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匆匆降生行道中
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腊月。
寒风凛冽。一条不算豪华的官船鼓足风帆,搏击着江水缓缓前行。中舱端坐着一位精神矍铄的年长男子,他就是秦少游的祖父。他的名讳史载不详,少游诗文中称之为“大父”,秦瀛《淮海先生年谱》的记载是“大父承议府君,讳某”。因曾任承议郎官职,人们习惯尊称他为承议公。承议公是高邮秦氏一脉获得朝廷任命的第一人,依据近年考古发现的墓志记载,此时他的职务应是“监南康军茶盐酒税”。他正式赴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庐山市),家族之中还有哪些成员与之随行,无确凿史料可考。但毋庸置疑的是,正身怀六甲的儿媳、少游的母亲戚氏一道随船前往。
船从高邮(今江苏高邮市)扬帆启航,沿古邗沟进入长江,一路破浪前行,日行夜宿,行程已逾千里。刚刚驶出九江地界,忽然有女仆急报:“少夫人要生了!”此时正值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之时,船行江心,前不巴村后不着店,这消息委实来得有点突然。承议公急得直搓手,连连说:“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好在家人早有准备,一阵紧张的忙碌之后,内舱响起了一个男婴响亮的啼哭声,这个仓促之间出生的男婴正是秦少游。对于承议公来说,这是他的长房长孙。赴任途中又得嫡孙,岂不是双喜临门!当承议公尚在感慨这个孙子来得有些仓促的时候,船上已经响起一片欢快的祝福、道喜之声,还有家人燃放起了不知从哪儿弄来的鞭炮。
关于少游的出生,《淮海先生年谱》有一个十分简约的记载:“宋仁宗皇祐元年己丑,先生生。”少游成年后的自述稍稍具体一点:
皇祐元年,余先大父赴官南康,道出九江,余实生焉。
——《书王氏斋壁》
有专家推测,少游出生途中,是一次意外,一个偶然,极有可能是他的母亲因为旅途颠簸劳顿而导致早产。倘若不然,承议公完全可以根据预产期,稍稍提前或推迟登程赴任,相信他的上司也不会因此而怪罪。这样的推测虽无确考,却并非全无道理。至于具体的出生时间,少游五十岁生日时作《反初》诗云:“一落世间网,五十换嘉平。”嘉平是古时腊月的代称,由此可推知他出生于这一年的腊月。有研究者质疑,一般农历腊月对应的是公历次年的1月,若以公历论,少游出生之日应是1050年。近查陈垣《二十史朔闰表》(1956年,古籍出版社),北宋皇祐元年腊月初一对应的是公历1049年12月28日。由此推算,这一年腊月初五方才是1050年元旦。故在未有新的确凿资料前,秦少游出生于1049年的结论不应轻易变更。
在秦少游的家乡高邮,人们往往将他的出生与一个神话传说联系起来,以此来佐证古城的人杰地灵。这个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据说是孙觉亲眼所见。孙觉(1028—1090),字莘老,经学家、北宋名臣,与秦少游同乡且有师生之谊。茆泮林《孙莘老年谱》引宋庞元英《文昌杂录》云:
秘书少监孙莘老,庄居在高邮新开湖边。尝一夕阴晦,庄客报湖中珠见,与数同人行小草径中,至水际,见微有光彩,俄而光明如月,阴雾中人面相睹。忽见蚌蛤如芦席大,一壳浮水上,一壳如张帆状,其疾如风,舟子飞小艇逐之,终不可及,既远乃没。
北宋之时,高邮湖为三十六个大小不一的湖泊,新开湖即为其中之一。天色将晚,湖上忽微有光彩,继而光明如月。只见一个芦席般大小的蚌蛤,一壳浮水上如小船状,一壳竖起如张帆状,疾如迅风。这个记载不仅翔实,而且形象生动,绘形绘色,让人如身临其境。特别是“舟子飞小艇逐之,终不可及”,反衬了蚌蛤的“其疾如风”,更增添了珠光的神异色彩。高邮湖别称甓社湖,从此又有了“珠湖”的美称,而又因此诞生了“古秦邮八景”之一的“甓社珠光”。民间传说神珠出现是祥瑞之兆,见到神珠之光的当年,22岁的孙莘老果然金榜题名。《高邮州志》载:“孙觉,皇祐元年己丑(1049),登冯京榜进士第。”
这一带有神异色彩的传说,千年以来盛传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名人为其背书。首先是北宋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孙莘老的友人沈括,在他传世名著《梦溪笔谈》中以较长的篇幅记述了这颗神珠,其情景描绘与《孙莘老年谱》大致相仿。再一个就是孙莘老女婿,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他曾赋诗《呈外舅孙莘老》,诗中提到了这颗如明月般的神珠:
甓社湖中有明月,淮南草木借光辉。
故应剖蚌登王府,不若行沙弄夕霏。
沈括毕竟是治学严谨的科学家,他将这个传说编于“异事”类中,且未对此“神珠”为何物轻率下结论。然后世许多学者却每每把这颗神珠与秦少游的出生联系起来,比如,徐培均《秦少游年谱长编》皇祐元年(1049)载:“是岁高邮甓社湖珠现。”又载:“是岁十二月,先生生于南康。”有文学界人士甚至依据“天人合一”之说,生发丰富的联想,称秦少游在高邮湖出现神珠、孙莘老高中进士之后匆匆降生人世,正是赶赴了一个神珠之约。
少游降生道中,他的自述涉及两个地名:南康和九江。“道出九江”应该是过了九江、尚未到达南康的中间地带,一个没有确切地名的地方。九江古代又称浔阳、江州,少游降生的这一段江面应该就是古诗文中常常提到的浔阳江吧。此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贬任江州司马,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有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南康背倚风景奇秀的庐山,面临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故里,其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者,庐山之谓也。2016年,南康已经正式更名为庐山市。秦少游有幸降生在这美丽的庐山脚下、鄱阳湖畔,是否只是一个意外;或者,秦少游在母腹之中便踏上了漫长的旅途,匆匆来到人世,是否预示着他一生的坎坷不平、颠沛流离呢?
少游与祖父、母亲在南康生活状况如何,史籍少有记载。然无巧不成书的是,四十一年后即元祐四年(1089),少游在蔡州教授任上,母亲戚氏也在身边。当年承议公在南康的继任者之子、一个名叫王叔瞻的也奉其母来到蔡州。从前,少游祖父、叔瞻之父先后在南康任职,如今皆已辞世,“独两家之孤各奉其母相遭”,少游感慨世事沧桑,作《书王氏斋壁》,为后世留下了他出生以及在南康生活状况点滴,殊为珍贵。文中除记述“道出九江,余实生焉”,还追述“满岁受代,犹寓止僧舍”,告诉读者承议公任职期满、等待交接之时,仍然居住在僧舍之中。一个“犹”字,可推知此前少游与其祖父、母亲的居所也是僧舍,其生活之清苦可以想见。“未几,代者卒”,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承议公继任者突然去世,他只能在僧舍继续等待,而王叔瞻的父亲则成了另一个替补者。一直到皇祐五年(1053),承议公在江西南康任期届满。5岁的七儿(秦少游乳名)随祖父从江西南康返回了故里——高邮武宁乡左厢里秦家垛,今三垛镇少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