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散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婦女會的誕生

外籍女性旅港的人數在十九世紀後期倍增,她們來港多從事護士、教師、打字員及傳教等工作,然而,早期的私人機構鮮有為女性僱員安排宿舍,另外當時香港為婦女而設的住宿設施及服務亦十分缺乏。有見及此,香港女青年會創辦人露絲艾爾(Lucy Eyre)等倡議籌建女青年旅舍,惜她於一九一二年因病逝,未能實現計劃。其遺願幸得到當時梅含理總督夫人(Lady May)支持,婦女會便是以她命名。

梅夫人原名Helena Barker,一八六三年生於英國蘇格蘭,父親是駐港英軍司令柏加少將(Lieutenant General Barker,位於山頂的白加道便是以柏加少將而命名;政務司司長官邸及前駐港英軍司令官邸亦位於白加道),一八九○年她隨父親來港,次年與父親的秘書梅含理結婚。中區及半山現存與梅氏相關的古蹟有梅道(May Road)、香港大學梅堂(May Hall)等。皇后像廣場於一九二三年為梅含理立有銅像,該像於日佔期間被拆去,未能尋回。梅含理又著有《廣東方言入門》和《在香港乘快艇遊覽》。梅含理曾任香港警察司,一九一二年出任香港第十五任總督,在港近三十年,對港事務熟識,梅氏夫婦並分別主持香港青年會及女青年會等慈善事業。

一九一四年初,嘉道理(Ellie Kadoorie)得悉梅夫人倡建婦女會,便主動捐贈一半的建築費用(一萬五千元),條件是將來的建築須以梅夫人命名;殷商何甘棠響應計劃,捐助另一半建築費用,此外,劉鑄伯、陳啟明及何東等富商亦相繼捐款支持。在總督梅含理的策動下,迅即覓得中環花園道會址,該處對鄰即為總督府,上方有兵頭花園,下有聖約翰座堂,旁為山頂纜車總站,距碼頭不遠,地利優越,既方便過港旅客,亦有利舉辦社交活動,對於需經常往返婦女會的總督夫人,實在方便不過。

婦女會主樓由建築師雷安及傑斯公司(Denison、Ram及Gibbs)設計,採文藝復興式風格建成,樓高三層,以白色作主色,端麗高雅,為中環繁囂鬧市中一個寧靜美麗的宅院。一九一六年九月十二日梅夫人婦女會(The Helena May Institute,後於一九七四年簡稱為The Helena May)落成啟用,梅夫人為第一任的會所主席,此後總督夫人參與婦女會活動便成為了一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