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小结
目前临床诊断ACS常用的生化标志物主要是cTnI和cTnT、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CK-MBmass,它们均在心肌组织坏死后释放入血数小时后才能检出。CK-MBmass 4~6小时升高,48~72小时达高峰,特异性差,在骨骼肌中也存在。cTnI特异性高,但在心肌缺血6~12小时后才能检出,且仅在不可逆的细胞损伤及细胞膜完整性破坏之后才升高。而IMA的主要特征是反映心肌缺血,是心肌缺血发生后到细胞坏死之前的一个非常早期的指标。作为缺血性心肌损伤标志物,IMA具有出现时间早、回到基线水平迅速、敏感性高等特点,与现有的检查手段结合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对胸痛患者进行鉴别,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目前关于IMA研究的争议主要与以下几点:① IMA释放动力学及其在血液中存在的时间窗;②IMA虽然在诊断早期心肌缺血方面的敏感性较好,但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其心脏特异性较差;③在针对冠心病的研究中,IMA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尚有争议;④ IMA对近期及远期心血管事件具有不同的预测价值,研究认为IMA预测远期心血管事件的价值较大,但不能有效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应该说对于IMA研究的最大收获就是使早期诊断心肌缺血成为可能,但就目前的争议焦点及不同结论,IMA的研究尚有很大空间,包括基础、临床、流行病学多方面。基础医学应着重于研究IMA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如蛋白表达的信号传导机制、细胞调控机制等,为IMA产生及变化的影响因素提供更多依据。临床研究最大的问题就是IMA心脏特异性较低,对其诊断价值提出挑战,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