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初战告捷
尔朱兆回到驻地广阿,命人把贺拔胜、斛斯椿押上来,他要处死贺拔胜。为了让贺拔胜死得心服口服,尔朱兆给他罗织了两项罪名:一是贺拔胜杀了卫可孤,二是尔朱荣死后他没有跟尔朱世隆一道北上。尔朱兆早就对贺拔胜不满了,在他的眼里,贺拔胜不是一个历史清白的人。
贺拔胜是个成名英雄,英雄的经历往往曲折。他先随镇将杨钧抵抗破六韩拔陵部将卫可孤的进攻,失败后跟老爹一起暂时投降了卫可孤,然后与武川豪强们联手干掉了卫可孤。六镇陷落后贺拔胜跟兄弟们失散,辗转投奔了肆州刺史尉庆宾,在尉庆宾被尔朱荣擒获后转投尔朱荣帐下。在尔朱家族讨伐孝庄帝的时候,他站在了尔朱家族的对立面,随后又背叛了孝庄帝投降了尔朱仲远。
在尔朱兆看来,一次次的背叛足以证明贺拔胜是反复小人。
最重要的,就凭尔朱荣死后他站在了孝庄帝一边这一个理由,足以让贺拔胜死有余辜了。面对凶神恶煞般的审判长,贺拔胜开始为自己辩护。贺拔胜反问道:“卫可孤是朝廷的反叛,自己替朝廷除奸何罪之有?不但没有罪,相反倒是一件天大的功劳。”讨伐卫可孤,从情感上讲是背叛,毕竟卫可孤抓你做俘虏不但没杀你反而重用你;从公理上讲,这种背叛却正是忠臣应该做的,毕竟卫可孤属于叛乱分子。至于第二个罪名,贺拔胜大义凛然地陈述了自己站在孝庄帝一边的理由:孝庄帝诛杀尔朱荣,是以君杀臣,世上没有臣子以君为敌的,自己宁负天柱大将军,也不负朝廷。最后贺拔胜又叹息道:“今日大敌当前,尔朱家族内部骨肉构隙,这样的情况没有不灭亡的。我贺拔胜死不足惜,恐怕大王是失策了。”尔朱兆在感情上是软弱的,耳朵根子是软的,听了贺拔胜这一段声情并茂的辩护词,也觉着杀贺拔胜理由不充分,最后把他们都给放了。
现在的阵势成了高欢对决尔朱兆了。尔朱兆两万人,高欢三万五千人,从人数上讲高欢稍占优势,但从部队质量上,尤其是骑兵数量上讲,仍然相差甚远。那个时代步兵跟骑兵野战除了任人宰割还是任人宰割。大战前的高欢因为尔朱兆骑兵太强而忧心忡忡。
帐内亲信都督(卫队长)段韶一看这样可不行,未战先怯那可是兵家大忌,得给姨夫打打气,鼓鼓劲。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段荣的长子,这段历史中的一个绝对猛人,不过现在猛人正处于成长期,他将成为后来北齐王朝极具战斗力的三驾马车之一。段韶对高欢说:“所谓众者,大家甘心为他死;所谓强者,天下归心。尔朱众人上杀天子,中杀百官,下害百姓,大王以顺讨逆,好比是开水浇雪罢了!”
数量多不是真多,得看这些人中有多少人真正愿意为你去拼命。真正的强军是有广大群众基础的军队,这又是个民心向背的大命题。
高欢说道:“我们以弱攻强,倘无上天保佑,怕不能成功。”
段韶说:“我听说‘弱者能够打败强者,是因为正义在弱者一方’。我还听说‘上天只保佑有德之人’。现在尔朱氏外乱天下,内失英雄之心,智者不愿献策,英雄不愿效力,天意怎会不在您这呢!”
段荣一生做得最成功的事情就是生了个好儿子,段韶这番话给高欢打了一针强心剂。如段韶所料,高欢军队士气高涨,尔朱兆的军队由于三路大军跑了两路,军心浮动,毫无斗志。打仗如果没有了信念,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那这仗根本没法打。广阿之战的结局是尔朱兆大败,被俘五千余人,尔朱兆带领残兵败将退回晋阳。高欢收纳俘虏,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这是高欢在信都建义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这次胜利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尔朱集团不败的神话,消除了缠绕在六镇部众心头的阴影,大大鼓舞了士气。
还是那支曾经兵不血刃破洛阳、曾经七千人打败葛荣百万大军的尔朱军队,只是换了领导,战斗力竟然大打折扣。同样的,在葛荣手里不堪一击的六镇兵卒,在高欢这里成了生力军。
俗语说得好:没有孬兵,只有熊将。好的领导真的很重要。
接下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下一个目标是相州首府邺城。
相州刺史刘诞跟高欢不对付,在信都建义前高欢带着六镇部众路过邺城时曾经跟他“借”(实际是抢)过粮食。高欢派人招降,刘诞却一竿子插到底,自以为邺城城墙坚固,兵马强壮,粮草充足,根本不理高欢。历史上的邺城之战包括但不限于:魏武帝曹操在公元204年二月围城,一直到八月,因为城中出了叛徒才被攻下;道武帝拓跋珪攻打邺城,从公元396年11月进兵,直到公元398年正月以后,后燕慕容德主动由邺城南迁滑台(今河南滑县),北魏兵才得以入邺城;最近一次,葛荣以百万之众进攻邺城不克,终为尔朱荣所破。有这么多先驱们的成功做榜样,刘诞对守城很有信心。
然而,这次攻城的主将是高欢,他将让刘诞大开眼界。高欢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精神,既然强攻无效且伤亡惨重,善于思考的他发明了一种新式的攻城方法,如果说带着云梯攻城叫上天,他这招就叫入地。工兵在地下挖地道,边挖边用木桩、木板做支撑以防止塌方,一直挖到城墙底下。看看差不多了,他们把木桩木板上浇上油,然后点火,支撑的木桩烧毁了,泥土受热变形,然后柱折墙塌,坚固的城墙被撕开了一道缺口,高欢大军立即冲了进去。
正如李元忠所料,刘诞哪里是高欢的对手?
公元531年,中兴皇帝元朗率文武百官进入邺城,任命高欢为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高澄为骠骑大将军。这一年高欢三十六岁,高澄年方十二岁。
高欢任命杨愔为行台右丞,跟开府谘义参军崔悛一起负责起草文告檄文命令。现在,对高欢来说,天下形势一片向好。青州大都督崔灵珍、大都督耿翔皆遣使归附。汾州行汾州事刘贵弃城来降,刘贵本来就是地下党,这次终于从地下转移到了地上。
高欢军事上的节节胜利震惊了尔朱家族,尔朱兆败了一次,尔朱兆的军队仍然是尔朱家族的精锐,自家人继续耗下去,迟早大家一起完蛋。为了跟尔朱兆重新和好,尔朱世隆放下了当叔叔的脸面,派人带着厚礼劝解尔朱兆,答应只要尔朱兆肯到洛阳,那自己甘心让位,一切听他的。为了让他安心,尔朱世隆又让节闵帝娶尔朱兆的女儿做皇后。为区别于尔朱荣的女儿、孝庄帝的大尔朱皇后,节闵帝皇后史书称为小尔朱皇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尔朱世隆的努力没有白费,尔朱兆的脸终于多云转晴,在强敌面前,尔朱家族终于再次团结一心。
所谓多难兴邦,在外患的威胁下,内部矛盾让位于敌我矛盾,这才是大局意识。
尔朱家族终于团结了,有一个人却不愿意继续跟尔朱家族干下去了。
痛定思痛,死里逃生的斛斯椿认为继续跟这些反复无常的领导们混下去,没有前途不说,死路一条的概率大,所以他要再次为自己的命运做一次抉择。他要拉上好友贺拔胜跟自己一块儿干。贺拔胜对尔朱家族也忍够了,不管自己如何反复,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做大魏朝的忠臣一直是自己的理想,可从来没想着跟尔朱家族为虎作伥。眼看着这些人一旦大权在手根本不管朝廷的利益,不管百姓的死活,他也深切地感觉到尔朱家族不会有好结果,灭亡是迟早的事,到时候大家都得跟着一起倒霉。
有想法不一定有行动,贺拔胜主要担忧尔朱家族成员个个兵权在手,而且各自割据一方。如果一方有难,四方相助,还真不容易一网打尽。
“把他们弄到一块儿啊——这好办啊——呵呵,看我的好了。”斛斯椿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