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保险正走近我们
保险,对中国人来说,完全是个舶来品,不光是今天,还包括从前。英国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自从那时,保险就作为一种商品,一种经济行为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而进入中国。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特别是在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保险业在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保险事业的认识及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保险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到了文革中后期,保险公司的国内业务全部停办,几乎被取消。另一方面,计划经济的建制过程中全体中国人包括城里人和农村人都为之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表现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很多人只能维持起码的生存,人们对保险的购买能力几乎为零。换句话说,就是有保险国人也买不起。
经济体制的改革打破了旧有的经济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为我国的保险事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会。市场经济改革的核心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去,国家对职工采取的是全包的做法:生、长、老、病、死、学习、工作等等全部由国家统包下来。其实,与发达国家相比,所谓的国家统包的实质水平是很低的,但却给国家造成了极其沉重的负担。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已经发现了这种做法的弊端,下决心要逐渐取消掉。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制度转型的特定时期,养老、医疗、失业、意外、子女教育等都要依靠自己或依赖保险。
在这样的形势下,与其说保险是商品倒不如说保险首先表现为一种现象,一种国家使用的配合改革、配合市场经济建制的工具。就像商品房一样,直到取消福利住房的制度商品房才出现热销的火暴场面。其实,我国这样做也是对经济发展源本正清的做法。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就是掌管社会公共职能,调节市场配置的薄弱环节,而从繁复的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那么保险就成为一种经济行为,一种转嫁风险的经济工具,没有必要全部由政府统包统揽,再说我国财政的捉襟见肘也不可能统包统揽。所以不管人们情愿还是不情愿,保险已经的的确确来到我们身边,而且国家的各种改革配套措施也会使一些人有能力购买保险。所以买不买保险是你的事,可是发不发展保险是国家的事。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发达国家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在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保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形象的说法就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菜。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已经并且正在把中国经济卷入其中,自从99年末以来,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我国加入WTO已告别了艰难的谈判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说不定哪一天人们就可以从新闻联播中听到中国加入WTO的消息。另一方面,从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及建设中国经济的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已全面加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我国已在多方面与世界接轨,由此我国政府也会从多方面加快保险事业的发展。再者,作为金融业支柱之一的保险,是一个全新的事业,至少与银行业比较起来没有那么多沉重的负担和包袱,就我们消费者个人撇开国家、国际形势不谈,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考虑自己的金融资产如何保值、增值,如何规避金融风险的问题。更何况市场经济的鲜明特征就是人们的所有行为都要市场化、经济化,国家对企业不能全包,企业对职工也不能全包,一个社会劳动者要用自己20—30年的工作时间解决自己一辈子的穿衣吃饭、享受生活、子女教育和晚年生活问题,其中还包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保险与你、与我、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