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大爷的逆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3章 评书先生贾蓉

不想讲完了白蛇传,姊妹俩都听得很是入迷,覃雅便对覃伊说了一番话,大概意思就是:这个人很会讲故事,不如把他留下罢,看他也不像是官军派来的细作。

贾蓉心里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妹子,你真是神助攻啊,帮助我摆脱嫌疑了啊。

由此,短短几日之内,贾蓉的“名气”开始在宣恩城里传唱,男女老少都爱听他讲故事,没多久,很多人就开始管他叫“小先生”了。

果然,评书是任何时代都不过时的叙述方式。

当然,它现在不叫评书,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

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

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

事实上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最初都是说话的话本。

《三国演义》话本为《全相平话三国志》;《水浒传》则为《醉翁谈录》。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骄儿》一诗写到:“或谑张飞胡,或笑邓吃。”说明当时喜欢说话这门曲艺的百姓是非常多的。说书人又叫搏君人,目的是为了搏君一笑,最喜欢讲述古代故事,百说不厌。

实际评书的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柳敬亭,最初只是说唱艺术的一部分,称为“弦子书”,他的老师莫后光提到说话理论是:“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

故取之欲其肆,中之欲其微,促而赴之欲其迅,舒而绎之欲其安,进而止之欲其留,整而归之欲其洁。非天下之精者,其孰与于斯矣!”。

北宋汴京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晚清光绪年间,评书传入皇宫中,因皇宫唱歌多有不便,于是改说唱为“评说”,于是评书的艺术形式便固定下来。

民国是评书中兴的时期,据记载:当时“撂地”说书人说《三国》,便万人空巷,把街道围得满满的。

另外,评书与相声也有很大的渊源。尤其是单口相声和评书的“片子活”技巧几乎相同。有些相声的“段子”也来源于评书章节。

短短一个星期,讲完了《白蛇传》,大家还想听其他的话本故事,于是贾蓉就开准备《东汉演义》的文稿评书材料。

《东汉演义》是关于东汉光武刘秀灭莽兴汉的传统戏曲和说书作品,剧目曲目书目颇为丰富。在民俗传奇以及笔记等,本来就有不少绿林赤眉铜马起义、光武帝及其将领的故事。

而且还有不少典故,比如糟糠之妻、昆阳大战、绿林好汉、推心置腹、投笔从戎、老当益壮、禁锢善类、飞扬跋扈、强项令、铜马帝、得陇望蜀、“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云台二十八宿等(不,旧时代产生的“吴汉杀妻”故事,宣扬了封建思想和残忍行为,很不可取,不在这里列举的范围内)。

主要讲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汉世祖刘秀率领二十八员云台大将兴兵讨莽,攻关斩将,恢复汉室天下;后来更始皇帝即位,奸臣暗害刘秀,光武帝二次中兴汉室的故事。

从王莽篡位起,至信都关太后封臣结束,主要书目包括刘秀赶考、岑彭马武夺状元、大闹武科场、菩提岗双救驾、三请姚期、对花刀、岑彭归汉、单鞭诈颖阳、二十八宿闹昆阳、室军山双侠出世、郭家庄招亲、一杵定三江、拖肠大战、五行昆阳山设摆群星列宿阵、三度巨无霸、马援拜帅、八大锤闹潼关、真假岑彭连环计、剐莽诛苏、潼关散将、三皇观行刺、单鞭扫台、力举千斤闸、铁霸王出生、炮打台城、姚期得宝枪、插枪镇草桥、献长安、大战蒲城、耿耳出世、更始帝命丧黄河、八党奸臣伏法等。

其实还有个《东汉演义》,就是清代的清远道人的《东汉演义》。

此版本的《东汉演义》主要依据是史书记载,所以这部历史演义比较符合史实(冯梦龙《新列国志》,即《东周列国志》也是具备这样特徵),而故事情节肯定有没有谢诏的《东汉演义传》版本的瑰丽想像色彩,但故事比较全面,记叙完整。这里的“姚期”也按照史书记载改成了“铫期”。

冯梦龙根据熊锺谷(熊大木)的《全汉志传》校订编纂的《东西汉演义》,是比较通俗的讲述东汉西汉历史故事的文学作品。

顺便说一下:蔡东藩《后汉演义》(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含《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唐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等)都属于历史读物,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都有可以改为评书的可能。

有关东汉故事的评书很精彩,还出现了讲东汉的名家。

其实较为系统全面的说东汉刘秀的曲艺书部,应该说主要来源于明代谢诏的讲史小说《东汉演义》(东汉十二帝演义),故事情节很热闹,不拘泥于《后汉书》、《续汉书》等史籍所载,语言通俗浅显、引人入胜。

武科场夺魁、神牛突围、岑彭归汉等具有浓厚的传奇神奇色彩的故事都在此书中出现了。

姚期、邓禹、吴汉、马武等人物形象给人印象颇深。

戏曲对一些具体的故事段子更有发展,比如有名的《草桥关》、《取洛阳》、《打金砖》。

《上天台》的刘秀因为忠奸不分被马武等冤魂惊死,这样的突破封建伦理思想的剧目的确在旧时代很少见。

戏曲《糟糠情》(譬如:丝弦剧)主要表现宋弘不忘患难之妻,后来得到刘秀和湖阳公主的认可等等……

由此,成功地与施南土司的男女老少们打成了一片,贾蓉得到了对方的信任和接纳,获得了很多礼品甚至住宅,有那年轻姑娘偷偷塞给贾蓉绣花鞋垫(这是土家妹子表示自己心意的一种方式),贾蓉可不敢随便接,只是客气地推辞了一番,然后接着讲故事。

他讲故事有三个特点:必须听众足够、必须有人奉茶、必须有人叫好。

由此,他算是正式在这里扎下了属于自己的耳目,初步获取了宣恩城土家男女们的信任,迈柱那边却传来消息,让他加快进度。

啧,再怎么急也得等自己稳了再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