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点说明
《归田录》二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为馆阁校勘。景祐三年(1036)以范仲淹被贬,贻书责司谏高若讷,贬夷陵令。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擢知制诰,支持范仲淹新政,后贬知滁州。至和元年(1054)入为翰林学士,编修《新唐书》,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致仕。有《欧阳文忠公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书自序云:“《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书中记载了朝廷轶事、职官制度和人物事迹,多为欧阳修耳闻目睹,随手记叙,有重要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大致可资考据”。
《归田录》的成书,据其自序,作于治平四年(1067)。向有原本和上进本之说。宋朱弁《曲洧旧闻》云,其书“初成未出而序先传,神宗见之,遽命中使宣取。时公已致仕在颍州,以其间记事有未欲广者,因尽删去之;又恶其太少,则杂记戏笑不急之事,以充满其卷帙。既缮写进入,而旧本亦不敢存。今世之所有皆进本,而元书盖未尝出之于世,至今其子孙犹谨守之。”周煇《清波杂志》云:“元本亦尝出,《庐陵集》所载上下才二卷,乃进本也。”今二卷本当为呈上之进本,而所言原本,除以上两家外,宋人笔记中多有述之,说法各异,但均未实见其流传。《宋史·艺文志》著为八卷,是否为原本或为误记;《名臣言行录》、《皇宋事实类苑》、《事文类聚》等宋人著作引文中亦多有今本所无者,这些佚文是否就是出自《归田录》原本,凡此种种,尚待进一步证实。
《归田录》通行版本有《稗海》本、《学津讨原》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等。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宋周必大所编《欧阳文忠公集》的元刊本为底本,“校以宋椠《文集》本,其祠堂刻本《文集》本及《稗海》刻本略有同异,皆附注之”。并从朱熹《名臣言行录》中辑录两条作为补遗,刊入涵芬楼小说丛书。今即以此本为底本,并参校文澜阁《四库全书》本及《说郛》诸本。文字择善而从,不出校记。底本原有夏敬观所作校语。今依丛书体例,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