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诊疗进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一、背景和意义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是冠状动脉间彼此连接的交通血管,存在于健康人或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表层或深层。在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侧支血管可能发生重塑或延展,使其他动脉通过这些交通支向病变血管远端提供额外的血供。
图1-3-1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解剖分布
A.侧支循环分布示意图,高亮部分为室间隔区,侧支吻合最为丰富;B.尸检造影显示冠脉正常者的侧支循环分布;C.前降支闭塞时(白圈内)的侧支应答
正常冠状动脉中亦有侧支血管存在(图1-3-1),历史上首例有关冠脉侧支循环的报道见于1669年,Lower Richard发现从一侧冠状动脉注入的液体会从另一侧冠状动脉返流出来,由此推测左右冠状动脉间存在侧支交通。此后,Prinzmetal通过向冠脉内注射包含特殊微粒的液体进一步证实绝大多据正常人心脏中均存在多重小动脉前的侧支通路。与冠脉闭塞性病变中出现的纡曲粗大的侧支不同,正常心脏中出现的侧支特点是走行直、管径小,管壁较薄。Baroldib和Scomazzoni分析了大量尸体注射腐蚀标本后,发现正常心脏标本中存在的侧支内径为150~350μm,平均<200μm,超过目前冠脉造影系统的空间分辨能力。Wustmann等通过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和压力导丝检查,在造影正常或无严重狭窄的个体中发现其中2%有成熟的侧支系统;在以球囊阻塞冠状动脉期间是否出现缺血为评价指标的研究中,26%的患者没有胸痛症状,17%甚至并未出现缺血心电图改变,再次证实了冠状动脉无严重狭窄人群中侧支循环的存在。
当然,侧支循环对于冠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意义更大。首先,其存在与程度对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一项纳入12个临床研究6529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死亡率比侧支循环差的患者低36%;其次,侧支循环对严重缺血和梗死患者是一种保护性因素,大的桥状侧支对于挽救濒临坏死的缺血心肌效果比缺血周围区域的毛细血管远为有效;有良好侧支的患者比无侧支的患者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射血分据增高。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良好侧支血流的患者中只有2.2%,而侧支发育不良的患者中为9.0%( P=0.01)。良好的侧支循环向梗死区代偿性供血能减少梗死范围、改善左心室的功能、预防室壁瘤形成、增加心电稳定性,减少猝死发生并降低远期死亡率。除此之外,侧支循环作为通向闭塞血管远端的潜在通路,是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逆向技术的核心,逆向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侧支循环作为介入通道,大大提高了CTO病变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因此,侧支循环的建立机制、评价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改善侧支循环的方法日益受到人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