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虫记2:虫中取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再見螢火蟲

童年時的1950年代我居住於新界粉嶺安樂村,四周充滿田園氣息,屋前是一片無阻隔的草地(圖一)。不少夏秋的晚上,數目相當的螢火蟲在草地上悠悠飛舞,發出淺黃綠色的螢光,一閃一閃地移動,就像兒歌中的“一閃一閃亮晶晶”的詞句一樣(圖二),簡直如詩如畫,印象非常深刻。

圖一:1950年大姨一家到訪安樂村新居時在門前草地拍下的相片,背景是正在興建的粉嶺聯和墟。

圖二:夏秋的晚上,故居門前的草地,變為一大銀幕,讓螢火蟲飛舞飄過,上演“一閃一閃亮晶晶”的美麗動畫。

螢火蟲的成蟲英文叫Fire-flies,幼蟲亦會發光,所以叫做Glow-worms。大致上,在香港和北半球地方,我們遇見的螢火蟲屬於鞘趐目(Coleoptera)內的螢科(Lampyridae)甲蟲類。而南半球(以新西蘭北島為主)出現的螢火蟲則屬於雙翅目(像搖蚊)的昆蟲。

香港常見的螢火蟲是“寬緣窗螢”(以前普遍稱之為“台灣窗螢”)(學名:Pyrocoelia analis),飛行的成蟲是雄性,腹部後端兩節有發光器(圖三、四);雌蟲只有翅芽,並不能飛,發出的螢光是用來吸引雄性;幼蟲(圖五、六)亦會發光,相信是用以宣示領土主權。螢火蟲幼蟲喜在潮濕的地方生長,主要是捕食小蝸牛(圖七)和蛞蝓為生。1950年代粉嶺安樂村的清溪旁長滿青草和小蝸牛,無環境污染,是孕育大量螢火蟲的理想地方(圖八)。

圖三:寬緣窗螢是香港較常見的螢火蟲,飛行的都是雄性成蟲。窗螢前胸背板特別擴張,覆蓋頭部,背板前方有透明圈(圖上方),像一片窗門,好讓兩隻大眼睛看穿看透。

圖四:寬緣窗螢雄性成蟲腹部後端有兩節白色的發光器(圖下方)。

圖五:窗螢幼蟲背面圖,尾端倒數的第二節帶有兩點白色發光器(圖右方)。

圖六:從腹面看窗螢幼蟲,頭部縮入鞘狀的胸背板(圖左方),形狀古怪,有點像機械昆蟲玩具。

圖七:窗螢幼蟲用頭鑽入小蝸牛殼內取食蝸牛肉,幼蟲的中、後腳和尾部仍然留在殼外。

圖八:1950年,故居前的大片草地右側(即樹後邊的遠方),是清溪的下游。溪旁長滿青草和小蝸牛,成為螢火蟲理想的生境。(圖片中後方是我在草地玩耍情景)

螢火蟲對於生境的要求很高,喜歡在自然環境豐富和水源不受污染的地方生長。隨着新界經濟轉型,畜牧業在1960年代後期發展,農業廢料污染河溪,導致螢火蟲幼蟲所捕食的小蝸牛、蛞蝓等小動物消失,因此當時的安樂村已不見螢火蟲的蹤影了。而在1980年代中期,安樂村更被規劃為輕工業區,大興土木,螢火蟲自然走投無路,永不復返。

1980年代中期,我到訪東莞一荔枝試驗農場作交流,晚上見到螢火蟲活動蹤影,懷念過往安樂村螢火蟲活躍年代的日子,又鑒於試驗農場有計劃轉型為康樂旅遊用途,遂於1990年代初期,組成一螢火蟲尋覓小隊,到那處重溫“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感受,找尋標本和拍攝照片(圖九、十),幸運地遇見不少螢火蟲,也還了一次心願。可惜數年後,一如所料,再訪該地時已面目全非,螢火蟲亦不復見。

幸好,在香港一些不受污染的偏遠河溪附近,如在大埔滘及林村等地區,仍可見螢火蟲出現,例如我在2004年11月曾在香港大學位於石崗觀音山上的研究所的石柱上,發現一隻寬緣窗螢。2011年8月夏天,我和兒、孫一同參加了一個在大埔滘舉辦的螢火蟲觀賞團,黑夜中遠望可看見少量螢火蟲在溪邊飛舞,城市來的朋友都感到雀躍、興奮,而我在欣賞之餘,還帶出一些感觸,那就是安坐家門前享受螢火蟲飛舞的情景應該永遠不再,除慶幸可再賞螢之餘,也領略到蟲海的滄桑,不無唏噓的感覺。

大埔滘賞螢的一星期後,我參加了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公園為一個專業團體舉辦的Night Safari(暫譯“夜會野生動物”)活動,從觀音山頂步行而下,遇見不少動物,包括蛙類、蛇類(如銀腳帶)、蝙蝠,和昆蟲(包括螢火蟲)等,而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山腰路旁參觀時,農場的生物學家指向遠處的元朗和大埔墟市鎮位置,那裏燈光燦爛奪目,專家解釋這些大量的光污染,會擾亂一些野生動物如螢火蟲等,令牠們無所適從,難以找尋配偶來繁衍下代。

螢火蟲不再像數十年前在我們鄉郊居所附近普遍出現,只能在遍遠山溪附近匿居,這是否意味牠們在市區擴展下,已成功搬了家?或是在受影響的地方已被滅了族?大城市如香港的不斷發展,會否因為在我們不大留意的情況下,令一些物種最終會走投無路而消失,因而擾亂自然生態平衡,遺害子孫後代?實在值得我們及時深思和反省呢!

圖九:多年前,專程到訪東莞一試驗農場,在門前草叢中找到的螢火蟲品種之一的寬緣窗螢。

圖十:在東莞的試驗農場外,也有出現的中華熠螢;留意熠螢的前胸背板與窗螢(圖九)明顯不同之處,就是沒有透明“窗門”。

據“香港昆蟲學會”2010年初的一項調查報告,本港有16種螢火蟲,佔全中國已知品種約五分之一,學會出版的手冊亦列出一些賞螢地點。可喜的是,在2011年,香港發現了一種獨有品種的“米埔屈翅螢”;2012年7月該會新書收錄了25種香港螢火蟲;2013年12月亦有報導,指有學者在大嶼山大浪村發現一個尚未命名的新螢火蟲品種,看來螢火蟲在香港市鎮發展咄咄逼人下,仍能保存一線生機。

在此,祝願螢火蟲在我們城市人更多認識和更加愛護大自然下,能繼續繁衍和發光,為我們的生活加添一點姿采和一些健康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