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All of us(2.0)
(一)
最近出现在空间朋友圈的确有些频繁了,但分享欲强烈,总要说些什么的.
看了林宇姐写给《暮冬》和我们艺考集训编导一班的长文,诸多感慨感动,借着这个机会,再回顾一下写作历程吧.
决定要写书的时候,正值人生可谓第一个低谷期,在封闭自我得过且过的日子里,无数和老朋友旧相识的故事历历在目,总不经意涌上心头.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质疑和调侃,说都高二了写什么网络小说.而另一种则来自我最要好的一帮朋友们,他们比我还要激动和兴奋,吵着嚷着等写完一定要印成纸质书.
“那就写吧”这样想着.
一年的笔耕不辍,今年三月写完后记的那个早晨,我看着十二万字有余的“全本完结”,霎时间有些恍惚,真的像做梦一样.
投稿、审稿、排版、校对、装帧设计,联系印制,四月,最早的一批《暮冬》送到了我的手中.
只20本,打算寄给朋友们,尤其书里提到的那些,没有他们和我一同亲历那些时光,就没有这本书的出现.
所以书里出现的主人公们,除了一些不太方便透露名字的,都是真人真名真事.
那时候就觉得,本来就是写给朋友们的,也算作自己的一种自我救赎,不必过多宣扬.
但终归瞒不住,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对“一个写书的高二学生”产生了兴趣.
于是才有了后来这么多批印书、送书、卖书、甚至签名.说实话都是同学朋友,很多时候不好开口要这个钱,但又实在没有闲钱,大批量印书终归不是个小数目,好在对此朋友们都表示理解.每次签名呢都有点心慌,又不是著名作家,签名也不值钱,阵仗弄挺大,以后写不出名堂了怎么办.
但大家都一致认为,只要坚持下去,我一定可以通过文字走到更多人的身旁,被更多人看到、熟知.
转眼这本书已经送到了近200位读者手里,也就是有了很多我未曾谋面的,朋友的朋友等等.
对此只有感谢,感谢大家愿意陪伴我通过文字,再经历一遍那些晚睡的日子.
所以我也想以更为出彩的文笔和故事里的真情实意,为读者朋友们献上一份永远的青春风景.
至于书里的故事,因为前后贯穿好几年,彼时的我可能没有现在的我更成熟,沉稳,见解独到,文笔也多有欠缺.所以在最近一次的印制过程中,也想过要更改章节顺序,修改一些情节内容.但最终还是选择保持了原状,一是想留住自己写文时的感受,二是对之前买过书的读者们或多或少有些不公平.
所以如果你看不明白《老玉米》《十五画》《对视》《邻座票,异艘船》,没关系,我想后面的故事总有一个能唤起你的记忆,找到当时那个青涩的自己.
如果你看明白了,谢谢你,我想我们已经拥有了共鸣.
最后,说一说编导班.
我这人实在慢热,喜静,要融入一个集体呢,总是要比大多数人都慢半拍,可能也因为此被无数次贴上了“生人勿近”的标签,但其实真的还好,我还是蛮喜欢交朋友的,也的确拥有了不少朋友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和编导班的朋友们久违再见,相处十分融洽,想来也是奇妙,和他们仅仅夏天相处了半个月,却如多年老友莫逆之交,这种因为同一爱好和目标,志同道合而聚在一起的感觉真的好.
林宇姐作为暑假集训的助教,也和我们共同经历了那个充实的夏天.我想两年足够让一个少年少女成长很多,成熟很多,所以或许在林宇姐眼中,我们真的就像一群小朋友,对未来的生活依然保持憧憬和向往,准备展翅乘风破浪,眼里尚闪烁着不谙世事的光.
我不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乐观的人,但我始终觉得,如果可以,请大家都一直热烈浪漫地生活下去,青春不怕岁月长,在这个年纪,要尽力去留住和创造属于自己的色彩.
今天拍了大合照,又一轮集训结束了,时间真是残酷的角色,那么在和时间的争斗里,希望我们都能战胜岁月蹉跎,成为自己的主角.
至此,愿所有人都在成为自己的路上,渐入佳境.
(二)
昨天收到了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惊喜程度是17年来首屈一指的.
一瞬间有很多话想说,可点开打字框又突然不知道说什么了.
何必去向谁证明这份友情呢,如星闪烁的主人公从始至终都一直是我们.
2020年中考结束,我和广川一路走到校门口,一同停步回头,看着“油田景华中学”六个大字立牌,眼眶不觉泛红,两个人久久伫立,愣是一句话也没说出口.
领通知书那天,我和朋友们约好
去汉丽轩前先到束果泡泡整两把排位,六七个人拼了两张桌子,不知道的还以为聚众赌博.
那天晚上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我们实在吃不完拿的东西,缓了缓后决定猜拳吃肉,乐昊先行开溜,我和杨导纯纯冤种,一直输一直吃,满头大汗满脸通红,最后一度不知道是怎么走出饭店大门的.
彼时的我没觉得有多么特别,可现今每每追忆,都会在想起那天晚上汉丽轩散伙饭的时候按下时间的暂停键.
后来我们吃了很多次汉丽轩,可是一次也没能再次聚齐,那七个人,没能再聚齐.
甘作为起初我们当中唯一的女孩子,加上家离得远,除了寒暑假鲜有能一块聚的机会.也因此我们常去的振兴路那家汉丽轩,以及我最爱的重华街麻辣烫,她还未尝“大饱口福”.当然了,这也给了我很多次在她封校期间馋她的机会(狗头).
七月,兴师动众过了三场生日,在整理朋友们的礼物的时候,小甘说礼物等开了学再给,我说没事儿这又不打紧.
的确有猜过她会送什么,想着去年我拿到礼盒“一晃”就晃明白了是一本书,按照甘的作风,今年大概率不会是书了.
既然是惊喜,那就不急揭晓,保存期待.昨天给甘送书又跑了一趟三高,终于拿到礼物,还是有被狠狠感动到,无比喜欢文字的我,收到这样一份费时费心的,用文字拼凑而成的礼物,自然是莫大的欣喜和感触.
用心就是用心,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是.
这算作是收到的第一份来自读者的“读后感”,作者是自己,读者是最好的朋友.
昨晚收到,此时已经全部看完,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书里写到的朋友们看《暮冬》都是如此之快.
是啊,谁会不期待由自己演绎的故事呢,谁会不愿意再旁观一遍那些年做过的傻事呢.
如此,写下这些的我亦无比欢喜,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送给朋友们,和自己,一份永远的青春风景.
前段时间突发奇想,按照日期查找聊天记录,这部机子上我和甘的记录,保存最早的部分大概在2019年下半年,图片和表情早已过期无法加载,录了一段屏,放进了视频里面.
其实准确来说,这篇文章的主角应该是小甘.我想我们在初二那年做同桌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以后我们还拥有着丝毫不减退的默契、理解、共鸣.
但最终还是选择借着收到这份珍贵的生日礼物的契机,再回顾一下那些我无比看重的人和事.
高中生活真的已经翻开了最终章,缘分让我们相识相知共度七年,那么下一个七年呢,再下一个呢.
大学、异乡、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彼时四散天际的我们,见上一面可是要以年为单位来筹备了.
真是快啊.
如果七年是我们友谊的一个阶段时长,那么我想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最珍贵的时光里,遇见的这些最珍重的人.
“轰轰烈烈”这四个字,一听就知道是团伙作案.
最后,遇见他们,荣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