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看见文字的力量
尽管文本如此重要,但近年来由于短视频和直播的爆发,以及5G的到来,很多人开始预言,文案已经式微,视频广告将大行其道,网红和直播达人将取代广告文案的角色。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新鲜,当然,也不正确。我还记得2006年我刚刚进入广告业,那会儿广告公司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现在还有没有人读文案?
那时已经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它伴随着互联网、拍照手机、光纤宽带而来,当图片、视频、表情包开始在网上泛滥,当每个人都成了摄影师,人心变得浮躁,人们沉迷于图片之中,不再有心情阅读大段大段的文字。于是,各路大师纷纷预言:文案已死。文字阅读被抛弃,为此许多广告文案惶惶不可终日。
这就是多年前的广告环境,与今天多么相似。尽管文案十年前就被判了死刑,但近年来,我发现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在网上竞相讨论走心文案、扎心文案、态度文案,“月薪三万的文案”则开始受到全行业的追捧。
2017年3月,网易云音乐在杭州地铁1号线推出乐评专列,在地铁站内和车厢里,印满了一句句精选的音乐评论,让人们“看见音乐的力量”。靠着这一系列打动人心的乐评,网易云音乐上线即刷屏,“收割”了一大批粉丝,具体文字如下:
十年前你说生如夏花般绚烂,十年后你说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说平凡难能可贵。
周杰伦把爱情比喻成龙卷风,我觉得特别贴切。因为很多人,像我,一辈子都没见过龙卷风。
我从未拥有过你一秒钟,心里却失去过你千万次。
世界如此广阔,人类却走进了悲伤的墙角。
理想就是离乡。
年轻时我想变成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吧,反正一辈子也没多长。
祝你们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
……
从创意表现上来看,网易云音乐这一波推广活动的主角完全是文案,在其广告画面中没有使用图片,所谓视觉元素也只是一个大红底,加上简单的线框作为平面版式。美术在这一广告中的作用,只是通过大面积纯红色块的应用,来使乐评文案在地铁站嘈杂的环境中更加醒目,惹人注意。
从品牌策略上来看,网易云音乐作为一个音乐平台,在其广告中却没有使用音乐,而是利用乐评文案与用户沟通,来唤起用户共鸣。事实上,网易云音乐与其他音乐平台相比,其核心优势不是歌曲版权,而是用户留下的各种神评论,文案就是网易云音乐的最大卖点。所以这一波品牌战役所展示的,并非网易云音乐所宣称的“看见音乐的力量”,而恰恰是“看见文字的力量”。
同样在2017年,阿里钉钉做的一波品牌战役同样刷屏,围绕“创业很苦,坚持很酷”这一主题创作的一系列文案,如“感觉自己这次会成功,这种感觉已经是第六次”“在车里哭完,笑着走进办公室”“因为理想,成了兄弟;因为钱,成了仇敌”“没有安全感的人,却要让大家有安全感”,引发无数创业者共鸣。
这些文案写出了创业者的真实经历和心声,看了让人动容,让人泪目,让人揪心,这就是文案的力量。而这一系列平面广告设计,则和网易云音乐一样,使用大面积的蓝色纯色为背景,配以大字报式的标题文案,加上因为要投放户外而采用的白色斑马线版式设计。
从“文字+图像”的平面构成来说,美术通过醒目的色块运用和版式设计,负责引人注意;文案则通过暖心的语言文字,负责打动用户。这种玩法,正在成为今天很多品牌不约而同的选择,文案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2017年还有一个刷屏案例来自蚂蚁财富,它推出了“每天都在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全世界都在催你早点,却没人在意你还没吃早点”“你每天都很困,只因为你被生活所困”“小时候总骗爸妈自己没钱了,现在总骗爸妈:没事~我还有钱”“世界那么大,你真的能随便去看看吗?”……一系列扎心文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流传。
这系列文案的本意是希望通过对年轻人经济窘境的描述,提醒他们需要理财,进而传递蚂蚁财富“让理财为生活创造更多机会”的财富理念。但是没想到文案用力过猛,让很多人感觉太过扎心,是在嘲笑贫穷,以致蚂蚁财富最终不得不发布声明致歉。
蚂蚁财富刷屏的同时,还有京东金融的《你不必成功》,在这条长度接近三分钟的视频广告中,京东金融用从头说到尾的长文案旁白赢得了一大拨年轻人的心。2020年B站(www.bilibili.com)广告《后浪》,同样是大篇文案独白,在互联网上引发巨大声浪。
为什么文案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什么文案既能暖心又能扎心?为什么江小白能仅凭一个翻来覆去的产品封套文案,就硬生生在保守稳固的白酒业杀出一条路来,成长为一个年销20亿元的新品牌?为什么如今广告环境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首先,因为今天是一个信息超载的年代。信息超载就意味着消费者的注意力稀缺,他们没有时间好好欣赏创意,从中提取信息。如果消费者在1秒钟内理解不了广告在讲什么,那么他可能就直接放弃不关注了。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文字传递信息就比图片更直接更高效,因为图像信息进入人脑后,还是要被翻译成文字信息(即心语),消费者才会理解图像在讲什么。
今天的平面广告越来越喜欢大字报式文案标题,文章、推文标题党满天飞,就是因为人们没有时间、没有耐心细看全文,所以标题承担着抓住消费者注意力、攫取消费者情绪和好奇心的重要功能。标题没起好,内文写得再好也没用。
其次,因为今天的传播环境更加注重互动互联。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从传统时代的AIDMA(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培养欲望—形成记忆—促成行动),转变成为互联网时代的AISAS(引起注意—产生兴趣—进行搜索—做出行动—进行分享),再转变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SIPS(共感—确认—参与—分享和扩散),消费者对于品牌营销的主动搜索、参与创作、分享扩散等行为,对于品牌营销的效果达成,就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便于消费者搜索和分享,为了便于形成社交扩散,企业必须为品牌营销设置话题、提炼关键词,从而上热搜、上头条,产生裂变效应。而图像不便于二次传播,既不方便口口相传,也不方便网上搜索。
最后,因为对信息的传播而言,比事实真相更重要的是情绪和立场。做传播必须懂得贴标签,因为标签能用最简单的字眼最大限度地表达观点、情绪、身份、立场,这样消费者才能迅速代入身份和马上站队。
尽管标签化也有信息处理过于简单化的弊病,你冷静客观陈述了半天事实,对方一个标签就把你给定性了,但消费者的心智特点就是这样,复杂的信息他们记不住,今天他们看到的绝大多数信息第二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可是标签却能深入人心,乃至操纵舆论。今天可以说就是一个标签化的年代。
总而言之,今天的品牌传播非常依赖于造话题、贴标签、做标题党、堆关键词,而这些就是文本的价值所在。文本是传递信息、制造共鸣的关键。文本塑造文化,帮助品牌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而占领社会舆论,成为社会流行的一部分。因此,文本的作用被推高,成为品牌营销的重心所在。
回顾人类信息简史,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都和文字相关。语言、文字及其传播载体的变化是最重要的变革动因。
我们一共经历过五次信息革命。
第一次是语言革命。按照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1]一书中的说法,7万年前,我们智人之所以能够走出非洲、征服世界,是因为我们有独特的语言。语言,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和沟通,帮助我们实现了认知跨越,完成了从食物链中段到顶端的巨大飞跃。
第二次是文字革命。公元前3200年,两河流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有了文字,苏美尔人的城邦和国家才开始诞生。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肇始的标志。
第三次是印刷革命。1454—1455年,约翰内斯·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在德国美因茨采用铅合金活字印刷术印刷圣经。伊丽莎白·爱森斯坦(Elizabeth Eisenstein)在其巨著《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The Printing Press as an Agent of Change:Communications and Cultural Trans)[2]中,详细论述了印刷革命对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启蒙思想和工业革命的影响。我们完全可以说,印刷术的革新就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
特别是印刷术还催生了报纸这一最早的大众媒体,而现代广告业就是随着报纸成为全国性媒体而出现的。什么是广告的第一个定义,就是广告先驱、文案大师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所说的“Sales in Print”(纸上推销术),这句话给广告业树立了明确标准。
第四次是电子革命。动画、电影、电台、电视的发明,使得语言文字和视觉图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发挥了巨大威力。电视将我们带入娱乐时代,电视也是人类进入现代生活的标志。
20世纪60年代,彩色电视在美普及,广告业随之掀起创意革命,大卫·奥格威、李奥·贝纳(Leo Burnett)、威廉·伯恩巴克(William Bernbach)三大创意旗手,分别提出了品牌形象论、产品戏剧性和创意ROI理论。他们都主张广告从人性出发,震撼用户心灵,强调创意导向,将广告业从简单粗暴的硬销和无趣平庸中拯救出来。
由于电视将语言文字与视觉图像融合,“文案+美术指导”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成为广告公司的标准人员架构或作业流程。文案负责创作文字,美术负责设计画面,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五次则是网络革命。也就是我们今天身处的年代,它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的发明而到来。新的信息载体登台,又将给广告业带来新的变革。
我们大脑每天接收的外部信息,其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视听加起来达到94%,剩下的则来自触觉、嗅觉、味觉、平衡觉等其他感官。视听信息是什么呢?视觉就是文字和图像,听觉就是语言和声音。
这就是说,企业要想影响用户心智,说服顾客买单,核心就是两种信息传播方式:语言文字和视觉图像。当然,企业也可以用声音、味道、气味、手感等传播品牌,比如英特尔的“灯,等灯等灯”,但它并非主流,局限性很大。
所以,企业要想从无到有设计一个品牌,其实就是构建两套体系:文本体系和视觉体系。文字和图像从来就是信息的基石,这两种载体加上动态的文字(音频)、动态的图像(视频),构成了传统四大媒体(报纸杂志、户外广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整个内容生态的分布。
回顾中国互联网30年发展史,不同的内容平台、社交媒体先后迭起,基本上是沿着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进程不断发展与改变。在PC时代,文字平台因创作成本最低而率先起步,从早年的论坛、门户网站到2000年博客进入中国,都是文字主宰下的内容形态。接下来,2004年播客出现,最后则是视频平台的登场,2005年土豆网、2006年优酷网问世,后来又有爱奇艺、腾讯视频跟进。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智能手机革命、3G牌照发放,大量图片素材被创造出来,图文融合成为最初的内容形式,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2011年微信问世,知乎和小红书亦紧跟着创立。紧接着音频登场,2012年左右蜻蜓FM、喜马拉雅、荔枝先后涌现,当然音频还包括了特殊的一类,那就是音乐。不过人们听得最多的音乐当然是带有文字歌词的。
最后是2013年底4G牌照发放,短视频平台开始爆发,2015年快手用户大涨,2016年抖音创立。可以说,在文字和图像两大信息载体上,整个互联网的内容格局大势已定,因为四种信息形式,都已经名花有主,各有强势平台出现。除非是随着5G、AR/VR、可穿戴设备的大发展,在视听以外还能融入体感、触觉等更多信息形式,才会出现又一次信息革命。
2020年直播大火,开启全民直播带货时代,而直播最关键的能力,说到底无非是语言的表达与沟通。不管媒体怎么变化,技术怎么发展,文本始终是品牌营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交流符号。除非有一天,人类不再需要使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
最后我用伯恩巴克的一句话来为本节内容收尾吧!“我担心的是我们会过分崇拜技术而忘却实质。我们用不着把事实做得平平稳稳、规规矩矩。我们用不着书呆子,也用不着科学迷。让我们向世界证明,高雅的品位、优美的艺术和流畅的文笔才是畅销的关键。”
[1]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 伊丽莎白·爱森斯坦.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