一张油画啊。

我记忆中的第二首歌曲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那首歌是跟妈妈学的。当时我们小学上音乐,是全校所有学生汇集于一间大教室,将近百十人。那时课桌全是木板,桌子是长长的,平平的,大约10厘米厚的松木板自制成的,坐的是长长的,平平的,大约厚的较窄的榆木板。所以同学一个挨一个,紧紧靠在一起,在一个教室里,坐的满满的。

当时妈妈早已在课间把谱子和歌词认认真真地写到黑板上了,字体是那么娟秀。

妈妈的头发是两支黑黑的辫子,不很长,但恰好衬托着她的圆脸是那么漂亮。她穿一件蓝底子的白圆点的褂子,当时很流行这种料子,一条蓝的确良裤又是那么得体,把妈妈身材衬得完美无缺。当然,在女儿眼里妈妈永远那么美。

当时唱歌是老师教一句,同学们唱一句,再就是老师教两句,我们唱两句,接着老师教三句,我们唱三句……。最后,老师教我们一起唱,直到我们自己会唱为止。唱那首歌时,我的眼里噙满泪花,特别是唱到“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一切劳动都在两只手上”时,满眼的泪。虽然那时候,妈妈有自己的土地,但是我想起妈妈每天洗衣、做饭,还要侍服那常年卧病在床的爷爷、奶奶时,感觉妈妈太累了,而妈妈自己从来都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干着一切,并将满腔热情倾注于她的学生,孜孜不倦地备课,详详细细地解答学生们的问题,并且对学生们尽到一位母亲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而她自己仍旧一步一个脚印地穿梭于家庭、田园、教室之中,我作为女儿,怎能不为之敬佩和感动呢?所以这首歌以及学唱这首歌的情景我又怎么能忘怀呢?我经常把这首歌唱给我的宝宝听,让他在那美妙的夜晚轻轻入睡。

我宝宝出生后,妈妈那美妙动听的歌声又时刻萦绕在耳边。

妈妈抱着我的宝宝一边拍着他的身子,一边哼唱:

风不吹,树不摇,小鸟不飞也不叫,小宝宝要睡觉,

云不飘,浪不高,小小的船儿轻轻摇,小宝宝快睡觉。

还有:

一条鱼水中游,急急忙忙找朋友;

二条鱼水中游,快快活活做游戏;

三条鱼水中游,你争我抢找虫虫。

每当母亲把这些歌谣说给宝宝听时,宝宝伸腿伸胳膊激动的不得了。

待到宝宝能坐着时,妈妈便轻拉宝宝的手,和他聊天:

打箩箩,箩粉粉,宝宝家娶了个花妗妗(寓意我弟弟找个好媳妇);

花妗妗真漂亮,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大娃娃。

于是宝宝笑,妈妈就笑,一直说上好几遍,老少乐哈哈,和谐的韵律跳跃出美好的未来。

在母亲熏陶之下,我也入谱三分。

宝宝一岁走路时,我就领着他在马路上玩,看来来往往的人,听来来往往的声,我也和宝宝聊天:

大汽车,呜呜叫,

六个轮子往前跑,

叔叔开摩托,

阿姨骑木兰,

小朋友坐后边,

高高兴兴上学去,

平平安安回家来。

现在宝宝大了,也可能缘于早期音乐环境,听见音乐就跳(其实每个孩子都这样),特别是听到“爬山坡……抱一抱”时,就赶紧挨着墙跳,一蹲一起,一蹲一起,孩子那认真、顽皮的样子让我捧腹大笑。

是音乐,是音乐的旋律,是歌词的美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轻松,感到亲切,感受亲情,感受生活的快乐与温馨。歌声、歌词为我们的心灵创造了一种适宜它憩息和开放的气氛。她们歌颂着人间的美丽,倾诉着人世的温暖,没有说教或教训,像一个个洞悉世间百态的精灵们,流过人们的心田,把人心里的积垢用音符冲走,洗得透亮,把人心里的激昂用音乐跳跃,震出美的乐音、美的生活、美的世界。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