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秦漢至近代的銅錢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各種不同形狀的貨幣,只准流通一種外圓內有方孔的銅錢。由於幣面上有大篆體「半兩」兩字,故又稱「秦半兩」。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種統一貨幣。

秦半兩。秦始皇下令鑄造的一種外圓內方的銅幣,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種統一的貨幣,而中國以後的貨幣形制皆遵循秦半兩的模式。
秦半兩在體制上較先前的貨幣如布幣、刀幣等完善,故後世銅錢亦依此設計,只是體積大小不同和文字有異而已。可以說秦半兩是中國二千年來銅錢的鼻祖。
漢初仍沿用秦半兩(重十二銖,約七公克),後因秦錢太重,幣值又高,不利社會流通,於是逐漸採取減重政策,改鑄八銖、四銖、三銖等。至漢武帝時才統一鑄造「五銖錢」,並命令各所屬郡國跟隨施行。由於五銖錢大小重量適中,加上鑄有外廓不易磨損,所以通用了七百年,是中國歷史上用得最久的銅製幣。
到了唐朝,才開始將幣面上的重量名稱「五銖」改稱為「寶」、「元寶」或「通寶」,並加上當時的年號,如「開元通寶」等。以後各朝鑄造的銅錢亦依此形式,可從宋朝的「宋元通寶」以至清朝的「宣統通寶」等銅錢中,窺見一二。
中國銅錢,規格標準,其形式亦被多個亞洲國家所採用,如日本、朝鮮、琉球及安南等。

漢半兩。漢初採用的貨幣,形制依照秦半兩,惟較秦半兩為輕。

五銖錢。漢武帝時所鑄造,由於大小輕重適中,又加有外廓,因而不易磨損,所以沿用了七百多年迄至唐朝為止。

直百五銖錢。三國時劉備所鑄造的貨幣,「直百」的意思是「當作一百」解。

貨布。王莽篡漢時所鑄造的多種貨幣之一,鑄造精美,是王莽復古理想的一種體現,形似戰國時期的布幣。

上圖:宋錢。崇寧通寶(右)及大觀通寶(左)皆為宋徽宗的御筆,即著名的瘦金體。
下圖:清錢。清錢的種類十分多,圖示為乾隆(右)及嘉慶(左)父子兩朝所鑄的銅錢。

自宋朝至民國各朝不同形式的銀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