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企业标准体系
一、企业标准体系的概述
(一)企业标准体系的概念
企业标准体系(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见GB/T 15496—2003)是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企业经营过程中会应用许多标准,这些标准依靠其内在联系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即企业标准体系;它是促进企业内的标准组成达到科学合理、完整有序的基础。企业标准体系反映出当前的生产水平、科技水平、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程度,经济效益,产业和产品结构,经济政策,市场需求,资源条件等,以及规划出应制定标准的发展蓝图。
企业标准体系表(diagram of 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见GB/T 15496—2003)是指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
企业标准体系即是通过企业标准体系表来表达的,它将企业所需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排列,一目了然,有助于了解企业现有的标准和规划标准的总体蓝图,是促进企业的标准组成实现科学、完整、合理、有序的重要手段。建立企业标准体系,首先要研究和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应符合GB/T 13016和GB/T 13017的要求。这个研究和编制的过程也是企业标准体系的策划和设计过程。
(二)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内在联系
标准是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单元,要以系统的概念来理解企业标准体系,其内在联系包括:
1.系统联系
指在某一标准体系内,构成该系统的各分系统之间及分系统和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联系。依照这种联系可以正确地确定各分系统和各子系统的合理位置。比如,在企业标准化体系中,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之间即具有这样的关系:技术标准是主体;管理标准是保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要指导工作标准,对工作标准有制约作用。
2.结构联系
(1)上下联系:
在层次结构中,下层标准的共性形成或制定上层标准,上层标准对下层标准形成指导、制约或贯彻关系,下层标准必须贯彻执行上层标准。
(2)左右联系:
指标准门类之间的相互协调统一、衔接配套的联系。
如每个企业都有诸如财务科长工作标准、质检科长工作标准、技术科长工作标准等,这些个性标准中有一些共同的内容,把这些共同的内容抽出可以形成科长通用工作标准,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3.功能联系
(1)同功能联系:
将功能相同的标准应归并在一个子系统内,以发挥标准整体功能的作用。如采购管理标准。
(2)不同功能联系:
将不同功能的标准按其功能安排标准的先后顺序。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标准等等。
4.“科学的有机整体”
按“内在联系”原则制定标准,贯彻实施,发挥标准体系的总体功能,使整体达到最佳秩序和取得共同效益。
(三)企业标准体系的特征
企业标准体系具有如下5项基本特征:
1.目的性
标准体系的建立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等,而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从而在实践中真实评价和有效控制企业活动。
2.集成性(系统的结构优化)
按系统论的观点,组成标准体系的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科学的有机整体,相互制约,相互管理,共同作用。因此,系统目标的优化程度就与系统的集成程度和集成水平相关。(集成:为完成某一个项目而汇总各方面的技术、设备、材料等,使实现最终的设定功能)
以上两特性是相互关联和制约的,目的是实现企业总的方针和目标。
3.层次性
标准体系中各个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方式,以及系统运动规律等因素决定了企业标准体系具有有序的层次结构。如,我国的标准体系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系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高层次制约低层次,低层次又是高层次的基础。
4.动态性
任何系统都不是静止、孤立和封闭的,总是要与外部存在的大系统的环境有关要素相互作用,不断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系统,企业标准体系也不是静止的、封闭的,它是处于行标、国标体系的更大范围之内的。外部环境对其作用,以及信息交流,会促进其为适应环境而持续改进。总方针目标的任何变化都直接影响企业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同时,系统处于不断优化中,一些不适用的、功能低劣或重复的要素将被淘汰,新的要素及时补充进来,以保证企业标准体系动态地持续改进。
5.阶段性
动态性大大提高了企业标准体系对外界系统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推动了体系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系统的效能,企业标准体系又必须处于稳定的状态。因此,企业标准体系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即:稳定—非稳定—新的稳定。企业标准化体系作为人为体系,其阶段性也受人为控制。在处于不适应的滞后于客观实际的状态时,就需要及时通过测量和数据分析,控制企业标准化的过程,通过评审,不断持续地改进企业标准体系。
(四)企业标准体系编制的原则和要求
1.编制原则
(1)目标原则:
编制标准体系要围绕企业的目标进行。
(2)集成原则:
编制标准体系要以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的集成为特征。
(3)系统原则:
编制标准体系要发挥整个体系的系统功能。
(4)层次原则:
编制标准体系要把应用范围广的标准尽量安排在高层次分系统或子系统中去。
(5)协调原则:
编制标准体系时,各标准之间要互相协调一致。
(6)动态原则:
编制标准体系时,系统处于不断优化中,淘汰不适用的要素,及时补充新要素,以保证企业标准体系的动态持续改进。
(7)阶段原则:
由于企业标准体系发展的阶段性,编制标准体系需根据其发展特征,及时通过测量和数据分析,控制企业标准化过程,通过评审,持续改进企业标准体系的有效性。
2.编制要求
(1)企业标准体系应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
(2)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3)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应能满足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4)企业标准体系应在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框架下制定。
(5)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应相互协调,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应能保证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
(6)企业标准体系应与其他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相协调并提供支持。
(五)建立标准体系的作用
1.更好地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规定。
2.提高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水平。
3.更好地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更好地保证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性。
5.保证技术标准的实施。
6.对其他的管理标准体系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