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文案:文案写对,营销才能做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认识、认知、认同

1.BMW之悦

品牌如人,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试想一下,你和你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恋人认识的过程,你就能明白品牌的成长路径和不同发展阶段应如何规划。

从一个陌生人开始,首先,你要记住这个人的名字、长相,了解他的基本信息,比如年龄、职业、收入等。接下来,你会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这个人,包括他的能力、特长、三观、性格、兴趣爱好、为人处世风格,等等。

再后来,你会对这个人有一个整体评价和态度倾向,对其产生某种情感。比如你觉得你们的性格很合得来,三观很对得上,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跟你是同一类人。他身上的某些地方让你很认同,于是你们成了朋友、情侣,建立了更稳固的关系。当然,如果你对他不认同,评价是负面的,你们也许会变得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

这就是我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一个由浅及深、从认识到认知再到认同的过程。认识—认知—认同,这也是消费者接触、了解并最终爱上一个品牌的过程。

首先,记住品牌名、logo、产品设计与包装,了解它的基本属性,知道这个品牌是谁,是做什么的。其次,理解品牌的功能和品质,掌握品牌知识,知道这个品牌的产品有什么功用,跟同类产品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最后,和品牌建立情感和精神上的联结,产生“这就是我的品牌”的感觉。

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熟悉和理解是渐次深入的,品牌建设是一个心理过程。从这个过程上来讲,如何打造一个品牌其实就是依据“认识—认知—认同”的过程来进行规划设计,先让消费者认识你,再让消费者认知你,最后让消费者认同你。而品牌文本的表达也应根据品牌建设的这一心理过程不断改变,不断优化调整,让文本的表达与消费者的心理过程相匹配。

比如提到宝马,大约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驾驶乐趣”,这就是宝马强大的品牌文本。“驾驶乐趣”给宝马树立了一个清晰的识别符号,让宝马区隔于奔驰、奥迪等豪华车品牌;给宝马提供了一个差异化价值标签,让消费者认识到宝马的产品功能与价值;给宝马奠定了作为成功人士身份与社会地位象征的品牌意义。

但宝马的品牌建设不是一天完成的,不是靠一句“驾驶乐趣”就成功的,宝马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其品牌文本,完善整个品牌。

1965年,宝马首次将德语“Freude am Fahren”(意为驾驶乐趣)应用于品牌传播,这个词出现在商业广告和品牌画册中。但到了20世70年代,宝马还只是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小汽车厂。当时,宝马非常渴望进入美国市场,但它遇到了一个巨大障碍——美国消费者不认识宝马,而且宝马也不符合美国人心目中的豪华车标准。

美国人公认的豪华车品牌如林肯和凯迪拉克都有着气派的外观、宽敞的空间、奢华舒适的内饰。而宝马在尺寸、内饰上根本就是相形见绌,品牌也毫无优势可言。

当然,宝马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动力和底盘,以及由此带来的出众性能和驾驶快感,但如何让美国人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相信这就是豪华车新标准呢?毕竟,你不能拿出产品说明书,跟消费者长篇大论去描述宝马的技术和产品特点。

于是,宝马用了四个英文单词向美国消费者介绍自己——“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终极驾驶机器),如图1-1所示。

图1-1 终极驾驶机器广告

资料来源:www.bmwstyle.tv/the-ultimate-driving-campaign

宝马是谁?宝马就是终极驾驶机器。这是1971年灵狮广告(Lowe)为宝马创作的经典广告语。这句文本精确定义了宝马这个品牌,完美传递了宝马追求速度、操控、驾驶感的品牌理念和精神。它让美国消费者一下子就认识了宝马、记住了宝马,宝马因而得以打开北美市场,销量开始暴涨。

随着宝马在豪华车市场站稳脚跟,它在美国又换了一句新的广告语:“Sheer Driving Pleasure.”(纯粹驾驶乐趣。)如果说“终极驾驶机器”是站在企业角度,对宝马的身份进行定义的话,那么“纯粹驾驶乐趣”则完全是从用户感受和消费体验出发,来描绘品牌价值,表达宝马带给消费者的好处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乐趣”。宝马只用了一个单词,就让消费者理解了品牌。这一个单词,将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一个单词,就讲清楚了宝马动力澎湃、底盘出色、操控精准的产品性能;肆意驰骋、尽情享受的用户体验;以及忠于纯粹、追求驾趣的品牌理念。从“终极驾驶机器”到“纯粹驾驶乐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坚持传播,宝马成功给自己贴上了运动豪华车的标签,在一众豪华车品牌中,成为一个极具差异化和辨识度的存在。

在品牌大获成功的同时,宝马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它被部分消费者视为一个暴发户品牌,在社会舆论中,宝马经常和富二代、傲慢、恃强凌弱、不负责任、飙车闹事等负面评价关联在一起。宝马的这一社会形象,让那些极其注重自身形象的精英人士退避三舍,转而去选择奔驰、奥迪等品牌。

于是,宝马决定对“驾驶乐趣”进行优化,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2009年下半年,宝马在德国市场率先推出了新的品牌诉求——“JOY IS BMW”。随后,北美市场方面,在2010年冬奥会期间,开始跟进投放了这一主题的品牌广告;中国市场方面,也于2010年3月启动了“BMW之悦”的品牌战役,“JOY”成为宝马全新的、全球统一的品牌战略。

在中文语境下,“JOY”最终被翻译成了一个汉字:悦。为此,宝马中国还专门注册了一个书法字体的“悦”字,作为国内统一使用的品牌标识。这个用毛笔书写的“悦”字,不仅遒劲动感,同时也让宝马品牌带上了更多中国味道。

按照宝马官方解释,“悦”不仅代表着技术和性能层面的驾驶乐趣,也表达了消费者在努力进取、收获成功、与人分享时的喜悦,在实现自我价值、担当人生责任过程中收获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悦”不止停留在用户握住方向盘的那一刻,而是涵盖了身心感受之悦、成就梦想之悦、责任与分享之悦等多个层次的消费者情感。

如果说“乐趣”更多基于产品体验价值层面,那么“悦”则主要强调用户自我实现价值层面。宝马的品牌传播,开始从单向度传播产品体验的“驾驶乐趣”,升级为用户全方位感受的“BMW之悦”。宝马希望用“悦”来增添品牌内涵,提升品牌的亲和力,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从而解决它在中国市场遇到的一些小麻烦,适应更多中国新中产消费阶层。

在“悦”的指引下,宝马核心产品线3、5、7系,分别围绕“运动之悦”“梦想之悦”“巅峰之悦”展开产品传播。其中宝马新3系在2012年上市时,传播主张叫作“以悦制胜”;5系用过的广告语则有“有容,乃悦”;7系针对高端人士则打造了“悦享巅峰人生”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宝马三大产品线,围绕着“悦”打造了不同的文本进行传播,并且都大获成功,不仅对“悦”从各种维度进行了充分演绎,同时也让整个宝马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

在产品的传播以外,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宝马打造了“为悦全力以赴”为主题的品牌战役,将“悦”与拼搏进取、赢得成绩的运动精神结合在一起。2015年,宝马又启用了新的品牌主张“悦创造奇迹”,将“悦”与消费者的激情、创造、个性经历相融合。

“悦”这一核心品牌文本,帮助宝马修正了车主形象,实现了品牌年轻化与个性化,这也是宝马在中国豪华车市场能够后来居上,超越奥迪和奔驰的重要原因。“悦”统领起了宝马整个品牌的塑造,涵盖了宝马在各个产品系列、各个时期、各个维度的品牌建设。我们完全可以说,“悦”就是宝马品牌战略的中心部分。

回顾宝马的整个品牌演进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是如何塑造品牌的。宝马先是通过“终极驾驶机器”定义自身,让消费者认识宝马。然后再利用“纯粹驾驶乐趣”,让消费者认知、体验宝马的核心价值。最后,宝马打造了“BMW之悦”,用“悦”注入消费者情感,丰富品牌的内涵和社会形象,赢得更多人对宝马的认同。这就是宝马“认识—认知—认同”的品牌建设全过程。

根据不同阶段的品牌需要,品牌文本进行相应的表达,并贯穿于品牌建设与成长的全过程。难能可贵的是,宝马三阶段的文本一脉相承,保持了品牌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对品牌建设而言,有人将品牌视为目的。企业经营的目标与使命就是打造卓越品牌,正如很多企业都有“树百年品牌”的口号,因为品牌是企业的重要护城河,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也有人将品牌视为手段。企业的终极目标还是创造利润,而品牌则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创造利润。一方面品牌让销售活动从一锤子买卖变成持续的顾客购买,带来忠实顾客,从而提高销售效率;另一方面品牌可以为产品赋予无形价值、提高溢价,从而帮助企业赚取超额利润。

还有人将品牌视为结果。如果一个企业产品做得好,卖得好,消费者都说好,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企业的产品是个“大品牌”,是个“知名品牌”。

这些说法都没有错,不过它们都是站在品牌的作用层面,是从“果”上来看。但是从应用的层面,从“因”上来看,我们如何从无到有打造一个成功的品牌呢?那就要把品牌视为一个过程——一个在消费者内心逐层深化的心理过程。根据消费者的心理阶段来设计品牌文本,并将之作为核心来引导并实施品牌的内容传播与营销推广,从而完成品牌的建设。

多年来我在广告公司带文案人员,首先教的都不是文字技巧,而是对品牌和营销的整体性认知。文案人员要懂得透过品牌去思考文案,透过文案去表达品牌。只有这样,在面对一个具体的文案创作时,你才知道思考的方向是什么,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去写,才能真正写出可以帮到品牌和市场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