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定義篇
第一節 開講
余不自揣,嘗欲挑一點之心燈,以讀天下之活書。常見一大妖雲,滃然橫於人界,真理為之隱其光,道德為之潛其影,教育、宗教、政治、法律,皆沉淪於其中而無效,茫茫昧昧,天地否塞,是即妖怪之迷雲也。此迷雲鎖東洋之天地,鬱而不開,於兹數百年矣。明治初年,我國有一時散滅之朕,而未幾欲滅復生,欲散反聚,嗚呼如此,則芙峰之真面目,不可得而見耶?東海日出之邦,復不能赫然光被於四表耶?三千年來,長育養成之元氣,復不能維持保存耶?一思至此,能不慨然!是憂國之士,不可不共盡心竭力,以圖國家百年長計之秋也。然所謂長計者,果由何道耶?惟進社會之道德而已。方今道德大革新之期已迫,殆將一掃社會,而東洋各國之人民,猶彷徨於妖雲妄霧中,不知道德光明之新天地在於何處。夫真正之道德,不可不待健全之智識,故大賢蘇格拉弟【一】氏曰:「知識之光如日,道德之光如月,月雖因日而明,而兩光相待,天地始現美妙之光景。」故吾人不可不為國家拂妖雲妄霧,開智、德之二光。儒教謂之智仁,佛教謂之悲智,其意一也。今欲開顯此二光於社會之上,誠教育家、宗教家之事,欲救此兩家之沉淪,而為之前驅,夫非妖怪學研究之事與?
且夫妖雲鎖天心,而智日隱其光者,非獨一般人民之罪,學者亦不免其責也。世之學者,概遺邇而求之遠,捨卑而取諸高,豈以尋常卑近者,其理既明,不復待解說與?實則不然,尋常卑近之理,尚多不明,隨處有使人眩惑者,顧未聞解說之者何耶?是非諺所謂燈台基暗,又古賢所謂道在邇而求諸遠者耶!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載曰:「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撚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今日之學者,得毋多是背枝頭之春、踏隴頭之雲之類耶!雖然,學問之道,固貴窮高遠,不可以卑近自畫,要之登高自卑而已。今夫燈之用在照遠,而亦不可不照近,使其光朦朧而不能照其基,宜用反射鏡之力,學亦似之。然則於尋常卑近之事,為學術界之反射鏡者何耶?曰妖怪之研究是也。其事雖似卑近,其理頗高遠,多世人所不能明者。且使學者知此卑近之事,胚胎於希有之真理,決勿度外視之,則所以計學問之普及,而開道德之新世界於真理之月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