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增订版序言
如果不算译作,《儒家与康德》是笔者于1986年从德国返台任教后的第一部著作。此书出版于1990年,迄今已逾二十七个年头了。此后,“儒家与康德”这个主题依然是笔者的研究重点,并为此陆续发表了不少著作。其中,以专书形式发表的有《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4年)与《四端与七情——关于道德情感的比较哲学探讨》(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年)[1]二书,均可视为《儒家与康德》一书的续篇。此外,在笔者的下列著作中亦可见到与此相关的篇章:
《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4年[2]。
《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年[3]。
《儒学与现代意识》,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6年增订版。
Konfuzianischer Humanismus.Transkulturelle Kontexte.Bielefeld:transcript,2013.
Confucianism:Its Roots and Global Significance.Edited by David Jones,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17.
因此,如果说:“儒家与康德”这个主题贯穿着笔者多年来的哲学研究,亦不算夸张。
在这段时间内,笔者除了在台湾的大学授课之外,近年来经常应邀到中国大陆的大学(如广州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讲学,难免会涉及“儒家与康德”的主题。不少学生都希望参阅此书。因此,几年前联经出版公司就希望笔者修订并扩充此书的内容。但因笔者的研究工作繁重,加上健康出了问题,此事便耽搁下来。
直到2016年6月,美国卫斯理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哲学系教授安靖如(Stephen C.Angle)来信告诉我:他在他的“比较哲学”的课程中让一位华裔学生余景聪(Maxwell S.Fong)评论我这本书,并写成一篇评论文章。安靖如教授将这篇文章收入他所编的电子书Comparative Philosophy:Reviewing the State of the Art。我看了余景聪的评论之后,觉得很难简单回应。因为《儒家与康德》出版之后,在中文学术界引起了一些讨论与批评。针对这些讨论与批评,笔者在其后发表的著作中陆续有所回应与补充。但余景聪的评论并未考虑这些著作。这凸显西方汉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除了少数的例外,上一代的西方汉学家几乎不参考中文的二手资料,只是在西方文献(特别是英文文献)里打转。这种心态实在很奇怪。因为笔者研究德国哲学时,不会不参考德文的二手资料,为什么研究中国哲学的西方学者就可以不参考中文的二手资料呢?安靖如教授让他的学生评论《儒家与康德》,表示他已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开始改变态度,并愿意与中文世界对话。这是值得肯定的。
2016年11月笔者应武汉大学国学院之邀,2017年10月应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之邀,担任讲座教授。为了让研习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学生都能受益,笔者在两校都以“儒家与康德”作为讲座的主题。由于这些机缘,笔者深深感受到增订此书的迫切需要。最近笔者特别腾出时间,对此书作了全面的修订。此书的主体部分原先包含五篇论文,增订版增加两篇尚未收入笔者其他著作的论文,即《从康德的实践哲学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4]与《从康德的“道德宗教”论儒家的宗教性》[5]。笔者的修订主要着重于体例的统一、小标题的拟订、措辞的修饰与引用资料的更新,在内容方面基本上保持不变。笔者在修订本书的过程中得到王又仕先生的协助,在此谨致谢忱。
正如上文所述,要完整了解笔者关于“儒家与康德”这个主题的观点,还得参阅笔者上述的其他著作。此书已有金基柱与李基熏的韩文译本(首尔:Yemoonseowon,2012年),希望增订版之出版可进一步促进中外哲学界的交流与对话。
李明辉
2018年2月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