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版序言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英国当代所有经济学家都在其《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长大——尤其强调其与李嘉图思想的连续性。马歇尔的主要工作便是将边际原理与替代原理嫁接于李嘉图的传统思想上,产出理论与消费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区别于其给定产出条件下的生产理论与分配理论,从未单独分开阐述。我不确定他是否认为需要这一理论。但他的门徒以及追随者显然已摒弃这一理论,且并不觉得少了什么。
我便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我本人教授过这些理论,只是在最近十年才开始意识到其中的不足。因此,就我本人的思想历程而言,本书是对英国传统(或正统)经典经济学的一次背离。就我在本书中对此问题以及不同于正统理论的另类观点被大力宣扬后,在英国国内被视为离经叛道。像我这样一个在英国正统经济学的环境中长大,曾经一度是它的忠实传教者,在皈依“新教”后,如何能避开那些充满争议的论点呢?在我想来,所有这一切或许会给德国读者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虽然正统经济学是英国19世纪的主流思想,但对德国经济学界的影响则有所不及。德国一直有一些重要的经济学派,他们强烈地质疑这套经典理论是否足以分析当代的经济事件。曼彻斯特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终极来源都是李嘉图的思想,这一让人惊讶的结论其实只是表面现象。然而,德国始终存在一个重要的学派,这一学派既不认同曼彻斯特学派,也不认同马克思主义观点。我们却不能断言,这一思想学派已经建立——或者试图建立——一个针锋相对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学派采取怀疑主义、现实主义的分析方式,他们满足于历史以及经验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而摒弃理论的分析架构。在理论这条线上展开最重要非正统论述的人只有维克塞尔。他的著作已有德文版(直至最近才有英文版)。事实上,在他的著作中,最具价值的一本便是以德语著成的。维克塞尔的追随者中,大多为瑞士及奥地利人,为了使他的那些观点付诸应用,奥地利人将之与奥地利学派理论合二为一,使之重回传统理论经济学。德国在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与它在其他科学的习惯做法截然不同。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对于当时占主导地位且得到普遍认同的那套经济学理论,他们一概弃之不用。由此,我或许可以期待的是,当我向德国的读者们提供基于总量的就业和供给理论时——在那些重大问题上背离了正统经济学理论——德国读者不会像英国读者那样抵制得如此强烈。然而,我有希望克服德国经济学界的不可知论吗?我能说服德国的经济学家相信,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于解释当代经济现象,构建当代的经济政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吗?毕竟德国人一直对理论情有独钟。经历了这么多年缺乏理论的日子,德国的经济学家们对于理论的需求一定是如饥似渴了吧!也许是时候向他们提供我的理论了。如果我的理论能够像大餐前的甜点一样,为德国经济学家所要的一整套经济理论做一些准备性工作,我就心满意足了。因为,坦白来说,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根据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情况来阐述的。作为整体的产出理论——本书的核心论点——给定产出条件下的生产理论及分配理论,在极权国家的接受程度要远远超过在奉行自由竞争及放任政策的国家。消费、储蓄、信贷对物价和实际工资的影响,利率所起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之于人的心理规律,都是我们理论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我将借此机会表达感谢,感谢瓦格先生出色地完成了翻译工作(我希望本卷结尾的瓦格先生的词汇表,不仅仅发挥其直接的用途),感谢我的出版商东克尔先生及洪堡先生,他们的企业在十六年前出版我的《合约的经济后果》,使我与德国读者之间一直保持联系。
J. M. 凯恩斯
1936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