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穷人缺心计
穷人的钱不是资本
一个人用100元钱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都要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米、面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很快就被消耗掉了。
穷人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
我们相信世界上好心人很多,也相信政府对穷人有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所以很少有人会穷到难以为继的地步。但对穷人的资助往往只是一种慈善事业,而不是投资,实际上就只能吊命,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命运。这个月给他100元,可以勉强生存,下个月还得给100元,还是勉强生存,再下个月物价涨了,你再给100元,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可不可以换个方式呢?第一个月给他200元,让他可以用余下的100元去做拖鞋生意,一个月下来就有150元。下个月还给200元,他就可以用250元来买卖拖鞋,又可以赚125元,到第三个月,这个穷人手里已经有了375元,除去100元生活费,还有275元资本金,你不用再给他任何救济了,一年以后他就可以脱贫了。
当然拖鞋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但从理论上讲,如果照此操作,穷人的脱贫还是有希望的。
但实际上,很多穷人不会按你给他安排的道路前进。你给他100元,他会去买米,给他200元,他会去买酒买肉,给他500元,他会去买套体面的衣服,最后剩下10元也要买几注彩票。穷人穷惯了,有了钱就只想改善生活,哪怕你给他100万,他也想立刻把钱变成房子、车子,轰轰烈烈地兜风,好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已经不是穷人了!但这些东西是不能增值的,反而消耗钱财。有了车,就有了汽油费、养路费、修理费、保险费,就算你停着不动,那一笔停车费也够穷人多少天的伙食了。再多钱如果只出不进,要不了多久也会耗光。
很多穷人之所以一辈子都是穷人,就因为穷人的钱不是资本,穷人不是投资家,穷人只是消费者。
一件时装会很快贬值,穿不了多久就只有扔掉。而购置可以盈利的资产,却能让钱源源不断流进你的腰包。
一套房子,你可以自己住,也可以出租,还可以转手买卖,不同的处理方法决定了它的性质。同样一个东西,可能是资产,也可能是负债,就看钱是流向你的口袋,还是从你的口袋里流出去。如果你拥有的一套房子是让钱流到你的口袋,那就是资产;如果是为了这个房子,把钱从口袋里掏出去,它就变成了你的负债。
富人总是尽量地把一切东西变成资产。穷人却总是把有限的东西变成负债,两者的距离当然会越拉越大了。
穷人不仅是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更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穷人的钱不是资本,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穷人想当暴发户
穷人嘴里在骂暴发户,脸上是一副鄙夷的表情,心里其实藏着秘密的希望,巴不得自己也暴发起来。
穷人知道,自己起点太低,不来一个超常规发展,根本就抓不住财富的尾巴。
暴发户是有很多缺点,可是没有缺点也就不是人了,正是这些缺点给了穷人无穷的希望——连他那样的人也能暴发,我等有何不能?说到底,暴发户也是穷人出身。
有着缺点的暴发户在穷人心里就亲切了,甚至穷人因为有着相同的缺点而自豪。
暴发户不择手段,穷人也觉得这是个美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嘛。这是一个实用主义哲学流行的时代,笑贫不笑娼,行行出状元,能挣钱就好。
暴发户讲究做派,你说我“房新树小画不古”,我偏要弄幅古画来挂在墙上。穷人也要讲究格调,刚刚脱贫就迷上高尔夫球,还要养匹赛马——当然只能认养,马是马场的,名义上你占一股,不知是占一个蹄子,还是占半个屁股。总之偶尔可以去骑骑,拍一摞照片回来,向人展示贵族气质。
暴发户挥金如土。穷人金子是少了点,但也照挥不误,还捡了一条时髦的理论——不会花钱的人就不会挣钱!那句式和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如出一辙。谁知道拿破仑说没说过这句话呢,反正最终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士兵都没当成将军,这是后话了。穷人的挥金如土也只能使自己更穷。
最后,暴发户都想使自己显得不是那么暴发,就去请人写书,尽量让形象光彩夺目,让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还去读了MBA,和名校的博士平起平坐。穷人虽然还没有粉饰自己的条件,但他也在暗暗努力了。穷人从来就是各种证书的热情追随者,如果能有个露脸的机会,他也绝不会轻易放过。
当暴发户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这个时代必定是喧嚣不堪的。
喧嚣也不都是坏事,喧嚣也是活力的表现。
财富是一个诱人的梦想,只不过许多人都只看到结果,却把过程忽略了。财富来得太快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理所当然。于是人的眼光变高了,凡是不能快速赚钱的事,都觉得艰苦、乏味、不值得做。不愿忍耐艰辛和平淡,这也是暴发户很多不能持续发展的原因。
很多时候,暴发只是一种偶然,而要维持这种偶然,没有长期的修炼,几乎是不可能的。
穷人在发达以前,在艰难困苦时期,常常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品质,可以忍受一天三顿素面,不放一颗油星,也可以顶着别人的白眼,百折不挠做自己的事情。后来他终于成功了,有了一笔小小的财富,还经常为别的穷人传经送宝。他成了一个人物。
按照正常逻辑,他应该走上康庄大道了,投资、扩张、发展,形成更大的事业。但是穷人的宿命总是难以抗拒的,他面前似乎总有一道翻不过的坎,每次走到那里,就要来个折返,经过一番折腾,又回到当初那个遭人白眼的境地。
他要翻过这道坎,就必须升级换代,他就总要受到所谓大生意的诱惑,把千辛万苦挣来的原始积累,大把大把甩向自己根本不熟悉的地方。结果是水泡都没冒一个,就无影无踪了。
有了钱,自然也就不睡地铺了,玩的是包厢,喝的是XO,花天酒地,还必然地和一个或者N个女人邂逅。他终于找到了用钱的快感,不停地刺激心脏,刺激消费,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零点零零个百分点。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是没有感觉到危险。但是人的档次上去了就不容易下来,所谓降格以求,那是一种屈辱,不到万不得已,谁愿降格?洗惯了淋浴,再让你提水到厕所去冲澡,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富人即使没落了,也很难再过艰苦的生活。
做大生意,过有格调的日子,提高企业档次,提高生活质量,人们总是把“提高”二字看成褒义词,作为文明进步的象征。然而有了高度,就有了坠落的危险,提高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提得越高,下面就越需要支撑,而穷人的支撑往往是摇摇欲坠的。
穷人常常有一种经验主义的认识,以为自己既已创业成功,就有了点石成金的本领,凭着这几手,就可以打遍天下,就可以让财富像遍地的石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穷人一旦暴发,常常会自我意识高度膨胀,马上把自己当成了武松,连哨棍都可以不要了,徒手就能打虎。这样的意识当然危险。
暴发户之所以喜欢挥霍,固然是因为他们想借此提高身份,同时也因为有着这种天真的自信。股市上新股民赚钱最多。大凡股民,都是在牛市入市,一进去就凯歌高奏,只见资金在长,不知被套的滋味,所以敢买敢追,敢一路持有,跟着一波行情赚了个够。但是实际上,他的这种胜利是缺乏锤炼的,股市上,没被套过就永远不能成熟。
大资本家都不是一年两年的工夫,凭着一两个赚钱的生意就能造就出来的。旧时看一家人是不是大户人家,不仅仅是看他的房子有多大,金银有多少,更要看他的院子里有没有大树。
房子是可以迅速盖成的,金银也可以迅速聚敛,唯有树木,无论你本领多大,它只能一寸一寸地长,任何盘根错节遮天蔽日的景象,都是岁月积淀的结果,因而成了稳定、深厚、持续繁荣的象征。
传说中的树仙蛇仙狐狸精们,无一不是上千年修行得来,这就叫根基!
穷人没有根基,并不仅仅是指财富和权势,还包括他自身的素质。一个没有学会如何在发财以后正常生活的人,再多钱,也还是穷。
穷人要提高素质
不排除有少年得志的人,但一般来说,除非有特殊的背景或才能,财富的积累总是和年龄成正比的,绝大部分超级富翁,在年龄上都是属于中老年,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在人生的后半段,才修成正果。
任何质的飞跃都有赖于量的积累,钢铁不是一天炼成的。
运动场上,一群人不用交手比试,只要在场上跑几步,做几个动作,谁是专业的,谁是业余的,就一目了然。专业运动员的素养,在举手投足间,在形体和气质上,都有着深深的印记。
生意场犹如竞技场,胜败全凭实力,哪怕偶尔有抢跑的,抓扯衣服的,袭人下身的,收买裁判的,即使因此占了点便宜,终究也成不了大气候。富人致富,终究还是凭本事,也就是能力,也就是素养。
所谓素养,就是无数的前空翻、后空翻、侧空翻,180度、360度、720度,无数次的重来,重来,再重来,最后终于可以在空中做出一个完整的高难动作了。运动员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动作,都是在无数次这样的重复中打磨出来的,这就叫素养。
素养就是精雕细刻,就是千锤百炼!正因为获得素养的过程如此不易,所以高品位的素养才让常人望尘莫及,有素养的人和没素养的人,才有着如此显著的区别。
没有当过运动员的人,对世界冠军和业余选手的差别,并不是很容易理解,就像没有做过生意的人对财富的积累缺乏认识一样。
世界上有很多天才,他们都有灵感闪现的时候,但最终成大师的并不多。就因为缺少量的积累,偶尔的闪光也就倏然而逝了。
如果我们把做生意看成一种职业,生意人的职业素养,也就像运动员的技能一样,也是在天长日久的训练中打磨出来的,也必须经过很多事,走过很多路,才有了经验的积累,才有了令人信赖的能力。
少年得志的人,我们可能只看到他眼前的辉煌,却没有看到他日后的危机。过早得志,很可能忽略了素养的打磨,就是他有心锤炼,已经启动的快车,也不容他停下来慢慢调整。
其实,素养本身就是一笔财富,要相信,哪怕微软破产了,比尔·盖茨也绝不会失业。相反,一个乞丐,哪怕他中了百万大奖,也很难成为真正的富人,很难富一辈子。
所以,任何事情,只要你好好地去做了,做的过程,就是素养提高的过程,只要你好好地做,不管赚多赚少,你都是赢家,你都在向财富靠近。
穷人要战胜自己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了。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又艰难了,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致勃勃送种子来,赫然发现穷人正就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依然一贫如洗。
富人转身走了。穷人当然一直穷着。
靠人推是走不远的。外人的帮助对穷人来说只是一种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改变命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行动,但假如不能够战胜惰性,不能够坚持到底,最终还是一场空。
穷人要有思想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是个什么荒唐逻辑!诸葛亮是无价之宝,臭皮匠遍街都是,两者岂在一个量级!且不说千千万万个臭皮匠顶不了一个诸葛亮,就是世世代代的臭皮匠也是无法和诸葛亮相比的。
思想和智慧,不能用数量来衡量。即使在古代,一个秀才如果落难,实在走投无路了,让他担水种地打猪草,尽管腰酸背痛,还是能很快适应。但如果一个粗人突然得到意外提拔,让他到翰林院舞文弄墨,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出像样的文章。人的智慧高于一切,知识经济从来就有存在的土壤。
只不过当人们的日常用品,更多地是由手来生产时,手的价值被广泛认同(必须承认的是,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对于一个饥民来说,半个臭皮匠就远远超过一个诸葛亮了,因为他有手艺,可以挣钱糊口),思想和智慧只被当作无形的精神财富,而没有具体的量化形式。
只有当工业文明发展到成熟阶段,机器代替了手,商品的丰富使制造环节以外产生了很多获取利润的空间,头脑的经济价值才被更多人认识。
这正是信息时代产生的前提。信息是物质形式和精神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当信息作为一种产业出现在人类社会时,思想和智慧也就找到了物化的途径。
以前我们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还是可以物化的有形的财富,很多时候是可以喊价出售的。一个思想可能催生出一个产业,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穷人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不是有限的那一点点存款,也不是身强力壮,而是大脑。
穷人要有激情
人能不能干成大事,首先要看他有没有激情。
如果一个人很穷,而又成天无精打采,并没有受到重大打击,就是不能进入状态,你难得看到他眉飞色舞的样子,更别指望他能感染旁人。他总是按部就班,很难出大错,也绝不会做到最好。这样的人,你能想象他冒风险,顶压力,克服重重困难,领导一个团队创业成功吗?
没有激情就无法兴奋,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不可能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更不可能有创业的力量和勇气,要成为团队的领袖,更是妄想。
可以说缺乏激情的人,如果他的生活不景气——没有“如果”,是“一定”——那就是命中注定的。
大部分的穷人不能说没有激情,但是他的激情总是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上司表扬了,他会激动;商店打折了,他会兴奋;电视里破镜重圆了,他的眼泪一串一串往下流。但是,你能说他有激情吗?他有的只是一种情绪,而不是一种对生命的认识和冲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了这样的激情,穷人终将不是穷人!
激情是一种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有了激情,才有了灵感的火花,才有了鲜明的个性,才有了人际关系中的强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决问题的魄力和方法。
穷人总是渴望发大财,但没有激情的人,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行动,发财也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
穷人要敢于行动
很多人想变成富人,他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不敢真的那么做。
穷人也有紧迫感,也很想尽快改变自己的贫穷面貌。他有积极性,但又总是有恐惧感,因为他从来没有独立把握过自己的命运,也没有商业运作的经验,就像一个从来没用过电脑的人,生怕一用力就把键盘敲坏了,或者一上网就会遭遇病毒。
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对于恐惧电脑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插上电源,开机!而对于想要创业的穷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干起来再说!
干任何事都是需要条件的,而使这些条件具备往往会耗费许多精力,拖延漫长时间,有时还没等到条件成熟,周边环境已经变化,旧条件没达到,新问题又冒出来,结果还是下不了手,最终不了了之。
总是有太多顾虑,面对未来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他不去想一万,总去想万一,越想越可怕,结果无数的可能性就在这种犹豫和等待中化为乌有。
穷人一生都在等待,等所谓的机会,等条件成熟,头发等白了,心也等老了,最后即使条件成熟了,你也懒得干了。机会不是等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不干永远没有机会。
干起来再说,边干边寻找机会,边干边创造条件,边干边修正,边干边完善,你是穷人你怕什么!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也许最初看起来没有希望的事,干到最后就有了好的结果。
苦大仇深的人最具有革命性,他失去的是身上的锁链,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今天大城市里的重要岗位,许多都被外来移民所占据。
那些来自艰苦山区、贫穷农村以及闭塞小县城的穷人们,你千万不要小看。他们并没有什么先天优势,或者通过考学,或者通过打工,只是凭着要在大城市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从最底层开始,艰难地往上爬,渐渐占据重要位置,以至于到后来,比土生土长的居民更像城市人了。
一无所有是一种财富,它让穷人产生改变命运的冲动,产生干一番事业的激情,同时,一无所有就无所牵挂,能量就发挥得更彻底。
农民要进城打工,丢掉的无非就是一把锄头,而对城里许多养尊处优的人来说,要离开原来的环境,去开创新的事业,需要放弃的东西就太多。结果大多数人割舍不了,创业也就成了幻想。
所以无论穷人富人,当你原有的优势受到威胁时,你其实正面临着一次机会,当环境把你逼到一无所有的境地,实际上是给了你一把挖掘宝藏的锄头。不要扭住已有的东西不放,只有把自己置于一无所有的境地,你才能轻装上阵,到时候你会发现,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一笔宝贵财富。
人在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时,常常凭着经验和本能,不用思考就能作出选择。譬如,你不会去站在不稳的石头上,也不会把手伸进火里。之所以这样,就因为你有过痛苦的经历,有过血的教训。失败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它会让人得到经验,变得聪明。
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犯错误的恐惧。
很多人总是担心创业失败,又失去了现有的稳定收入,落得个俗话说的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所谓的稳定收入是很多人行动的障碍,犹如人生的鸡肋,说到底还是反映出缺乏自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靠薪水永远只能满足生活的基本要求。老板之所以雇你,不是要让你发大财的,也不是要和你共同富裕的,如果他挖不出你的剩余价值,雇你等于零。
所以最终,要创造自己的幸福,还得靠你自己。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鸡肋也是干不成大事的。当然,孩子舍出去了,也并非一定套得着狼,失手的事完全可能发生;舍去了鸡肋也许最终并没有干成大事,甚至真的连光骨头都没得啃了,这也有可能。不过只要你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多一些经历,无论如何总是好事,至少对提高个人素质有用,那么你就会觉得,你在走着,在向目标接近,总比原地踏步好。
穷人要脚踏实地
把富人说成是一群好逸恶劳、醉生梦死的败类,简单地归于腐朽阶级,这不是嫉妒,就是无知,再不就是别有用心。富人,他能成为富人,就不简单,就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富人绝不是平庸之人,我们看到很多写赌王、大盗、名妓、毒枭等等的影视剧,主角或者玩世不恭,或者杀人如麻,都不是良善的主,观众却只觉得刺激,不觉得可恶,似乎那些血腥和罪恶都与己无关,只有其中的英雄气概和浪漫氛围,让他们深深陶醉。
撇开道德的标准,撇开这些恶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单从他们本人的精神状态来说,确实有一种霸气。人生当如斯,手起刀落,何等畅快!
每个人其实都有过这样的幻想,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出人头地、呼风唤雨的人,自己就是英雄,就是王者!
但是毕竟,王者只是少数。所以大多数人的幻想是脆弱的,如果不把幻想变成理想,把理想付诸行动,再美的幻想也只是昙花一现。从这种意义说,任何一个富人都是有理想的人,他们的财富都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的。富人就是那种把对财富和权力的幻想,变成了目标和行动,并且最终获得成功的人。
很多人都时常念叨:不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但也就是嘴上叨叨而已,当一个匪兵甲、匪兵乙容易,要当一个土匪头子就难多了。
所以富人毕竟是可敬的。
穷人常常把自己的穷归结为没有资本,以为一旦有了钱,就可以投资,坐享其成,就可以当老板,而且是跷脚老板,潇潇洒洒进入剥削阶级。
其实,发财是一件苦差事,任何一个成功者的第一桶金,都浸透着他的血汗。有了第一桶金,第二桶、第三桶就容易一些了,原因并不是因为有了资本,而是因为你找到了赚钱的方法,有了赚钱的素质。这时候的你,哪怕这一桶金全部失去,不复存在了,你也可以重新找回来。
已经创业成功的人,他的经历和素质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了。他可能会有失败的时候,负债累累,比一个穷人还穷,但只要心不死,可以肯定,他还会富的。
而穷人没有经过这个过程,想一步登天,直接进入富人阶层,首先在观念上就不能适应。
不要想当跷脚老板,不劳而获的事是不存在的,资本家也得动脑筋,想剥削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想发财,先做好吃苦的打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
穷人混在穷人圈
富人可以赚穷人的钱,却不容许穷人混进自己的圈子。
他可以做出平易近人的样子,但那只是在公开场合,内心深处,他是只和与自己平等的人亲近的。
平等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条件,不平等的关系是做作的、别扭的,就像油和水,性质不同就注定了不能融合。
穷人和富人在一起,要么表现出谦卑,要么表现出高傲,都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人格扭曲了。穷人不自然,富人也不自在,穷人以为这样可以打动他,殊不知他心里其实烦得很,既怕不小心伤了你的自尊,又怕不小心被你的自尊所伤害,如此小心翼翼,大家都是做秀而已,谈得上什么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何况,就算是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彼此生活的层面相差太远,理解起来也费劲,你真正想说的和他真正想听的,恐怕都难凑到一块。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了,少年闰土长成了中年闰土,为什么就会对“我”毕恭毕敬。这几十年的光阴,大家实在过得太不相同,这彼此的隔膜,对于鲁迅先生这等聪明的人来说,不该是出乎意料的事吧!
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活环境,环境和命运之间互为因果。
穷人大多生活在穷人中间,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事也就是穷人的模式。穷人身边都是穷人,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
穷人既羡慕富人,又对富人有种天然的抵触,他们在谈论富人时就难免用一种讥讽的语气,并且在内心藏起一把手术刀,随时准备着解剖富人的丑陋,以便让自己的优秀凸现出来。生活在穷人中间,很难对富人有一种理性的认识,更难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富人的绝招。
富人,不管他有多蠢,他能够成为富人,就是不简单的。
穷人也有自己的智慧,但那更多是在生存的层面上。一个生活在穷人堆中的穷人,要想跃上富人的台阶,必须先和自己这个阶层说拜拜。
这绝不是背叛,而是一种自我改造。
穷人必须认识圈子的重要性,始终在穷人圈子里混,最终又能混出多大名堂呢?
仔细研究刑警是怎样破案的:案发之后,首先是确定被害人身份,然后去调查他的社会关系,从中找出嫌疑人,逐个排查,最后锁定。很多情况下,等目标锁定的时候,罪犯已经跑掉。但不要紧,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的社会关系还在,父母兄弟,亲朋好友,老婆情人,熟人的熟人……总之,他不可能凭空出世,葫芦总是从藤上长出来的,顺藤摸下去,总会把他拎出来。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也就是圈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中的每一个人,都带着这个圈子的共性。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用一个人所处的圈子来判断这个人。
一个大老板如果曾经与比尔·盖茨握过手,他一定会把握手的照片放在显著位置,恰到好处地让人看见。因为能和高山仰止的人物在一起,他自己的形象也大大提升。
和什么人在一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富人总是千方百计打进更富的人的圈子,同时千方百计不要让穷人混进来,要保持圈子的价值,就必须保持圈子的纯洁性。
武林中人,都要拜师,一是为了学艺,二来也是为了有所归依。拜了这个师,也就等于入了这个门,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是孤魂野鬼了。
媒体上经常有个词,叫“圈内人”,也就相当于“自己人”的意思。不是自己人,当然什么也不好办,打不进圈子内部,你就是浑身是胆,也只不过算个散兵游勇,很难大红大紫。
为什么有的女演员样子挺清纯,却不惜制造绯闻,一定要与名导挂上钩?那是因为要占领制高点呀,名导是圈子的核心,是圈子中的圈子!慈禧如果没被选进皇宫,就永远不可能当上老佛爷。所有的交流、提携,甚至争斗,都是在圈内发生的,进不了圈,一切就与你无关;与圈的核心越近,你就越有可能成为核心。
富人是不太热衷于大范围的同学聚会的,因为同学间的层次已经相差太大,难有共同语言。得意的人总是喜欢往前看,憧憬着更大的辉煌,所以富人不太怀旧。
从行业峰会到高尔夫俱乐部,从玩家到事业伙伴,富人精心打造着他的圈子。因为圈子的来之不易,他会格外珍惜口碑。
圈内也有不守规矩的,喜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结果哪个圈子都呆不长。人总是要在圈子里混的,得罪一个就等于得罪全体,坏了规矩,坏了口碑,就等于自绝于圈子。所以有的人始终都是另类,始终都是非主流,这倒是与才能无关。
穷人是颗螺丝钉
穷人因为自身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从属于什么,能和很多人在一起,变成一个庞大机构中的一员,就像寒冷中的鸟儿,挤在一起彼此取暖。穷人需要自己的组织,需要自己的单位和团体。
当他成了某个团体的一员后,常常就产生了很深的依赖感,生怕失去这个靠山,自己就会像一片羽毛漂泊不定。于是他们以这个团体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掩藏个性,牺牲爱好,让自己的一切言行合乎规范,为团体的利益而工作而奔波,甚至,而迁徙。对于穷人来说,在一个著名的企业里稳定地工作几十年,由实习生一直干到高级主管,那简直是美妙得不能再美妙的理想了。
这正中了富人的计!
那些团体的领导者通常都是富人,他们总是一方面向穷人灌输“团结就是力量”,告诉你如果不从属于自己这个团体,你就什么都不是,一名不文。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招兵买马,培养新人,以便随时可以把你替换。
如果你在一个大企业工作,企业就是你的全部了,而你却只是企业的一部分,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人事部是干什么吃的?培训部难道只是摆设?他们的工作就是时刻准备着,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螺丝钉。一旦哪颗螺丝钉生锈,甚至只有生锈的迹象,他们便会立刻换掉,绝不手软。他们个个心明眼亮,说到底,他自己也是颗螺丝钉,也必须在自己的位置上闪闪发光。
穷人永远是被动的,哪怕你闪亮一时,命运也不过如此。
穷人习惯靠单位。单位上的人,靠工资吃饭。既然是靠死工资,你自己就不可能有多大的主动权,很多时候,你所在的单位效益如何,就是你能否过上好日子的决定因素。
中国历来有平均主义传统,“不患寡,患不均”,习惯了在大锅里舀饭,谁碗里多了一勺,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靠工资吃饭的人,要想靠在单位里和别人拉开档次来提高收入是不现实的。据专家研究发现,现在一般企业基本工资最高与最低标准相比,相差仅为3倍左右;机关单位最高工资仅是最低工资的4.28倍(不含工龄工资);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最高与最低标准相比只有2.81倍(不含工龄工资)。
比起国外大企业的CEO动辄就高达数亿美元的年收入,中国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的收入都是小儿科。在美国,管理者和一般工人的收入差别可以达到上千万倍,而在中国,无论你怎么奋斗,如果是靠工资,只能是比同事略高一筹。
如果单位是个好单位,这种比同事略高的收入也算不错了。如果单位不景气,这种略好就只够活命。最好的单位是那种具有垄断权的单位,既不担心下岗,又不担心过于劳累,日子一到就只管上财务室领钱,逢年过节还可以拿个红包。
没有办法挤进这种好单位的人,就只能在工资外下工夫。譬如炒股、兼职等等。不过干这些得有本事才行,股市也凶险,炒不好不仅没有获得财产性收入,连生活费都亏进去了。
当然,如果身处一个好单位,又有一把好交椅,除了工资以外,不愁没有油水。不过这种灰色收入(或者黑色收入),虽然属于暴利,但风险也不亚于股市。股市一步走错,最多就是套牢,只要你不出局,总有解套的希望。但这种拿权换钱的生意,一旦失手,你不出局也不行!
穷人帮人创业
穷人立不起自己的摊子,就去帮人打江山,希望遇到一个明主,功成之后,自己也得一份厚赏。然而,自古以来,帮别人打江山的人,自己是坐不成江山的,甚至享不成太平盛世的清福。
首先,打江山是个漫长的过程,你要面对敌人的子弹和自己人内部的斗争,以及你所追随的人运道如何,这一切会将大部分人淘汰出局。就算你把身上的窟窿都补好了,你命大,熬到胜利那一天,也未必会有好结果。
“狡兔死,走狗烹”,倒并不仅仅因为主子心胸狭窄,有时候烹走狗倒恰恰是心胸广阔的表现。打江山需要的是敢死队,不守规矩拍桌子扇耳光骂娘,都可以。对于身上要穿窟窿的人来说,什么不可以理解,什么不可以宽容,江山不就是这样打下来的么!
但是打下之后,事业转型,只会耍枪杆就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了。狡兔已死,走狗留着就是个麻烦,不仅浪费粮食,有时候还要惹祸、咬人,所以烹狗也是从大局出发,也是无奈的事。
新的事业需要新的人才、新的合作者。不要以为国与国之间打打闹闹分分合合,像不懂事的孩子,其实一切外交辞令的背后,都有着深沉的利害因素。之所以同志加兄弟,是因为利益一致,之所以朋友变仇人,也是利益使然。这正是人际关系的缩影。
穷人想凭着帮人打江山,出生入死,就能得到一份丰厚的回报,那是不现实的。
在一个企业草创时期,不顾一切投身其中也是不明智的,创业时期鱼龙混杂,困境重重,内耗不断,前途未卜,一个人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拼杀出来,确立元老地位,就像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即。与其把未来押在帮人打下江山,自己得一份厚赏上,不如现在就选一个已经成功的企业效力。说到底,已经成功的企业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竞争力更强,机制更完善,条件更优越,更能够重用和厚待人才。只要你相信自己是人才,在任何环境中都一定能得到赏识。如果因为自己能力差才去选择一个小公司,选择帮人创业,且不说能不能成功,就是成功了,你一样的被清洗出局。
穷人谨小慎微
穷人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来,他总怕钱飞了,又回到穷日子去。即使终于下定决心投资,也不愿冒风险,最终还是走不出那一步,还是紧紧抱着自己的钱,少用就等于多赚。
穷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鸡生蛋,蛋生鸡,一本万利……但是建筑在一个鸡蛋之上的希望,毕竟是那样脆弱。在渐渐成熟的商品社会,利益平均化,经营理性化,一切都趋于平均,一切都趋于平淡,哪有什么一夜暴富的好事。一切都得渐渐积累。而穷人既没有原始的资本,又没有经营的经验,致富还特别心切,步子慢一点就颇不耐烦。
不耐烦就容易冒进,冒进的结果是好人牺牲,敌人高兴,你那点可怜的资本,几下就玩完。结果穷人的一本万利,最终演变成了一本一利,甚至是一本无利,血本无归,还是好梦一场。
富人深知每一笔投资都有风险,但他别无选择,因为他如果不投资,不继续创业,就有重新沦为穷人的可能。
穷人看到富人赚了一百万,就想“要是我有这么多钱,就是躺着吃一辈子也够了”。
但对富人来说,不可能够,因为他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都与穷人不同。很多富人是从穷人中来的,但不可能再回到穷人中去,所以他是提得起,放不下。纵然他输得精光,倾家荡产,他的需求和思维仍是富人式的。富人哪怕一无所有了,他和一般穷人仍然不同,他的观念已经嬗变,他绝不会甘心,他会东山再起。
而穷人每看到一个富人破产了,除了幸灾乐祸之外,常常都伴随着怡然自得。他们常常感叹富人何苦去冒那么大的险,受那么大的罪。“知足常乐呀!”他说,一副得道的样子。殊不知,不投资也有风险,而且风险是绝对的——穷人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他一辈子都是穷人。
穷人之所以穷,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没有梦想,而是没有去把梦想变成现实。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过一个节目,一个县要发展经济,选派了187名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干部,让他们去深圳经商或找工作。他们全身心在商海打拼,两年中,有的当上了公司总经理,有的干起了个体运输,而有的只能做油漆工来维持生计。后来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如期返乡,小部分人还留在深圳创业。回去的人说,以前曾到过江浙脱产培训3个月,学了不少经济理论知识,也考察了一些企业,但这些都没派上多大用场。只有在深圳的两年,才彻底改变了观念,积累了经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经验总是在实践中积累的,不亲自去干,永远都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想创业,却总是怕失败,总想等到“条件成熟”。其实,条件并不是等成熟的,而是逐渐干成熟的,在干的过程中完善,让不成熟的东西逐渐成熟。
照理说,穷人一无所有,应该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但事实上,穷人手里只有一个鸡蛋,这一个鸡蛋就是他的全部希望,他没法分别放在几个篮子里,只能小心翼翼地攥着,生怕落到地上打烂了,他必须为这一个鸡蛋负责。
穷人往往是胆小谨慎的,这就像一个怪圈,越穷越怕,越怕越穷,直到连最后那个鸡蛋都打烂了,他才敢迈出一步,尝试去过新的生活。而这时,很多机会已经被先行的人占去了,他自己的能力也在长久的等待中弱化,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谈何容易。
既然一个鸡蛋是靠不住的,还靠着它干什么!出路在行动,晚动不如早动。
穷人心态不好
李嘉诚是个超级大富人,但是他身上穿的永远是一件传统的西服,手上戴的是一块廉价表。他甚至为这块手表自豪,他说,如今花在自己身上的钱比年轻时候少多了。
为什么年轻的时候花钱更多呢?因为那时候还穷。
穷就要武装到牙齿。旧时真的有人是镶金牙的,而且故意镶门牙,让人一望而肃然起敬。但是这种人出现在小说里,多半有点贬义。
富人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为自己脸上贴金了,反而需要糊泥,让自己的光芒不要太伤人的眼睛。人怕出名猪怕壮,富人担心的是嫉妒,而不是鄙夷。
穷人正好相反,他需要人尊重。在内心他其实是不自信的,就像拼命往脸上打粉的,恰恰是老女人。女人装嫩,正好说明她内心恐惧,害怕暴露皱纹。
只有年轻的歌手才敢把头发染白,个性和主见都源于自信。
李嘉诚在谈到他的经营秘诀时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好景时,绝不过分乐观;不好景时,也不过度悲观。在衰退期间,大量投资。我们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从长远角度看该项资产是否有盈利潜力,而不是该项资产当时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对它感兴趣。”
不过分悲观,也不过分乐观,从长远角度去投资,这是一种人人都能明白的投资理念,可惜能做到的人很少。不是因为技巧有多难,而是需要一种客观的眼光,一种平和的心态。而客观和平和都是需要自信的。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确的决定。
关于资本的故事,每个人都听了不少。股市上有很多经典神话,譬如某个美国老太太,买了一百股可口可乐,压了几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某位中国老太太,捂了十年深发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级富婆。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笨头笨脑,颤颤巍巍,居然一弯腰就捡了个金娃娃,一不小心金娃娃又长成了金罗汉。
这恐怕都是穷人的潜意识,人再穷也难免有美好愿望,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民间故事,让放牛的董永撞到一个七仙女,让打鱼的老头捡到一颗夜明珠。
穷人创作的这些发财故事,都带有一种偶然性,可遇不可求。穷人讲这些故事,听这些故事,也就是过把瘾而已。
从理论上讲,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都是成功的,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却很难具有推广价值。两个老太凭着什么能够坚持捂股?不是理性的分析,也不是坚定的信心,而是什么都不懂,要么就是压在箱底忘在脑后了。还是运气的因素!
穷人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可以为自己的穷开脱,“运气不好”是所有失败者的疗伤良药。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的,反复失败,自信就会慢慢流失。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很难有俯瞰的眼光和轩昂的气度,穷人内心其实是缺乏自信的。
没有自信就不可能从容。要么疑虑重重,总以为每个人都要抢你的钱,因而时刻把口袋捂紧;要么憋着一肚子气,随时准备着,对每一个富人高吼:“你算老几!”
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就是日常理财都很难做好!
任何投资说到底都是一种赌博,赌的就是将来的收益大于现在的投入。
穷人穷怕了,他每天都在为柴米油盐操心。他周围也都是穷人,都习惯了在每一个细节上算计。卖菜的小贩要短他的秤,游荡的小偷要瞄准他的钱包,他每天都在挨宰,都在和别人一起唉声叹气,他已经习惯了怀疑一切,你让他怎样去相信十年以后的美好前景,去对他的投资充满信心?
穷人投资,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信心,是行动的勇气。
投资是件风险极大的事,钱一投出就由不得自己。穷人属于弱势群体,从来就没有把握过局势,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用说影响别人。穷人是被动的,对于一个经受了太多骗局,承受了太多苦痛,而又对自己的未来难于控制的人来说,你要让他从容镇定地去投资,确实很难。
据一个投资专家说,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没钱时,不管再困难,也不要动用投资和积蓄,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账单。这是个好习惯。
好习惯来自好心态。越穷越是没有自信,越没有自信就越是人云亦云,不是上当,就是瞎忙,最终还是难有收获。
穷人爱说赌一把
穷人遇事爱说赌一把,人生一场赌,这是一种态度。
赌是最能看出一个人性格的,面对直接的利害得失,必须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哪怕你不选择,也是一种态度,也要承受后果,既然入了局,就必须接受考验。
有的人喜欢豪赌,大把下注;有的人比较谨慎,步步为营。前者风险大,机会也大,输起来很惨,赢起来也痛快。后者来得慢,收获未必小,慢慢积累,或许终有所成。
最怕有种人,他看见局中热闹,忍不住心慌,也想博它一把,无奈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在一旁看得手心都冒了汗。如果始终只冒汗倒也罢了,可他冒汗以后,自以为看出了门道,忽地长出一颗豹子胆,一头扎下水,连头发都不露一撮出来。其结果多半不好,如果输了,旁人想救他也无处下手;如果赢了,以这种状态,不像范进中举,闹个半疯才怪。
没有一份真正的潇洒,输赢都是难以承受的。人生能有几回搏,入局不是什么难事,但自己到底能赌多大,得先想清楚了,然后才是技术问题。赌博看起来是靠运气,但真正的高手绝对要凭智慧,要有性格上的过人之处,才能在这个场子里混下去。
有部电影《桃色交易》,讲了一对经商失败的夫妇,到赌城去试试身手,想扭转一下霉运。不想美貌的妻子被一个富商看中,出价一百万要和她共度良宵。老公竟然同意了。尽管后来他又后悔,钱也退了,但婚姻还是不可避免地完蛋。
那位倒霉的老公后来到一所建筑学院当老师去了,课堂上他举起一块砖头说:“即使是一块砖也想要出人头地!”
是呀,谁都想出人头地,哪怕是一块砖头。可以说,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然而人和人总是不同的,当不同的人有着相同的梦想时,一些人梦想的实现必定就是建立在另一些人梦想破灭的基础上。
穷人的梦想特别强烈,物以稀为贵,既然他很难有实现梦想的机会,就会对它格外珍惜,把它看作是自己一辈子的宝贝。一旦机会来了,他会不顾一切,孤注一掷。穷人容易上当,原因就在于此,只想到自己的梦,没想到别人的梦,更没想到别人的梦会吞噬自己的梦。
拼搏,在穷人那里往往演化成了赌博,凭着直觉和侥幸,拼死一搏。不能说他没有成功的希望,一脚下去,可能踩到一个元宝,也可能踩到一个地雷。如果给你一把枪,告诉你里面可能有子弹,也可能没有,让你对着自己的脑袋开枪,如果没有子弹,你将得到一大笔奖金,如果有子弹,那就该你倒霉。你会作何选择?
孤注一掷是需要勇气的。但最好在扣动扳机前把结果想清楚,如果脑袋开了花,你会怎样;如果脑袋没有开花,你又是否真的拿得走那笔奖金?是不是有了那笔奖金,你就真的永远幸福了?
穷人的孤注一掷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但越穷的人越有可能向自己的脑袋开枪,即使那是犯傻!
穷人想赚大钱
穷人急于致富,却往往疏于工计。在穷人的印象中,“大钱”是个很不得了的东西,说起挣大钱,眼睛都绿了,急吼吼地,恨不得立刻拔出刀来,挥手宰去。
但刀在哪里?宰谁?怎样去宰?并没有周全的办法。
穷人没有多的财富,只有一把锄头,就想东挖西挖,一锄挖个金娃娃。
绝大多数的情况是没有挖到,穷人还是穷人。少数的人挖到了,也不见得就此富起来。消息很快走漏,人群蜂拥而至,锄头和锄头相互竞争。接下来的情况是,挖金的人越来越多,可挖的金子越来越少,要么再也没有挖到金子,要么挖得太多,引来祸端。
富人自己是不耍锄头的。如果他想得到金娃娃,一定要组织专家勘察,找到金矿,把情况弄清楚,把开发的手续办妥,把保卫的人员找够,再组织有技术的人去挖,去淘,去炼,靠科学的方法,井然有序地干。而最终如果有收获,也不是一个两个金娃娃,而是稳定的、源源不断的金子,每天从他的机器里生产出来。
富人有钱绝不是偶然,而穷人就算偶然有了钱,也难得长久。
曾经有本书,名叫“富爸爸”,猛一听你还以为是本言情小说,结果呢,是教人赚钱的。
这年头,凡是赚钱的事,没有不火的。《富爸爸》闪亮登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各地畅销书榜。作者清崎所到之处,更是掌声雷动座无虚席。据记者观察,“富爸爸”演讲门票每张200元,一般每场至少2000人以上;现场热卖“现金流”成人游戏和儿童游戏,分别售价298元和268元;“富爸爸”系列图书全套80元,价格不菲,但人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一时间钞票横飞,好一派繁荣景象。
一本书引发一股浪潮,这种现象在中国并不少见,当年科利华宣称斥资1亿元发行《学习的革命》,就使国人陷入“革命”的幻想之中,很是激动了一阵。人们渴望革命,是因为对自己的“命”太不满了,如能够革一革,没准就出人头地了。殊不知这世界是有秩序的,如果每个人都革命成功,该干啥都不干啥了,那还了得。所以激动一阵,还是该干啥干啥去吧,饭还是得一口一口地吃。反倒是科利华公司,实现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不久就借壳上市,股价翻了几番,到底赚了多少,无从考证。
注定,任何一次“革命”,大多数人都只是垫背的。但还是有那么多人愿意去垫!
清畸的理论是讲给穷人听的,他很清楚只有穷人才那样痴迷发财,才对怎样发财那样无知,才会对他的理论那样激动,他才因而有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最后的结果就是,真正发大财的正是他自己!
一本书可能造就一个富翁,但必须是一件有预谋、有组织、有行动的事。一万元是多少?是一万个一元!一本书不贵,但无数的人买这一本书,累积起来就不得了。
英国女作家罗琳,曾是位靠失业救济金过活的单亲妈妈,就凭着几部《哈利·波特》,如今已是身价超过5亿英镑的超级富婆,比英国女王还有钱!但是,把字母变成字,把字变成书,把书变成电影、游戏,变成各种商标,最终变成一部印钞机,这里面,绝不是她一个人在战斗!
富人的智慧就在于,他有办法把穷人的小钱集中起来。这个过程必定是很具体、很复杂,甚至是很琐碎的。
穷人总是把发大财想象成波澜壮阔,事事都是大手笔。穷人很多都想挣大钱,却不知大钱是由小钱构成,大事也得一步一步去做。穷人做小事很多时候都是迫于无奈,一边做,一边牢骚满腹。他们把做不成大事归结为穷的制约,以为一旦有了钱,就可以随心所欲,一展宏图。其实大事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没有做小事的锻炼和积累,就算有人出钱让你去做大事,你也未必做得下来。
穷人想挣大钱,恨不得一刀就宰一万元,可是你有这样的刀技么?何况市场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就凭你一把钝刀,怎么可能!结果往往是还没等到自己发展起来,已经将财神扼杀在摇篮中了。
《哈利·波特》也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穷人想舞大刀,还是得一个架式一个架式地练。
穷人想发横财
穷人想发财,又没有赚钱的途径,就常常把希望寄托在发一笔横财上。所以那些给穷人提供发横财机会的地方——彩票发行点、证券交易所、赌场等等——往往都是人满为患。
很多穷人也确实抓住了机会,或者说是被机会抓住,大大地发了。但是他们并没有从此就变成富人。
从报上看到一个故事,土耳其有一个擦鞋匠,15年前曾经是土耳其“最有钱的幸运者”,他意外获得了全国“新年特奖”250万美元。接下来的情节你听起来就耳熟了,这老头得了一笔飞来横财,自然是春风得意,终日生活在亲戚朋友的簇拥下,挥金如土。不久又意外“邂逅”一位年轻女子,两人随后结成连理。
不用再讲了,结局恐怕你已经猜到,最后他失去了一切!如果再刻薄一点,你还可以再加上一个细节——15年前他坐在路边擦鞋,15年后他仍然坐在路边擦鞋。
讲这种故事的,通常是不得志的穷人,没有发上横财,有点幸灾乐祸的样子;也有可能是别有用心的富人,以此来打击穷人的雄心。但理性地分析一下,哪怕是别有用心的杜撰,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擦鞋匠一辈子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突然巨款到手,他会觉得是一笔天文数字,无法想象如此巨大的财产会有用完的一天,所以他放心大胆地用!这是其一。
其二,因为是意外之财,就等于是捡来的,用了不心疼,不用白不用!穷人一旦有钱,往往是不加节制地挥霍。尤其是那种暴发得来的钱,更是不知道珍惜。许多人以为像偷盗、走私、贩毒之类的人,一得手就是一大笔,不知道家底会积下多厚。其实这些人最终都是一无所有的,且不说多走夜路总要遇鬼,一失手就全部玩完,就算运气好,这种把钱不当钱的心理,再多钱也是经不住整的。
中国有句古训,马无夜草不肥,穷人尤其容易受这种观念影响。因为他的弱势地位,因为他的无助甚至绝望,很容易走火入魔,把那种暴富的事当作正当生意。
可问题是,疯狂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堂堂正正赚钱,赚来的钱也不会长久。
歪门邪道的生意看起来发得快,但来得快去得也快,歪生意通常要靠特定的环境和渠道,依赖性很强,一旦某个环节失灵,没有后续财源,赚来的钱又很快挥霍掉,最后还是从终点回到起点。
歪生意总是见不得阳光的,经常走夜路,总要碰到鬼,不管是黑吃黑,还是被绳之以法,所担的风险都远比正常生意大。更重要的是,一旦尝到歪生意的甜头,就不愿意再下笨工夫,把心思放在踏踏实实的经营管理上了。而歪生意终究不能大张旗鼓地做,从长远来看,真正想成大器者,还是正正经经做人,堂堂正正赚钱好。
穷人想当明星
穷人没有钱,最大的资本就是他自己。
在美国,贫民窟中的黑人孩子,最向往的就是像乔丹或者泰森,依靠一身肌肉、几个绝招,赤手空拳打遍天下,就可以腰缠亿贯了。商品社会就有这个好处,一切都可以购买,穷人只要有办法让人开心,让人需要,钱就会流进你的口袋,你想不富都难。
无论体育明星还是文娱明星,要是真的走了红,就等于成了印钞机,一摁按钮,钱哗啦啦地就出来了。在这个圈子里,千万富翁、亿万富翁都不是什么稀罕物。固然,明星也有明星的难处,压力也很大,困难也很多,但人生在世,谁个没有难处呢?明星的收获既然是如此丰厚,付出一些可以承受的代价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不管明星怎样叫苦,仍然引来一片惊羡。
旧时的戏子,身份和奴仆差不多,《红楼梦》里贾府就养着个戏班,里面的戏子地位还赶不上袭人。
现在不同了,明星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今非昔比。所以明星是时尚先锋,是当代英雄,明星身上汇聚着年轻人的激情和梦想,只有明星是可以合理合法一夜暴富的,而且是名利双收。更重要的是,当明星还不需要自己投入大量资金,所以明星梦是最适合穷人的梦。
那些在演艺班和体校里刻苦训练的孩子,他们本人可能是图个好玩,可他们的家长,内心深处无不希望一个巨星由此诞生,孩子的命运由此改变。
天生我才必有用。穷人也是人,也是人才,发掘好自己身上固有的资源,钱途应该还是有的。
穷人被选择
对于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饭碗。穷人接受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如何让自己受重视,受欢迎,所谓的优秀就是为了让别人表扬、赞赏,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优质的饭碗。他们努力使自己具有各种美德,成绩优异,举止出色,秀外慧中,才艺双佳,随时准备着被人挑选。
穷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奋斗,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说实话,就算想不劳而获他也没有条件呀,于是拼命奋斗。穷人的上进,确切地说,就是进到上一个阶层,无论是收入还是地位,奋斗目标都很具体。
要实现具体的目标,就得做具体的事情,一定得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穷人就学习有用的知识,选择有用的专业,训练有用的技巧,把一切不实用的东西都视为闲事,通通排斥在注意力之外。
穷人让孩子学音乐,往往是为了当歌星,歌星日进斗金啊。要么就是为了考级,或者为了比赛,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升学加分,只有升学才有出路啊。穷人的孩子很早就背唐诗,那是因为对写作文有好处。下棋可以升段,弹琴可以考级,到了一定程度,也是一门手艺。商业社会就有这点好处,只要有一技之长,不愁找不到饭吃。
所有手艺都是训练出来的,所以穷人从小就埋头苦练,每天行色匆匆。只有富人才有资格闲散,古希腊为什么出了那么多哲学家?因为那是奴隶制,富人吃饱了撑的,就去瞎想,就想出了名堂。
而在现代,在商业社会,凡是有名堂的事情都是可以变成钱的,名堂越大,挣钱越多,结果还是富人走到了前面。
有钱的人越有钱,并不仅仅因为他有资本。天干饿不死手艺人,也只是饿不死而已。
如果心眼里只想着培养自己的才艺,让别人用起来顺手,那你这辈子的命运,百分之百地与富人无缘。
大富大贵是什么?就是无数小富小贵的总和。只有善于汇聚别人的力量为已所用的人,才能让财富如百川归海,滚滚而至。
学习是必要的,工作也是必要的,但学什么,为谁工作,这个问题却是首要的。
穷人太超前
青年人常常热衷于做先驱,其实“先驱”是个悲剧性的词汇,所有的先驱,几乎都没有好结果。
先驱也就意味着先知先觉。风起于青萍之末,先驱就闻到了风云的气息,他天生雄心勃勃,热血随时可能沸腾,他的敏感与激情,使他不能坐视潮流的变化,他相信自己已经看清了时代的走向,于是挽起裤腿,纵身一跳。
这一跳就再难回头。虽然他是正确的、先进的,甚至是伟大的,但是潮流还没形成气候,他只能孤军奋战,与虽然落后却依然强大的旧势力搏斗。他是如此渺小,如此艰难,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终点还很遥远,他已经无力挣扎,他倒在半路上。
这时后面跟上来一个人,奄奄一息的先驱,顺手就把旗帜交给了来人,这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接过来,沿着先驱已经探明的方向,踏着先驱已经开辟的道路,一路奋勇向前,结果他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成大业的往往是后来者,中国第一代富人,其实都是小富人,现在看来已经算不上什么,真正成大器的是二代三代,甚至辈分更低者。
富人并不一定是最先觉醒的人,不一定是某个伟大创意的发明者,他只需要把别人的创意发扬光大,就足以成就自己的辉煌。富人不一定是巨人,但他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
穷人不识时务
人类发明第一辆火车时,它造价又高,跑得又慢,还要铺上铁轨,劳神费力,那时候,火车的效率可能远远不及传统的马车。
但是火车注定是要战胜马车的,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不因为暂时的优劣而改变。也许从当时的经济效益看,坐马车更合算,但选择不同的车却是选择了不同的时代,也就是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不同的前景。
掌握趋势就是掌握未来,掌握发展的机会。当一种趋势苗头初现时,能够发现,并且把握住,就是真的英雄。
当年,一个叫克罗克的奶昔机器推销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业务报表上有一家名叫麦当劳的餐厅,一口气订购了八台奶昔机器,而一般的店也不过只需要一两台。他就从这个订购单上发现了苗头,他认定这是一家不一般的店,立刻动身前往。这一去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
克罗克到了麦当劳餐厅,立刻被那种独特的快餐氛围所感染。他意识到,在一个大工业时代,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正是潮流所在。他立即找到店主麦当劳兄弟,提出他的扩张计划,他要在美国克隆出遍地的麦当劳快餐店。但麦当劳兄弟并不很感兴趣,就凭着洛杉矶这一个店,一年已经能够稳赚10万美元,这在当时不是个小数字,他们已经很满足了。经过艰苦的谈判,克罗克才获得条件苛刻的授权,开始在美国各地推销麦当劳连锁店的加盟权。
当年的克罗克已是53岁。他不仅放弃了熟悉的工作,还得自己承担连锁店的行销费,四处奔波而赚钱又少,以至于结婚39年的老婆也终于离婚而去。
虽然代价巨大,但克罗克认准了,绝不放弃。6年之后,麦当劳在全美国的连锁店达到200多家。克罗克又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借了270万美元,把麦当劳这个商标全部买断,他终于成了麦当劳的主人。之后仅仅过了10年,美国的麦当劳连锁店就达到700多家,股票也上市,成为巴菲特长久持有的赚钱机器。
现在,麦当劳的商标价值是253亿美元,克罗克本人当然也成了超级富人。
麦当劳兄弟创立了麦当劳,又失去了麦当劳,他们可以经营好一个店,却没有战略的眼光,看不到未来的趋势,以至于经营了25年,一个店还是一个店,直到克罗克的出现,才把麦当劳打造成了一个王国。
识时务者为俊杰。什么是时务?就是形势,就是趋势,就是对事物现在和未来的准确判断。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现在怎样,而是将来它会怎样。看清了它的将来,坚定不移地去做,很多富人就是这样富起来的。而穷人之所以一直是穷人,很多时候也吃亏在这上面。
穷人不善理财
女人都喜欢花钱,报纸上那些大版大版的购物广告,都是打给女人看的。
女人常常发疯似的买回一大堆打折商品,然后扔进储物柜里,直到落满灰尘,最后被当作废品处理掉。她们其实并不心疼,因为已经爽过了,花钱的意义在于购物的过程,至于那商品本身的价值反而降到了其次。
这样的女人,你永远不要指望她成为一个投资家,她的兴趣只在于让钱流出去,而不在于让钱流进来。
历数世界财富排行榜,名列前茅的都是男人,偶尔有女性跻身其间,不仅名次靠后,而且财富来源多为家族遗产,再过许多年后,很多女人就连这笔遗产也守不住,败得差不多了。
总体来看,女人是不善理财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还是一切以丈夫为中心。女人在理财上给人的印象,不是斤斤计较攒小钱,就是盲目冲动月光族(每月花光所有的薪水)。
其实在钱的问题上,女人是更需要为自己考虑的。因为女人的就业比男人更难,女人更多地担负着养育后代的重任,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旦发生变故,女人常常陷入难以自拔的经济危机。所以,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女人都应该多一点经济头脑。
在个人理财问题上,女人的障碍在于观念的保守、知识的缺乏和感情冲动。
一般女人都缺乏理财观念。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在他看来,男人个个都追名逐利,俗不可耐,女人则超脱于这些俗事之外,灵性四溢,清纯可爱。这种观点出自生于贾府,备受宠爱,钱财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贾宝玉,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充满动荡,男女之间的社会角色差别越来越小,女人的生活来源实际上越来越依靠自己的现代社会,女人如果还不拿钱财当回事,不说你是弱智,至少太天真了。
女人生性谨慎,总在企求安全感,这导致她们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不敢投资,二是缺少主见。女人有了钱大多喜欢存银行,或者买保险,以为万无一失。殊不知却忽略了“通货膨胀”这个无形杀手,可能将银行的利息吃掉,长期下来甚至连本金都保不住。
女人胆小,缺少自信,在理财的问题上也就缺少主见。女人往往人云亦云,不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需求,常常跟随亲朋好友进行相同的投资或理财活动,只要答案,不问理由,结果别人蚀钱自己也跟着蚀钱,心里还觉得安慰,反正吃亏的不是我一个。这是承受力差的表现。
女人是感情动物,对女人来说,最大的投资是感情。很多女人为了感情交出经济自主权,让自己处于极大的被动之中。一个男老板如果爱上女秘书,秘书多半是小鸟依人;而一个女老板如果爱上男秘书,秘书往往反客为主,最终演变为男老板。在感情和财物之间,女人往往选择前者,这是女人的可爱之处,也常常是悲剧之源。
要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女人就要关心钱,就像关心自己的容颜一样,让自己在财富领域也流光溢彩。
穷人买彩票 富人当老板
说起投资,穷人总觉得房地产和股票是最好的选择,既不耽误上班,又可以轻轻松松操作,一边拿着稳定的收入,一边梦想着一夜暴富。
但是富人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是老板,是成立自己的公司,把它经营好。如果没有微软公司,就没有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没有闻名世界的戴尔电脑公司,也就没有迈克尔·戴尔的亿万身家。在国外,公司经营好后,很容易上市,比尔·盖茨并不买股票,但他拥有世界上市值最大的股票。
在中国也同样如此,民营企业、家族企业已经有不少上市。当然这不是一般人可以期望的。但一个人能否最终成功,关键不是看你做什么,而是看你想什么。思维方式是成功的前提。
很多穷人都爱去买彩票,他就没有想过,彩票也是一个产业。那些人是怎么经营彩票产业的呢?首先要让人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得有一个理由,彩票的理由就是中奖(虽然只是一个希望);有了收钱的理由,还得有收钱的手段,对彩票来说,就是大量设投注点,利用分散在大街小巷的投注点,把散钱汇集起来;为了吸引更多的散钱,他需要打广告,树立一些中奖发财的榜样,还需要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奖金返还给彩民,以刺激投注的热情。此外还有彩票销售权的取得,投注点的管理,利益的分配,等等。
彩票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也不是几个人就能做成的,它是一整套设计严密的营销方案,是一宗大生意,一个大产业。把卖彩票的道理想透了,很多生意上的门道你就懂了。
如果你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怎样选号,怎样投注,怎样去中大奖上,那么你是典型的穷人思维,你成功的几率只有千万分之一,几乎等于没有。你的钱只能被别人汇聚,为别人利用,成为别人事业的基石。
穷人买米 富人买碗
想挣大钱,要有个基本的理念,就是必须让别人去为你挣钱,靠自己一双手,你就是累死也只能糊口。
如果把生意场比喻成大粮库,里面有许多路径,也有许多机关。要取出粮来必须熟悉道路,懂得规则,付出努力。然后当你打通所有的关口,站在粮食堆前,有碗的人舀出来的是一碗米,有桶的人取出的是一桶米,有车的人拉出的是一车米,而只有一双手的人则只能得到一捧米。
买碗、买桶、买车对于各种不同的人来说,可能都是不小的投资,而且有了这些工具不一定能找到米装进去,这种投资实际上带有很大风险。所以大多数人宁肯买米,一点一点囤积起来,最终也能成一个小财主。这种人,在企业中他们会是一个很好的员工,靠双手勤劳致富,但却不是具有发展前途的老板。
另一种人只要有了多余的钱,就不断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建立新的组织机构,把碗换成桶,桶换成车,车换成车皮,以求装到更多的米。当然结果也有两种,一是他的容器确实都装满了,那么他是一个成功的大老板,二是容器装不满,铺了很大的摊子,收获很小的利润,入不敷出,那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空架子,投资也就是失败的投资。
要想在生意场上出人头地,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碗做大。要不要把碗做大,是个战略问题;如何才能把碗做大,则是个战术问题。
人人都想让别人为自己赚钱,可是别人凭什么为你赚钱呢?人都不是傻子,他帮你做事,必定是有求于你。所以你得对别人有用。
不付出就不要想得到,你只知道自己挣钱,挣了钱就揣在兜里,生怕掏一分钱出来,你这一辈子就只是个打工的命。
穷人面临的问题首先是饥饿,长期在饥饿的状况下生存,久而久之养成了饥饿思维,哪怕有一天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他的眼光还是在饭碗里打转。舍不得放弃月薪,是穷人的固有心理,从来都是从别人手里领钱,有一天要让钱从自己手里发给别人,那滋味确实不好受。
《古古经济学》中有一幅很有趣的漫画:古古和老婆坐在花园里,老婆说:“口口声声说爱我,你为我都付出了什么?”古古想:“至少我付出了不能追小芳的代价。”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譬如恋爱,你在收获淑女的同时,也就不会再拥有辣妹了,这其间的损失,也就是机会成本。
如果你是一个素质优异的人,你正准备开自己的公司,这时有一份年薪十万的工作在向你招手,你会怎样选择呢?在中国,这样一份工作是足以让大多数人心动的。然而你在获得这份高薪的同时,也付出了很高代价。如果你的理想是创业,是挣一百万,一千万,甚至一亿,那么你损失的就是这个未来的企业,是那些还没有挣到的钱,是你为这份工作而失去的时间和机会。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什么工作是可以让你依靠一辈子的了。
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蓝领的失业率常常随着工厂的资产变化不断地升降。而今,新经济时代,虽然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中,白领的失业状况和从前的蓝领几乎如出一辙。
工资是靠不住的,靠工资更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富人。如果你还在对一笔不菲的年薪津津乐道,那就说明你还是穷人思维,方向错了,你再怎么拼命奋斗,也不会有质的飞跃。
任何人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金钱、智慧、才能、精力、时间等等,全力做一件事,就不能再做另一件事,当你选择一个项目时,就丧失了在其他项目上的收益。穷人之所以一辈子受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方向问题上算错了账。
必须让别人为你打工,这是实质所在。而要做到这一点,你自己得有码头。码头修好了,自然有船来靠,哪怕靠个粪船来,总还有点味道。
如果迈不出这一步,你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富人。
穷人唱戏 富人搭台
前面已经提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此话差矣,别说三个臭皮匠,就是十个百个,千个万个,都没法和诸葛亮比。诸葛亮一个人,指挥的是千军万马;臭皮匠再多,都是各自为政。诸葛亮的支配对象是人,臭皮匠的操作对象是物。物是财富链的下端,财富是人创造的,支配人的人,才能站在财富之塔的顶尖。
人的智力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拔河可以靠人多取胜,智慧的较量,却和人数无关。
现在已经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富人赚钱,靠的是智力——用他的智力,操纵更多人的智力,为他所用。
但是要实现这样的操纵,必须得有个组织方式。
富人不需要赤膊上阵,他只需要一个平台,有了平台自然就有了上台表演的人。富人的平台,通常叫公司,有时也叫机构或者别的什么,总之是个组织。组织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也有奋斗目标,譬如利润达到多少,进入世界多少强,等等。
在组织里,每个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活,什么时候休息,干多少活,得多少报酬,犯什么错,受什么处罚,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有了这些目标和规定,穷人们的力量就能够拧成一股绳,步调一致地把富人抬进更富的阶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只是某一个人富了。越大的富人,拥有越大的组织,组织内还有组织,环环相扣,层层领导。于是穷人又分成了一般穷人和高级穷人,高级穷人也就接近富人了。如此一层一层管理下去,秩序井然地创造财富。
很多富人不喜欢把组织说成“组织”,而喜欢说成“平台”,似乎这样更人性化。有了“平台”,在上面活动着的人似乎就成了主角,就有了主人翁的感觉,积极性当然就更高了。
应该说,这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有了平台,穷人有了依靠,有了活动的空间,还有了晋升的阶梯;富人也有了一种工具,可以有效地把财富聚敛起来,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返还一部分给社会,确实是个好事。
穷人做事情 富人做事业
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都绝不相同。
如果有人投资让你去开一个杂货店,你做还是不做?
从做事情的角度考虑,开杂货店用不着风吹日晒雨淋,除了进货,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可以闲聊,可以看报,可以打毛线,不可谓不轻松。钱呢,也有得赚,进价6毛的,卖价1元,七零八碎地一个月下来,衣食至少无忧。干吗不做?
但换一个角度想,开了杂货店,你就开不成百货店、饮食店、书店、鞋店、时装店,总之,做一件事的代价就是失去了做别的事的机会。人生几十年,如果不想在一个10平米的杂货店内耗过,你就得考虑,到底做什么更有前途。从事业的角度,你要考虑的就不是轻松,也不是一个月的收入,而是它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到底有多大。
杂货店不是不可以开,而是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开。如果把它当作一件事情来做,它就只是一件事情,做完就脱手。如果是一项事业,你就会设计它的未来,把每天的每一步都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
作为事业的杂货店,它的外延是在不断扩展的,它的性质也在变。如果别的店只有两种酱油,而你的店却有十种,你不仅买一赠一,还送货上门,免费鉴定,传授知识,让人了解什么是化学酱油,什么是酿造酱油,你就为你的店赋予了特色。你口碑越来越好,渐渐就会有人舍近求远,穿过整个街区来你的店里买酱油。当你终于舍得拿出2000元钱去注册商标,你的店就有了品牌,有了无形资产。如果你的规模扩大,你想到增加店面,或者用连锁的方式,或者采取特许加盟,你的店又有了概念,有了进一步运作的基础。
一件事不是不能去做,而是看怎样去做,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做。穷人的眼光往往是盯在一件事的直接收益上,精力被无休止的具体工作耗光,事情永远还是那件事情,不能够有质的飞跃。
一提富人,必提比尔·盖茨,一提比尔·盖茨,就必提DOS操作系统,比尔·盖茨正是靠了这座金矿,一直挖下去,最终坐上了全球财富榜的第一把交椅。但DOS的发明者并不是他,真正的“DOS之父”很早就在一场酒吧斗殴中丧命,享年只有54岁。
我们不能说比尔·盖茨是强盗,抢走了别人的成果,如果不是他的推广和完善,整个信息世界也许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应该感谢他。一个伟大的创意,可能给世界带来伟大的变化,但将这个可能性变为现实的人,他的伟大更加值得称道。伟大的人会得到伟大的回报,在商业社会中,这个回报就是财富。
哪怕像比尔·盖茨这种技术性人才,也不需要他亲自发明,固然,他也发明了一些,但那不是他致富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富人也有亲自发明的,并且将这发明发扬光大,譬如裘伯君,譬如王永民,他们的公司也做得不错,但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的幼稚所在。
很多时候,富人并不需要做太具体的事,做事越具体的人,挣钱越不多,譬如修鞋师傅,每一个破洞都是他亲自操劳,哪怕他补得再好,要价再高,也不可能富到哪里去。
富人的种类有很多,也有靠发明致富的,但大多数富人靠的是经营,是靠别人的双手致富。富人其实就是个高级厨师,把油盐酱醋恰到好处地调配起来,一炒一烹,味道就出来了。
做一个富人最根本的能力是调配的能力,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把每一种资源都配置得恰到好处,他的事业也就成了。
穷人发现 富人发扬
突然想起火锅的传说:据说重庆的船工,为了抵御江上的寒风和难耐的饥饿,就把当时一般人不屑于吃的牛杂碎(牛的肠子、肚子之类,俗称下水,也就是内脏)拿来煮成一锅,边煮边吃,又暖和,又解馋。后来这种吃法流传开了,成了今天的火锅。
很多美味最初的发明者都是穷人。譬如鳖,据说以前也是没人敢吃的,因为它的样子丑恶。但人首先要吃饭,一旦饿慌了,连吃人的事都发生过,何况鳖。于是就有吃不起饭的穷人去吃鳖,这一吃,不仅吃出了好味道,而且发现了营养价值,人长得油光水滑不说,连分享了鳖头鳖脚的一只瘦狗,都长得肥头大耳了。丑陋的鳖经过这番价值发现,渐渐跻身于高档食谱。
好东西一旦被确定为好东西,必然就会和富人打成一片。因为好东西之所以被确定为好东西,就是因为它经过了富人的检验,被富人所肯定了,这个世界是以富人的标准为标准的。不被富人接纳的,也就不是好东西。而一旦富人开始接纳,穷人就与之无缘了。
穷人发明了火锅,但后来他们却远离了火锅。现在街上大量的火锅酒楼,门口站着村姑打扮的女子,门里装饰着水车和草鞋,但进进出出的食客中,却很难有当年的船工。
穷人是美味的发现者,却不是最终的享用者。饥饿者的发现,常常需要饱食者来发扬。
因为发扬是需要加以整合和改造的,富人才有这样的资本。将美味发扬光大,一定得由富人来做,不仅因为他有钱,可以找到更优秀的厨师,更丰富的原料,还因为富人有更多的见识。吃尽天下美味,方能融会贯通。火锅发展到今天,成为饮食的一大门类,恐怕不是当年那几个船工能够预料的。
见识也是一种资本,一种资源。
当吃不仅仅是为了充饥,更成了一种事业,捣鼓着食物的人,也就不仅仅是食客,还是餐饮老板,让一种吃法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这种意义看,穷人的许多发现,如果是歪打正着,最终它也还是不属于穷人的。
穷人接收信息 富人传播信息
现在谁也不能否认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信息丰富到泛滥成灾的地步,以至于你想从信息的海洋中探出头来呼吸几口,也会有人又将信息劈头盖脸向你砸来。
在这样的时代,能够承受信息也成了特殊才能,可以生钱。譬如接通手机,只要你能耐心地听上一段广告,就可以获得免费的通话时间;上网,你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点击一些广告网页,就可以挣到美元;收看电视,耐心答题,你可以得到礼品,大到电视机,小到一瓶饮料,有人确实就靠这一手解决了温饱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信息时代的一个奇迹。
信息时代给人提供了许多发财的机会,只要你肯把自己变成一个信息接收机,就总会有人为你充电,让你有足够的能量生存下去,接收下去。
但是你接收的这些信息对自己来说究竟有多大用处呢?可以这么说,你只是捡了一堆垃圾。世界上确实需要捡垃圾的人,你就是其中之一。
要知道我们处在一个商品社会,凡是不花钱就可以得到的,甚至倒贴钱也要硬塞给你的,恐怕都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富人不是傻子,今天让你免费享用的,明天都会加倍赚回来。富人在以市场的眼光传播信息,培养自己的潜在消费者,你却甘当一个接收机,把心智和精力都耗费在那些对你来说并不需要的东西上。
什么时候你想到如何包装自己,传播自己,让别人去接收自己,让别人的钱为己所用,那时你才有可能从穷人堆里脱颖而出。
穷人的经历也是资源
作家张爱玲有一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出名若是晚了,快乐也要打折。
出名要趁早,致富也要趁早,这个时代大家都是急急忙忙的。据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18至24岁的年轻人创业率超过30%,比香港整体创业率高出十多倍。可见年轻人创业是多么的符合潮流。
然而创业率高并不等于成功率高。现在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已经渐渐成熟,财富已经相对集中,商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再摸着石头过河,呛水的危险就大了。创业不能盲目冲动。
就说香港,那些创业的年轻人,从事的大多是个人服务、商业服务或创造性行业。太年轻就没有资本,无论是金钱还是经验,都还没有积累。有些行业虽然门槛低,容易进入,谁都能做,但从长远的眼光看,未必对成长有利。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婚嫁乃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尤其是对旧时的女性而言,嫁人那天就是决定她终身命运的一天,对于闯天下的男人来说,行业的选择也是如此。
旧时武林中人,只要拜谁为师,终身就为其门徒,生死都交给他了。手艺人也将拜师看得很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打杂开始,到最后出师,算得上艰苦卓绝。学成之后,一般也就从一而终了,很少改行。因而一个手艺人的命运绝对和行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学习一门知识必定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人生有限,不允许你经常改行。而且你所学的那门技艺,所从事的那门行业,往往也影响着自己的思维和气质,要想改行,无异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那当然很难。
所以一开始选择事业的切入点很重要,虽然任何行业都有成功的机会,但并非所有机会都是为你准备的,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又被社会所认同的目标,成功才更有保证。
曾经有媒体评论说,宝洁是一个培育CEO和职业经理人的学校。近十年来,一届又一届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对宝洁趋之若鹜。每年中国宝洁都招聘大学生150人左右,而每年从“宝洁帝国”中走出去的人也在50人左右。
到一流的企业,不仅是为了一流的薪资,也是为了学到一流的本事。到宝洁打工,犹如到北大上学,具有相同的意义。
管理学家德鲁克说:“最成功的年轻企业家是在大企业组织中工作过5至8年的人,他们可以从中学到经营管理方法,学会如何作现金流分析,如何搞好人员培训,如何委派工作并建立一个班子……强大的能力是在你开创企业之前5至10年的管理经验中取得的。如果你没有,你就会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犯错误。”
统计表明,在全球500家成长最快的企业中,71%的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资源都是来自企业创始人原来就职的企业。
经历也是一种资源,从大公司出来创业的人拥有一种“年龄资产”,他们有着在职业生涯中累积起来的环境优势,有受人尊敬的专业声誉、经济上的自由度以及行业中的“知情人”地位。
创业不是赶早市,去得早就可能捡个便宜。也许开始得早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允许你多犯错误,跌倒了还有时间爬起来。但换个角度想,既然跌倒是难免的,为什么不在人家的企业里去多跌几次呢?把该跌的跤跌了,以后就走得顺了。
创业是一辈子的事,早富晚富都是富,早富不如晚富,晚富富得更滋润。
穷人的孩子要早当家
人为什么要读书学习?当然你完全可以说,读书学习只是为了丰富自己。这是一个高尚的目的。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为了一个好学校,好工作,好前途,然后才是兴趣和心灵的需要。
既然如此,一切与生存有关的知识,都应该是学习的对象。但很多人却错误地以为,只有印成铅字的才叫知识,而对日常生活中那些有用的常识不屑一顾。
一个伟人说得好,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饮食起居的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健康,言谈举止的习惯可以表现一个人的修养,那么投资理财的习惯呢?对于一个生活在商业社会的现代人来说,控制财富的能力,可能是一生中最有用的技巧之一。
而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理财意识的培养远远不如对考试成绩重视。
几年前,国内一家著名晚报对上海市14所学校的428名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了一项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零用钱的学生仅占1.4%。孩子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自己打工而来的(以高中生为主)仅占4.2%。在处理自己钱财的方式上,45.5%的学生是自己保管,34.6%的学生“上缴”父母,由父母代管,只有7.8%的学生会把钱存进银行。
据说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里,每个孩子都必须通过洗碗、扫地这样的劳动,挣取自己的零花钱。你可以把这看成是一个吝啬成性的吸血鬼,把剥削工人那一套移植到自己孩子身上;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资本家,在培养继承人的财富意识和理财能力。
你的孩子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呢?人生的竞争实际上从零岁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