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弃说古代生活小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宦官简史:皇权专制下的过度补偿

宦官,又称太监,也称阉人、阉宦、内臣等。宦官制度长达三千多年,早在殷商时期就有记载。宦官有对皇帝忠心耿耿者,有野心膨胀拥有巨大权力者,有建功立业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者,不一而足。

宦官干政,是用权力欲、财产欲对身体缺失的补报

宦官群体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因为被阉割而失去男性功能,被世人嘲笑为不男不女之人。他们渴望成为男人,却因为“去了势”而不能成为男人。他们是一个没有“性福”的群体,终身成为皇帝的附庸而苟活于世,所以凡是宦官骨子里都具有一种“自卑”感,急需用其他方式来补报,以证明活着的尊严。

所以我们看到,一旦有时机,宦官们会用其他方式来“出人头地”。蔡伦发明了“蔡侯纸”,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这些都是正能量的宦官存在。但更多的表现,是利用在宫中接近皇帝的先天优势干预朝政,攫取权力和财产,史上出现了大量的宦官,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秦朝的赵高,便是史上第一个有名的干预朝政的宦官,秦始皇时期,他潜伏在宫中不敢动手,等到秦始皇驾崩,他竟然敢私改圣旨,与李斯合谋立胡亥为帝,赐死大公子扶苏和边将蒙恬,且在朝廷“指鹿为马”,不可一世,最后被“秦三世”子婴用计杀死。后汉三国时期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获取了巨大的权势,汉灵帝称张让为“父”,为了消灭张让等“十常侍”,大将军何进引董卓率军进入首都,导致了东汉的衰落。唐朝的宦官更过分,唐代后期,好几位皇帝的废立都是宦官操控的,宦官李辅国对唐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分。”基本上皇帝反成了傀儡。唐朝亡于藩镇割据与宦官乱国。

宋朝的宦官干政现象并不严重,但童贯却是一个奇葩。童贯辅助大奸臣蔡京当了宰相,蔡京投桃报李,推荐童贯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他还是“爵位最高的宦官”,唯一被册封为王的宦官,同时是史上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获得如此殊荣的童贯却并不是一个将帅之才,正因为宋徽宗乱用人,才导致北宋亡国。

明朝的宦官乱国现象比比皆是,宦官王振,给明英宗朱祈镇出馊主意,鼓动他率军亲征瓦剌,目的主要是显摆自己,想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结果不但皇帝被俘,明朝差点亡国,自己也被明将樊忠锤杀。另一名宦官刘瑾,权倾朝野,制造了大量的冤案。出身流氓混混的宦官魏忠贤,与皇帝的乳母客氏形成对食关系后,成为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的“九千岁”,这个文盲掌握了巨大权势,竟然形成国内“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的局面,崇祯帝虽然除去了魏忠贤,但还是无法阻挡亡国。

清朝的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之流,虽然没有像汉朝、唐朝、明朝那样权倾朝野祸国殃民,但却利用慈禧对他们的信任,攫取巨额财富。从先秦到清末,这些宦官们或为了权力,或为了财富,演绎出不少故事。他们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让人们憎恨的群体。纠其缘由,自身的遭遇和缺陷心理变态、自卑,所以以其他方式弥补,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宦官依附于皇室,不可避免裹挟于宫廷争斗

宦官与皇室的关系,是人身依附的关系。没有皇室,就没有宦官这个群体。清末溥仪皇帝遣散宦官,宦官制度就灭亡了。宦官们生活在内宫,虽然皇室严令不准宦官干政,但因为“近水楼台”,不可避免地裹挟于内宫的争斗。

最有名的宦官蔡伦,是一个很聪明的宦官,本来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资质,发明了“蔡侯纸”,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名人”中将其排在第七位,但他的悲剧在于掺和进内宫争斗之中。蔡伦曾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汉安帝的祖母宋贵人,事发后服毒自杀。一位大发明家,就这样死在宫廷争斗之中。

在明朝,本来明太祖严令宦官干政,但明成祖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在朝廷中形成两大派。一派支持建文帝,另一派支持明成祖。所以明成祖朝是血腥的,他大肆屠杀拥护建文帝的大臣,那信任谁呢,不得已信任宦官。我们从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郑和是明成祖最信任的人,让他率领强大的船队出海,宣扬国威。自明成祖突破明太祖规定的“宦官不可干政”铁律后,后面的皇帝一个个都突破了这个铁律,东厂、西厂、锦衣卫成为凌驾于朝臣之上的宦官集团所在,也成为皇帝最信任的一个团体。所以论规模,明朝的宦官规模最大,以集团的力量参与宫廷争斗,是从明朝开始的。

所以,宦官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就是皇帝的一条枪,皇帝指向哪里,打向哪里。因为宦官与皇帝及其他皇宫人员朝夕相处,不可避免地参与进宫廷争斗之中,东汉、唐朝、明朝莫不如此。对宦官管控最好的是清朝,基本上近三百年宦官不得参政,只是到了清末,才出现了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之流,但这几个人,也并没有深度地干预朝政。

皇家的禁令,禁不住孤家寡人与“宦官”交朋友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明令禁止太监干政,但这条禁令却并不能得到完美地执行。究其原因,大抵是因为皇帝“高处不胜寒”,在心理上,皇帝确实是“孤家寡人”,没有几个值得信任的朋友。朝廷大臣不是一条心,分不清哪个是忠臣,哪个是奸臣,哪个是乱臣。外戚势力吧,弄不好就要篡位夺权,像王莽一样的人物隐在身边。大将们吧,军功在身,搞不好就来个黄袍加身。皇帝的生活,表面排场,实际上内心孤独。而净身的宦官,在他们内心孤独的时候,便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群体。朝夕相处,颇有一种“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而且他们净了身,表面上无欲无求。

在东汉,除了光武帝及明、章二帝外,随后继位的皇帝大多是小皇帝,小皇帝没有执政的能力,所以小皇帝的妈及舅舅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外戚干政。等小皇帝长大了,外戚不肯还权,小皇帝又想亲政,而朝臣们大多被外戚收买或威胁,长大了的小皇帝依靠谁呢?只能是宦官。所以我们纵观整个东汉,就是一部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的斗争史。事情发展到东汉末年,以张让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发展到顶峰,而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势力想消灭宦官势力,反因为机谋泄露被张让等人提前杀死。后来袁绍率兵冲向内宫,这才将宦官们一网打尽,结束了宦官专政,但却造成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在唐朝,李世民开了一个坏头,杀兄灭弟,逼父亲让出江山。李世民的内心怎样,注定是孤独的。在李世民之后,宦官们登上历史舞台,最有名的是高力士,唐玄宗最信任的宦官,他对唐玄宗是忠心的。后来发展到唐代宗时期的李辅国,他利用唐代宗对他的信任,总揽朝政。和李辅国同样的,唐朝仇士良、程元振、鱼怀恩、俱文珍、田令孜等一个赛过一个,皇帝视他们为“亲人”,他们却坏了唐朝的江山。唐朝两大弊端,一是藩镇割据,一是宦官乱国。公元901年,朱温杀尽长安宫中的宦官八百余人,宦官势力是铲除了,但唐朝也被朱温取代了。

从历史上看,宦官与皇帝,是一种既有“亲情”又有矛盾的存在。皇帝信任宦官,但宦官如果心理变态,胡乱干预朝政,是会直接导致亡国的。明朝最后一个著名的宦官魏忠贤是个文盲,明熹宗非常信任他,整个朝廷却被他弄得乱七八糟的,“奄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有明之为烈也”。崇祯帝虽然最后铲除了魏忠贤势力,但他已经无力回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