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培根与“伦敦画派”
“伦敦画派”中的主要成员为:培根、弗洛伊德、奥尔巴赫、科索夫以及迈克尔·安德鲁斯(Michael Andrews)等人,他们是“伦敦画派”的第一代艺术家,被这样一个松散混杂的团体联结在一起。该团体如果说有一个中心的话,那就是指“侨民屋”(colony room),位于伦敦迪安大街的一家意大利餐馆楼上的私人俱乐部。该俱乐部老板是缪里尔·贝尔彻(Muriel Belcher)女士,她也是培根画面中经常出现的模特。“伦敦画派”的艺术家经常在一起聚会,战后伦敦的苏荷区是社会的缩影,不同命运的艺术家、记者和作家摆脱了战争的阴影,各种社会阶层混杂于此,同性恋、酒精、诗歌、艺术,还有日常生活都成为赌注。培根和他的朋友们经常光顾这里的俱乐部和酒吧。
“伦敦画派”其实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十分活跃的一代艺术家之间的生活和友谊,他们占据了当时英国舞台的先锋位置。事实上,伦敦只是提供了一个环境,因为弗兰克·奥尔巴赫和卢西安·弗洛伊德原来是柏林人;莱昂·科索夫是移民的儿子;培根可算是爱尔兰人;基塔是美国人;而真正的英国人迈克尔·安德鲁斯认为自己没有国籍。
战后,存在主义之风吹遍欧洲大陆,而“伦敦画派”的艺术家,虽然对日常生活仍持批判的态度,却开始对“个人表现”感兴趣,并随着理查德·汉密尔顿和流行艺术的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形成各自风格。他们坚决拒绝抽象主义(20世纪30年代以来争论激烈),共同迷恋艺术史。弗洛伊德更倾向写实主义绘画,题材多为裸体人物和肖像画,科索夫和奥尔巴赫更钟情于绘画材料的表现力和对人物情感的持续挖掘。培根是他们的长者,也是他们中最自由的一位人物。他们的绘画风格表面上似乎找不到相似之处,实则在精神诉求上具有显著的共同特征。
培根的画面充满了“血与肉”的扭结特征,从早期的十字架三联画以及教皇的题材,到后期关注自我和周边朋友的形象,他将生活状态和感受提炼,画面中充斥着残酷和血腥的场景。弗洛伊德非常欣赏培根,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弗洛伊德选择了用模特写生的手法进行写实创作,常描绘裸体形象,对肉体的刻画是他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在他非常严苛的模特写生过程中,他所探究的正是肉下腐化的灵魂,这与培根对肉体的表达有某种共通之处。奥尔巴赫和科索夫非常要好,他们与培根、弗洛伊德往来频繁。二人的主要描绘对象除去人物外还有伦敦的风景,但事实上,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景,他们都将战后人类整体存在的状态诉诸和宣泄在画面中,他们选择用颜料反复堆叠,笔下的人物肌肤由于颜料层过度的厚重而呈现出下滑和萎缩的状态,加之灰褐色如泥土般的色彩,更深化了画中人物悲凉和扭曲的状况。同时,他们笔下的伦敦风景,刻画的正是战后整个城市被蹂躏和摧残的荒凉景象,怒吼与呻吟的伦敦的街道和建筑,正是梅洛-庞蒂所描绘的世界之肉的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