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普通话水平考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節 結論

是次中三學生普通話能力調查推動了普通話能力等級標準的研製。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是項研究採用的普通話測試是普通話水平考試(PSK)的修訂版。除了考察普通話語言知識外,測試還通過卷II的口試部分,考察學生在社會語境下運用普通話交際的能力。得分分佈表明,大部分學生(498人,佔81.51%)能不同程度地面對提問,並給出清晰答案。我們認為(1)此測試是評估中三學生普通話能力的有效工具;(2)等級描述適用於評估香港在校學生的普通話能力。

2.測試已在九所中學成功舉行,從可行性看,可將其推廣使用於香港各中學。

3.問卷結果證實了人們對語言習得/學習的普遍假設,即語言越早學習,越有可能達到母語水平;語言接觸越頻繁,語言能力越強。這些規律同樣適用於香港中三學生的普通話學習。

表2.5:香港中學生普通話水平等級描述

(接上表)

(接上表)

(接上表)

參考文獻

1.香港考評局(2009):《香港中學會考水平參照成績匯報》。

2.香港考評局(2010):《普通話水平測試普通話聽說能力等級說明》。

3.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1997):《香港普通話科課程及考試發展大事紀(暫擬)》,《集思廣益: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普通話科課程》附錄。

4.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1994):《關於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國家教育部。

5.語文教學及研究常務委員會(2003):《提升香港語文水平行動方案》。

6.Bachman, L.F.(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Carroll, J.B.(1987).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Analysis of Abilities. In Ronning, J.A., Glover, J.C. et al (eds.) The Influenc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on Test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p 267-284.

附記

本文在「香港中學生普通話水平等級描述研究」項目的基礎上完成;該項目由語常會委託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承擔,獲語文基金撥款支持;項目報告於2005年7月完成。研究小組組長為陳瑞端,組員包括陳榮石、劉文采、陳志良、李愛君、楊軍等;項目顧問為劉英林。研究進行期間得到中文及雙語學系測試組其他同事全力支持,在此謹致以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