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序一
獻給我的媽媽
鄭寶鴻
收藏家,香港史
學者
直到一九八〇年代,香港飲茶地方之多,可用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來形容。名稱由早期的茶社、茶話館、茶寮,迄至後來較流行的茶居、茶室及茶樓等。規模則由只有一個舖位(通稱為“地踎茶居”)者,以至相連三四幢唐樓的大茶樓,差別不可謂不大。
早期,茶樓與酒家無論經營模式、時段、客源以至食材等有很大的差別,可說是“涇渭分明”。時至今日,茶樓差不多已被酒家所取代了。
一直以來,“飲茶”是港人至愛的“文化”。一盅兩件,是無以上之的享受。“飲咗茶未?”是五六十年代最流行的打招呼“口頭禪”。早期的“一盅兩件”,即茶和點心,以至泡茶的開水,均十分講究,多數茶樓,以“星期美點”為標榜。一九二〇年代,不少茶樓在報章刊廣告,介紹新推出之美點吸引茶客。不過,現時仍供應星期美點的食肆,已屬鳳毛麟角了。
小時候,父親不時帶我去飲茶,最多時是一天之內五次,即飲早茶、吃中飯、下午茶、晚飯以及嘆夜茶。踏入社會工作後,飲茶的機會更多,港九各大小茶樓茶居,都力求能入內“觀光”一次。當時各家茶肆的點心多屬自製,各有特色和風味。時至今日,似乎是“千篇一律”,真有“往事只能回味”之感。
李嘉雯小姐的大作《得閒去飲茶》,以新一代的心境來表達飲茶的情趣,亦有不少篇幅介紹點心食譜,足可引起年青人對飲茶文化的喜好。對我這“老茶客”來說,亦能勾起“當年”的美好回憶。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