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车身零部件轻量化设计典型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Preface

2007年毕业后,我有幸在汽车主机厂从事汽车轻量化的应用研究工作,边做边学,我逐渐对该领域有了一些认识。在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领导和带领下,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厂在轻量化技术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积累了若干经验,但整个汽车行业还没有系统地总结汽车轻量化的工作经验,因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策划并组织国内汽车主机厂的工程师一起来编写了这本书,主要目的是为一线从事汽车轻量化的产品工程师提供可参考的案例。

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是结构优化和材料工艺,本书侧重从材料工艺的角度,总结乘用车车身典型轻量化零部件的开发。从关键技术的概况、发展历程、对标情况、材料选择、性能要求、结构设计、产品分析、工装开发、样件制作、试验验证、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本书分为12章,主要包括高强钢辊压和热冲压两个关键工艺技术,铝合金的板材、型材和铸件三个典型应用,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和SMC热固性复合材料的典型应用,压铸镁合金、碳纤维、结构优化等技术在车身零部件上的应用,基本涵盖了汽车轻量化的主流材料和先进工艺在车身上的实际应用情况,体现了“合适的材料用在合适的地方”的开发理念。

第1章由宝钢中央研究院的韩非编写,主要总结了超高强钢辊压在汽车侧围门槛加强件上的应用,这是一个减重又降本的典型案例,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第2章以B柱加强件为对象,由华晨汽车的汤湧编写热冲压零件设计开发,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宪臣、李文德编写热冲压模具开发。高强钢热冲压工艺是目前解决汽车安全性与轻量化矛盾的主流方案,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第3章由长安汽车刘波编写,以铝合金型材在前碰撞横梁的应用为例,总结了铝型材在车身上的典型应用,能为开发框架式铝合金车身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4章由江淮汽车的唐程光、鲁后国编写,以铝合金高真空压铸工艺在车身减振塔上的应用为例,系统总结了其设计开发过程,这是扩大铝合金在车身上应用的一条重要路径。

第5章由长城汽车的李贺编写,以铝板在汽车前机盖上的应用为例,总结了铝板在外覆盖件上的开发过程。前机盖是铝板在车身上应用的最佳切入点,其经验能够为车身外覆盖件“以铝代钢”提供非常实用的借鉴。

第6章由长安汽车的吴仙和编写,铝合金仪表板横梁采用铝型材和铝板材混合设计,是国内较早尝试和开发变形铝合金零件的案例,拓展了车身用铝合金的新途径。

第7章由原长安汽车的鲜映国、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张鹏编写,详细总结了塑料背门(热固性/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开发过程,为掌握该项核心技术和建立国产化供应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8章由原长安汽车的丁明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杨洁编写,以电动车机舱支架为对象,总结了SMC材料及模压工艺的应用。

第9章由华晨汽车的徐晶才编写,以塑料前端模块为例,总结了长玻纤增强塑料复合材料的应用。该产品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以塑代钢”零部件。

第10章由奇瑞汽车的李军、王艳青编写,总结了压铸镁合金仪表板横梁的设计开发过程。这是国内自主品牌汽车较早应用镁合金材料的案例,是继镁合金方向盘骨架后最容易应用的零部件,对后续扩大应用镁合金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第11章由东风汽车的宋景良、夏卫群和袁亮编写,以行李舱盖总成为对象,总结了结构优化技术在零部件上的应用,这是在不改变材料和工艺的前提下减重降本的典型案例。

第12章由北京汽车的栗娜、尚红波编写,以汽车顶盖和中央通道加强板为对象,总结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开发过程,为碳纤维在汽车上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长安汽车刘波对全书进行了统稿。

本书引用了国内外行业专家的论文、报告、论述、著作等参考文献,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感谢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付于武、张宁、侯福深、杨洁、王利刚、项坤、曲兴等多年的支持,感谢东风汽车的袁亮,北京汽车的王智文、曹伟,奇瑞汽车的陈云霞,江淮汽车的阚洪贵等同行的协助,感谢长安汽车轻量化团队的李晓青、陈海波、方向东、张金生、陆波、邱忠财、杨琴、刘建才、陈鑫、廖伟、易宗华、黄利、徐科、刘颖、陈向伟、伍成祁、李刚、陈仁、刘源、鲁文川、杨晓娟、王鑫、王禄儒、尹海龙等同仁的支持。本书是团队的智慧,也是行业的成果!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谨以本书向我国汽车行业著名轻量化专家陈一龙先生致敬!

刘波

2019年8月27日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