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白粉蝨的興衰王朝
1968年秋天,我被政府選派到英國修讀植物保護技術課程,論文導師格蘭教授問我想選擇哪種昆蟲作碩士研究時,我提出兩種在香港常見而又對當年農作物有嚴重影響的害蟲,那就是十字花科蚜蟲(Brassica Aphids)和小菜蛾(Diamond-back Moth)(俗稱吊絲蟲),但都因為牠們在英國很難找到,不適合作試驗而作罷。無可奈何地我於是採納了導師推薦的昆蟲,那就是寄生於溫室白粉蝨的麗蚜小蜂(學名:Encarsia formosa)(圖一)。當年選項後,仍感覺學成回港,這類研究(圖二)沒有直接應用機會,因為香港冬天不太冷,不需要溫室,而這種白粉蝨尚未在香港出現過。
圖一:1960年代,在英國被利用來控制溫室白粉蝨的麗蚜小蜂,是我論文研究的對象,圖中是這寄生蜂在顯微鏡下的形象。
圖二:我的碩士研究主題是麗蚜小蜂如何能夠找到牠的寄主如溫室白粉蝨,圖中的簡單儀器是用來測試這寄生蜂是否受濕度、糖分的吸引而成功找到昆蟲寄主。
1997年退休後我在香港大學兼職時,有較多時間留意香港昆蟲的發生情況,了解到白粉蝨的出現已頗為普遍。回顧當年選取麗蚜小蜂來研究,不失為明智之舉。這些年來白粉蝨冒起,成為世界性的嚴重害蟲,而麗蚜小蜂已被普遍選取來對付白粉蝨,擔當了主要的生物防治角色。
遠在1981年我和溫禮賢合著的《香港農作物昆蟲名錄》中,記載了7種在香港出現過的白粉蝨品種,包括:柑桔粉蝨、茶粉蝨、榕樹粉蝨和忍冬粉蝨(圖三)等。而現今成為重要作物害蟲的溫室白粉蝨(Greenhouse Whitefly)(學名: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煙粉蝨(Tobacco Whitefly)(學名:Bemisia tabaci)(圖四),當年還沒有在香港出現。換言之,在我從英國回來香港的12年內,這兩種害蟲仍未從外地引入。不過以粉蝨種類之多,相信更多品種已陸續被不同學者記錄下來,例如我在這兩年的尋蟲之旅也找到1981年尚未有記錄的拎璧龍皮粉蝨(學名:Pealius psychotriae),這品種被發覺在海芋上出現(圖六)。
圖三:在1981年已有記錄的忍冬粉蝨(Honeysuckle whitefly)(意即金銀花粉蝨),常出現於酢醬草的葉背上,根據紀錄,草莓才是牠的主要農作物植物寄主。
溫室白粉蝨和煙粉蝨,都是世界性的棉花及其他重要作物的害蟲。牠們體長約1毫米,頭部有一對7節觸角,翅上披滿一層白色粉狀蠟,看似小型蛾類。這兩品種外形相似,肉眼不易分辨;溫室白粉蝨的前翅脈有分叉,左右翅合攏平坦,與葉面平行;煙粉蝨的前翅脈無分叉,左右翅合攏成屋脊狀(圖四)。所有粉蝨的成蟲和幼蟲都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導致植株衰弱,若蟲和成蟲還可以分泌蜜露,誘發煤污病(sooty mould),密度高時,葉片呈現黑色,嚴重影響光合作用。此外,牠們還可以傳播病毒。
溫室白粉蝨原發於溫帶,是溫室、大棚內種植作物的重要害蟲,於1975年在北京初次發現,現已幾乎遍佈全國。煙粉蝨則原發於熱帶和亞熱帶區,首先報導在希臘的煙草上發現,1980年代以來,隨着世界貿易增長,借助花卉及其他經濟作物的苗木輸送而迅速擴散,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並不時爆發成災。據報導,1990年代中期煙粉蝨入侵到中國,1996-97年,相繼在廣東多個地區嚴重發生,到2000年煙粉蝨在中國南北方均有發生。
圖四:溫室白粉蝨成蟲(小圖)的外貌,體長約1毫米,披滿白蠟的翅膀合攏時平坦放置。煙粉蝨成蟲(大圖)的外貌與溫室白粉蝨相約,但翅膀合攏時成屋脊狀。
圖五:拎璧龍皮粉蝨是較近期在香港發現的粉蝨品種,若蟲身體四周長有闊邊蠟絲,形象趣怪,像白色太陽。
圖六:在田間蜘蛛透過牠們所織的網,有效地捕殺不少白粉蝨成蟲。
圖七:白粉蝨天敵之一的草蛉幼蟲,正用牠鐮刀狀的口器,吸食一隻拎璧龍皮粉蝨的若蟲。
兩種白粉蝨都是多食性害蟲,寄主範圍廣闊,是眾多農作物(如番茄、青椒、豆類、瓜類、煙草、棉花等作物)和觀賞植物(如一品紅)的主要害蟲。煙粉蝨類更包括許多不同的遺傳羣或生物型(biotypes),有明顯的寄主擴展現象,有報導指出:1978年煙粉蝨的寄主有74科420多種,1983年增至570多種,而1998年的寄主已有112科650多種。值得注意的是溫室白粉蝨不嗜好的十字花科植物也是煙粉蝨的經常寄主。由於煙粉蝨的繁殖力及適應力強,容易發展對化學農藥的抵抗性,被認為是世界上危害性最大的農業害蟲之一。
在香港,白粉蝨的引進,相信是在近十多年來發生,是透過入口以一品紅(聖誕花植物)為主的觀賞植物而傳入,現已成為本地農作物(包括番茄、茄子、西葫蘆、黃瓜、甜瓜、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蟲。
白粉蝨的天敵相當多,據一項不完全統計,寄生性天敵有45種,捕食性天敵有62種(如蜘蛛,圖六、草蛉,圖七),蟲生真菌7種。
面對這深具破壞力的白粉蝨,農業家們正全力以赴,採取綜合性防治方法,包括利用白粉蝨天生的趨黃性,設計了懸掛黃色黏板來誘殺成蟲(圖八),輔以利用吸蟲機吸殺,同時選擇有效的天敵如捕食蟎(圖九)、草蛉和麗蚜小蜂,先在實驗室培養再在田間釋放,其中以利用麗蚜小蜂(圖十至十二)來減低白粉蝨的為害最為世界各地普遍採用,原因除了麗蚜小蜂的寄生率較高外,牠也是以蟲治蟲,是無汚染和對人類無損的害蟲防治方法。
圖八:在作物植株旁放置黃色黏紙或黏板,可誘殺不少白粉蝨成蟲。
圖九:在作物植株旁放置用袋盛裝了的細小捕食蟎,剪開袋口讓小蟎爬出找尋白粉蝨若蟲,亦是一種生物防治白粉蝨的方法。
圖十:在紙卡黏上受麗蚜小蜂侵入的白粉蝨若蟲(黑色小點),掛在農作物的植株旁,讓小蜂陸續羽化,除咬食一些若蟲外,更在其他白粉蝨若蟲體內產卵寄生,有效防治白粉蝨為害作物。
回顧最近20年來,不同品種白粉蝨的出現、散播、品種間的交替競爭,和不同生物型的崛起,複雜而有趣,間接道出大自然中生物物種間的持續競爭正在不斷進行,導致物種的交替、盛衰起落等現象,而蟲海滄桑變化之大,則莫過於白粉蝨了!
圖十一:在顯微鏡下煙粉蝨健康若蟲的外貌。
圖十二:在顯微鏡下煙粉蝨若蟲被麗蚜小蜂產卵寄生成功後,新一代的小峰已長大成型,小蜂成蟲的外貌已隱約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