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工作室里还铺着几年前在美国展览时设计的海报和展板,巨大的英文名字Ah Leon,是陈景亮的另一重身份。
35岁那一年,他决定离开。制壶让他声名鹊起,他却开始感到迷惑,担心被捆缚在这方寸的天地里。
1988年,他前往美国,在纽约州立大学做驻校艺术家,新的人生随即开启。
他开始尝试将陶艺与雕塑结合,从自己最熟悉的茶壶开始实验。茶壶被做成逼真的树木效果,用陶土造出木的质感、肌理与纹路,斑驳的树干、扭曲的树枝栩栩如生,与壶形相融。
1992年,纽约加思·克拉克画廊为他举办个展。这场土与木的相遇,迅速引起轰动,美国的陶艺家和评论家们惊呼,半个世纪前曾经风靡美国陶艺界的超物质写实主义重现人间。这种迷惑眼球的艺术形式,经由陈景亮的再创造,被赋予新的风格、内涵与方向。他继续保持着深入的思考和旺盛的创造力,试图用陶土塑造更大型的作品,表达更深邃的观念。
此后的几年里,美国的朋友们发现,他一直在做一些奇怪的零部件,用陶土做成钉子,以及各种沉重的木板——斑驳的木板、有孔洞的木板、腐朽的木板、断裂的木板……工作室里堆得密密麻麻,像一个家具材料仓库。
创意和抱负只是开端,想要用陶土实现木头的效果,对技艺和耐心都是挑战。要将木头的细节完美呈现,每一块木板至少要雕刻一个星期;由于陶土的收缩率不同,在烧结时要保持完整性,更考验烧窑的能力。连陈景亮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要用多久才能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
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院的沙可乐美术馆,陈景亮用这些陶制的木板与钉子,搭建起一座长达20米的断桥。他用了五年,烧了五吨泥,共计53窑。饱经沧桑的木桥上,触目惊心的裂痕、散落的钉子以及桥板上次第绽放的年轮,让人们陷入长久的沉默。有人看到东西方文化沟通的隐喻,有人联想到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可能,更多人体会到的则是时间流逝带来的百感交集。它是一座具象的桥,更是一座抽象的桥,东方情结与哲学以当代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传达出跨文化的共同情感,它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巨大的写实作品”,在沙可乐美术馆的十周年馆庆主题展中展出,陈景亮也成为在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院举办个展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
2008年,作品《小学的回忆》在台北首展,随即美国四个州立级美术馆巡回展出,再度引发轰动,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争相收藏
这件极具想象力与野心的大型装置作品,随即在美国五大美术馆巡展,从威斯康星州州立埃尔维耶姆美术馆、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美术馆到加州首府沙加缅度市克拉克美术馆,持续震动着美国艺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